大规模实质性减税要来了!

500

天无绝人之路,减税就是出路

来源:真话财经(ID:zhenhuacaijing)

作者:马继鹏

11月1日,最高层发话,要支持民营企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给企业减税。

话刚落音,有关省、部委、金融机构……几乎和“支持民企”有关的部门都积极表态,也有一些部门拿出了具体措施。

有点意外的是,主管财税大权的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迟迟不说话。11月9日,总理再一次喊话:财政部要“挺身而出”。

当日深夜,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接受新华社采访的文章发出,称将尽快提出更大规模、实质性、普惠性减税政策建议。

11月12日,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在《学习时报》(中央党校主办)发表署名文章指出,财政部门将着眼增强发展后劲,强化“放水养鱼”意识,研究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和更为明显的降费。

如果熟悉中国很多政策的“落实”步骤,国税总局和财政部负责人不是随便说说的,大规模减税可能真的要来了。

更重要的是,现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以前的做法是刺激“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中的其中一驾或多驾,但现在刺激的效率很低,相比之下,减税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01 

11月9日晚上8点左右,王军接受新华社采访的内容放出,内容比较多,看完全文,基本上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最高层讲话的理解;第二部分是关于减税的“干货”。

第一部分这里就不详细说了,重点说说第二部分,这才是很多企业和普通人最关心的。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不是没减税,今年5月1日已经减过一次(将增值税17%、11%两档税率降低到16%、10%),而且效果比较明显。

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税务部门税收收入124046亿元(已扣减出口退税),增幅为10.7%,其中前4个月税收收入增幅为16.8%,后6个月税收收入增幅回落到6.4%。

这说明增值税税率下调效果是很明显的,后6个月,税收增速明显下降了。

二、下一步,税务部门将与有关部门一起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尽快提出体现更大规模、实质性、普惠性减税降负要求的政策建议。

和第一点相比,这个才是外界最关注的,大家关心的问题包括:调查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正式减税?减税的幅度(税率下调)到底有多大?

这些问题,王军都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把话题引入社保费率的问题上了。

1、研究提出降低社保费率等建议,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

2、各级税务机关均不得自行组织开展以前年度集中清欠。

3、一经发现税务机关违反规定的,轻则批评纠正,重则查处问责。

以上三点,其实都是老话题了。关于减税的问题,为什么没有正面回答,可能有客观原因,高层关于减多少税还没有达成共识;另外,上文中王军提到,现在还处在提出“政策建议”之前的调研阶段,所以很多具体问题没法回答。

三、减税的具体问题没回答,但已经开始在优化纳税服务了。比如:

1、开展新一轮纳税服务优化工作,今年年底前再取消20项资料证明事项;

2、将办税时间在去年基础上再压缩10%;

3、探索推行纳税人办税“容缺”制、纳税申报“提醒纠错”制;

4、配合有关部门编制和公布统一的企业注销操作指南,破解企业注销难题。

以上4点,绝大多数都是方便大家纳税的,言外之意就是,先把大家纳税的问题解决了,然后再开始减税。

 02 

除了税务局局长王军,财政部部长刘昆也出来表态了,但不是以接受官媒的采访形式发出的,而是辛辛苦苦写了一篇长文。

这篇长文发表在《学习时报》头版头条,标题为《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财政制度体系》,长达4667字。

500

文章主要说了几个意思:

一、财政部在积极营造稳定的经济增长环境。这一点和税务总局有很大差别,财政部不仅仅要考虑“收上来”,还要考虑怎么“花出去”,如果薅羊毛太狠,经济受不了。

根据刘昆部长的文章,财政部主要做了几个工作:

1、今年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33万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77.8%,快于序时进度2.8个百分点。财政政策不积极?不存在的。

2、截至9月末,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券已完成全年计划的92%,新增专项债券已完成全年计划的92.4%。支持基建,刺激经济,财政部已经尽力了。

3、大幅度增加中央专项扶贫资金,2018年安排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23.2%。积极扶贫,财政部也不遗余力。

4、截至目前,已经安排污染防治资金405亿元,投入力度为近年来最大。

上面4点,前两个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保证经济不滑坡,后两条是在支持“三大战役”(防风险、搞扶贫、治污染),财政部都没落下,也能看出,财政部真的不容易。

关于减税,这篇文章也说了一些,但也都是框架性的问题,大多数政策是在目前的基础上修修补补。

不过,对于下一步减税也有新的说法,财政部门将强化“放水养鱼”意识,研究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和更为明显的降费,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这和国税总局说的意思差不多,减税是要减的,但怎么减?什么时候减?减多少?现在还不确定。

 03 

为什么现在要减税,因为已经到了非减不可的地步了。除了高层每次在相关会议上说之外,更重要的是,减税可能是刺激经济最好的方法。

第三季度,中国的GDP增速降到了6.5%,虽然还保持在年度经济增长目标附近,但这一速度是2009年2季度以来的最低值。

“三驾马车”中,9月份出口增速高达14.5%。但是中美贸易摩擦始终是挥之不去的阴影,如果美国再加税(剩下的2600亿美元左右),出口可能会受到影响。

从内需看,9月份的社会零售总额增速小幅回升至9.2%,好像消费还很不错的样子。但另一个指标限额以上零售增速9月份只有5.6%,已经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最低水平。

最后来看投资。今年前3季度的投资增速为5.4%,这是1991年以来的同期最低增速。要知道,哪怕在全球金融危机的2008年,中国的投资增速依然高达26%,在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的1999年,中国的投资增速最低也有6.3%。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在他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说,以前投资下滑,可以靠房地产,但本来应该是“金九”的9月份全国地产销售重现负增长,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不能过于指望地产投资。

姜超表示,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过去10年中国采取的主要政策包括:

第一次是2008-2009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出台了4万亿刺激计划,经济有所好转,但后来造成产能过剩,导致2011年经济重新下滑。

第二次是2012-2013年,政府部门通过融资平台开始大幅举债,举债加码了基建投资,但政府的隐性负债,2014年经济重新下滑。

第三次是2015-2017年,居民部门开始大幅举债。2014年末居民部门的总负债是25.7万亿,到2017年末升至45万亿,过去3年居民部门累计新增了约20万亿的负债。今年以来,居民举债增速下滑,导致了地产和汽车销售转负,经济再度承压。

很明显,过去我们每一次遭遇经济下行,我们都选择了举债发展这一条最容易的路,现在已经找不到可以举债的对象了,所有简单的路都已经走过了,已经没有容易的路可以走了。

“天无绝人之路,减税就是出路。”姜超在报告中说。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