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的终结?这只是复杂难解经济局面的冰山一角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猫哥的视界”。

周末一则消息刷爆了网络——土地出让金由税务部门征收。

很多人留言希望我来分析一下这个新闻,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能孤立地去看某个国家政策,一定要站在更高的宏观层面才能对此有清晰的认识。

请记住,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真理。

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当前的经济局面。

1  复杂的经济难题

4月有一组数据比较准确地展示了当下复杂难解的经济形势——PPI指标是6.8,CPI指标是0.9。

这组指标是啥意思?

PPI是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

注意!它不仅仅是消费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还包括初级原料产品的出厂价格指数。所以,这个指标一般被看作是制造业产品成本变化的一个指标。

我们可以把PPI指标为6.8简单地理解为工业产品成本增长了6.8%。

CPI是我们的物价指数。

这个指标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老百姓购买的消费产品物价上涨指标。

CPI指标为0.9的意思就是我们老百姓购买的消费产品物价上涨了0.9%。

这一组指标联系起来看就是一个不大好的经济现象——

企业生产成本上涨了6.8%,但是最终消费品价格竟然只上涨了0.9%!换句话说,我们企业在成本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居然不敢提高产品价格!

这是偶然的现象吗?

不是。

事实上,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我们的CPI指数就一直在0.4以下徘徊。

在今年一季度国际大宗产品价格暴涨,制造业成本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我们4月的CPI指数才从3月的0.4“大幅度”增加到0.9而已!

正常情况下,原材料价格上涨,制造业也会想尽办法将上涨的成本转嫁给下游的最终消费者,所以PPI上涨一般都能带动CPI同步上涨。

而我们的企业却如同雷锋一样承担了几乎全部成本上涨的压力,硬是不敢提高产品价格!

以上情况说明了什么?

说明终端消费异常低迷!

500

消费低迷的现状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数据得到佐证。

今年五一,我国出行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3.2%,但是最终消费却只有2019年的77%左右。

出行人次更高,但是消费金额却更低,大家外出旅游都捂紧了钱包。

那么,为啥从去年十月以来,我们消费就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呢?

因为杠杆率太高!

杠杆率就是负债率,2020年底我国宏观杠杆率(负债率)高达273%,其中居民负债率也超过60%——

负债率越来越高就是导致消费低迷的根本原因!

负债率太高是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顽疾,原因其实也好理解。站在宏观层面,最近20年中国基建狂飙猛进,中国短短20年时间的基建规模就超过了西方国家300年的成就。

如此巨大的成绩自然也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很高的负债率——对!你没看错,我国基建大部分是靠负债建设起来的。

500

2015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就接近250%,所以从2015年起,我们开始搞供给侧改革,首先就是去杠杆。

2018年,我国宏观杠杆率降了一点,大致是240%,但是这一年偏偏遇到美国向我国发起贸易战!外部冲击之下,只能暂停去杠杆。

2019年,我国杠杆率又恢复到了250%左右。

2020年,因为突发的新冠疫情冲击,央行被迫实施了一波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结果到了2020年年底,我国宏观杠杆率一下子飙升到了273%!

站在老百姓的层面,负债率高达60%主要是房地产影响。

2000年,我国人均居住面积只有9平米,到了2018年,我国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6平米(城市30平米,农村45平米)。同时,居民自有房率也达到了96.5%。

这两个数据甚至比大多数发达国家还高,付出的代价就是居民负债率比较高。

2019年我国居民负债率56.5%,去年央行放水之后,房地产又火了一轮,让居民负债率直接超过60%!

本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大家还担心会造成输入型通胀,结果通胀意外地没来,来的是更让人担忧的通缩!

从经济内循环的角度来看,目前我们的供给端与需求端是都存在隐忧的。

供给端是成本大幅度增加,产品价格还不敢涨,所以企业是叫苦连天。

需求端是负债率太高,导致消费低迷,消费低迷就无法支撑供给端发展,就无法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

怎么办?

怎么解决当下复杂难解的经济难题?

2  供给侧为企业降本

直接开始去杠杆降负债?

这肯定不行。

当前经济恢复并不牢固,老百姓连消费都很低迷,如果强行去杠杆降负债是无法承受的。

所以,当前只能从两个方面着手。

对于供给端——

尽量降低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为企业降成本。

对于消费端——

其一,千方百计保证老百姓就业;

其二,要稳定居民负债率,决不能让居民负债率继续快速增长;

其三,要想办法降低居民刚性开支。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首先是供给端。

为了化解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管理层花了很大力气来打压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500

目前来看,对煤炭、铁矿石价格的平抑手段效果显著,但是对石油、铜等效果不大理想,当然这里面也是有客观原因的。


煤炭我国储量丰富,管理层有足够的产量去平抑煤炭价格。

铁矿石的全球主要买家就是中国,虽然暂时还无法摆脱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但是作为全球主要买家,我们也有丰富的手段去打压铁矿石价格。

从今年一季度开始,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去打压铁矿石价格,包括——

一、提高粗钢出口税率,同时将粗钢进口关税降为0。仅此一项每年我国就要减少5000万吨以上的低附加值钢铁产能;

二、加大对国内废钢铁回收与利用。2020年我国废钢铁产能有2亿多吨,这一块做好了将降低20%铁矿石需求;

三、促进国内钢铁产能整合,提高我国钢铁生产效率。

500

以上措施多管齐下,直接将铁矿石价格打掉30%,铁矿石价格指数从1358的高位大幅度调整到1058的年初低位,好吧,土澳又要哭了。

铁矿石价格下来了,钢材价格也会降下来。

但是石油与铜的价格就比较难控制。

这类资源不但国内产量少,对外依赖比较高,而且国际上买家众多,中国采购占比并不大,所以即使管理层想尽办法,也无法控制跟随美联储印钞而起舞的石油与铜的价格。

总体来说,管理层虽然花了很大力气去控制国际大宗产品上涨对我国制造业成本的影响,但是除了部分产品(煤炭、铁矿石、钢材)有明显效果,对大部分的原材料效果并不明显,说白一点,中国对国际大宗产品定价的干预能力还很有限。

按:中国对国际大宗产品干预能力较差主要原因还是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结算占比太低,目前还不到3%,与我国国际贸易金额全球占比15%严重不匹配。

要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占比,就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就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还任重道远。

3  保障老百姓就业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消费端。

消费端的重中之重就是保就业。

这一两年保就业是管理层的首要目标,原因很简单,在宏观负债率、居民负债率都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就业率不抓上去,整个社会与经济都要出大问题。

500

今年保就业的力度更大。

保就业具体而言就是保中小企业,毕竟我们中小企业解决了80%的就业。

对于保中小企业,管理层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

一个是在财政很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对小微企业实施力度更大的减税降费。

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一个是坚决反垄断,打击资本的无序扩张。

我们有些资本巨头吃相很难看,企业做大了就希望利用平台优势与资本优势坐地收租,对中小企业刮骨吸髓搞赢家通吃,这是绝对要重拳打击的。

最后一点就是捏着鼻子还得保出口。


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大增18.5%,其中出口贡献极大。一季度我们出口增长38.7%,而进口只增长了19.3%,贸易顺差高达7592亿,同比增长690%。

说实话,在美联储拼命印钞,美元指数一路走低的大背景下,贸易顺差太大并不是好事——

相当于我们拿实实在在的商品去交换了越来越贬值的美元,顺差越大,我们就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美元不负责任印钞的转嫁成本。

所以,从五月开始,连续就有两位央行系统官员放风说人民币将长期升值。这个消息直接刺激了资本市场放量大涨,然后央行又站出来表态——

警告投资者不要去赌人民币升值,久赌必输。不但有表态,央行还有行动,6月15日,央行将外汇存款保证金从5%提高到7%。

500

(来源:新京报)

那么问题来了,央行为啥这么做?

有句话说得好,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的选择是我都要!

放在宏观管理的领域,管理层任何一个政策都是“既要……还要……”,这句话用来解释央行这一系列的行为就是——

既要推动人民币长期升值,缩小贸易顺差,也要控制人民币升值节奏,防止对出口造成巨大的冲击。

出口不仅就是GDP,出口还是就业。

为了保就业,我们央行不得不刻意延缓人民币升值的速度。

4  稳定居民负债率

其次,要稳定居民负债率,决不能让居民负债率继续快速增长。

对居民负债率影响最大的就是房地产。

毕竟,老百姓买房子大都需要贷款,开发商每出售一套商品房就意味着某个居民增加了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的负债。

当然,对于老百姓正常的买房需求(比如刚需、改善型需求)还是要保证的,管理层真正要打压的是投资性购买行为,正是投资性购房才会导致居民负债率快速上升。

去年央行为了对冲疫情影响实施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个政策带来的后遗症就是年底一线城市与省会中心城市的房价又有了快速上涨的势头。

要打击投资性购房就要抑制房价快速上涨,要抑制房价快速上涨光靠行政手段干预不是长远之计,最为重要的还是要控制土地价格。

今年国家尝试用集中供地的方式来抑制土地价格,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进行集中供地的试点城市土地溢价都创出新高。

既然集中供地效果不好,管理层终于从工具箱里拿出了一件威力无比的武器——卖地收入划归税务部门征收!

我们绕了一大圈,终于回到文章之前的话题。

5  卖地收入划归税务

下面讲一讲土地出让金由税务部门征收的影响。

500

过去卖地收入是由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征收,属于地方政府的小金库,现在卖地收入划归税务部门征收,虽然目前还是由地方政府支配,但是征收部门变了意义就大为不同了。

因为税务已经完成了国税与地税的整合,由中央直辖!

打个比方,比如以前你是企业某个部门的领导,部门有一块收入自收自支。

现在这块收入划归企业财务部门征收,虽然怎么支配还是由部门决定,但是意义绝对不一样,因为财务部门是由总经理直接管理的!

如果是部门小金库,那么就可以直接提出来给部门人员发福利,现在这块资金放到财务部门,部门虽然理论上也可以提出来发福利,但财务部门一定会将这个情况向总经理汇报,总经理某一天过问一下部门领导发福利的理由,部门领导怎么交代?

所以,同样一笔钱放在不同部门,意义是大不一样的。

对应到本次卖地收入划归税务部门管理也是如此。


首先,地方政府拿卖地收入直接给基层公务员、事业编以及合同工(临时工)发补贴会越来越难,所以未来卖地收入高的地方公务员与事业编的收入与福利可能要下滑一大截。

其次,过去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大搞各种开发区屡禁不止,原因就是地方卖地收入这块小金库财源,未来这种乱建设乱开发的现象将得到很大的抑制。

这两块支出得到遏制意味着卖地收入不再投入到一些效率比较低的领域,而是投入到保民生、保经济等效率更高的领域。

说白一点,这就是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一起来共克时艰。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卖地收入划归税务部门征收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房价。

为什么?

过去卖地收入直接归地方政府管理,所以地方政府总有推高地价的动力,土地价格炒高了,直接导致房价水涨船高。

对于中央政府而言,过去比较被动的是,只有当一个地区出现房价大幅度上涨之后才能出手干预,但是干预的时候,已经有大批土地卖出去了,而且是高价,最后只能采取行政手段强行控制房价。

但是对于已经买地的开发商,地方政府是不能让它们亏损的,所以往往在风头一过,行政干预放松,房价就出现报复性上涨。

现在卖地收入划归税务部门征收,意味着一个地区土地市场出现过热现象时,中央政府就能及时出手干预。

如果地方卖地溢价太高,不排除中央直接让税务部门转移支付给中央政府,这样不仅中央政府能从源头上控制地价,地方政府也大大减少了炒高地价的动力。

现在的媒体对卖地收入划归税务的政策解读还是过于片面,大都停留在房地产的层面去认识。

你只有了解当前复杂难解的经济形势,你才能全面理解这个政策的全面含义。

共克时艰!

我觉得这才是卖地收入划归税务政策的根本含义。

6  降低居民刚性开支

最后,要想办法降低居民刚性开支。

老百姓的刚性开支主要就是住房、教育与医疗。

降低老百姓在这些领域的刚性开支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是增加老百姓的福利,让老百姓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将收入去降负债或者消费。

在欧美国家,要提高老百姓的福利只能靠政府扩大财政支出来解决。

中国有十四亿人口,仅靠财政扩张是不行的,但是我们管理层却有很多的解题思路。

住房——房住不炒以及大力发展租赁房与廉租房市场。

房住不炒是抑制房价过快增长;

发展租赁房与廉租房市场是用更低成本解决底层人群的住房问题。

这里必须强调一下,大家不要对房住不炒这个政策有任何幻想,任何时候打击投机性购房都将是我国一项长期政策。

原因很简单,看看我们现在的宏观负债率,看看居民负债率,一旦放松对投资性买房的打压,居民杠杆率马上就会飙升,那将绝对是一场灾难。

教育——是双重手段。

一个是民办教育公立化。

民办幼儿园公立化是最近全国性的趋势,但是民办教育公立化只是在重庆率先开始试点。

为什么民办教育公立化没有迅速向全国推广呢?

因为地方财政没钱。

那么地方财政什么时候有钱来干这件事呢?

就是卖地收入划归税务系统之后,这块收入将投向更有效率的保民生的领域,民办教育公立化就是这样的领域。

另一个就是打击校外培训违规行为。

500

(来源:央广网)

可以这样讲,现在对校外培训机构违规行为的打击远比这则新闻更大。校外培训市场萎缩,对于一般老百姓也能省下一大块开支。

医疗——扩大医保对更多病种更多药物的覆盖。

最近几年医保扩容力度很大,不但逐渐覆盖了更多病种,还覆盖了越来越多的药物。

而且,医保使用范围也在放开,过去医保只能自己用,现在医保个人账户还可以给父母、配偶、子女使用。

为了让医保扩容,国家也是花了很大力气。

一方面,国家财政给医保的补贴每年都在提高;另一方面,国家采用集中招标的模式将纳入医保药品价格杀得极低。

500

(来源:第一财经)

通过集采让药品大幅度降价这是将整个医药行业利益链的水分挤干。

7  共克时艰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

当前国内的经济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过去数十年的大规模基建建设叠加疫情的冲击让我国宏观负债率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数字,因为负债率太高导致消费低迷,让我们的经济有陷入通缩的危险。

为了解决复杂难解的经济难题,管理层下了最大的决心来构建国内经济内循环。

这个决心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就是“共克时艰”——具体而言就是国家以雷霆般的措施迫使各个层面利益集团向民生领域让利——

包括垄断资本、互联网巨头、地方政府(小金库)、教育产业链、医药产业链、金融系统(去年我们国有银行向实体经济整体让利2万亿以上)等等。

能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则是在经历中美贸易战以及新冠疫情之后,中央政府威信空前高涨,得到十四亿国民全力支持,整个国家凝聚力非常强。

所以,我们中央政府政令畅通,全国如臂使指,这在其它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500

环视全球其它国家,与中国相比妥妥就是一副学渣的表现。

号称皿煮的灯塔、自由的象征的美国,社会割裂,政治混乱,现在勉强只能靠抹黑甩锅中国来凝聚共识;

号称发展中国家民主典范的印度,经济沉沦,疫情失控,整个国家变成人间炼狱,中央政府所有的社会改革一事无成,执政阶层只能靠宗教来维系国家不至于分裂;

至于老牌发达国家欧洲各国经济衰退,社会动荡,三天两头就爆发此起彼伏的街头运动,现在只能苟延残喘,在中美大博弈的夹缝之中寻求平衡。

所以,我们即使经济层面遇到一些困难也不会是无解的难题,毕竟与学渣相比,学霸拥有更多的解题思路与手段。

这里多啰嗦几句。

现在我们的经济确实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至少还是经济复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看看全球其它国家,它们都还在疫情的泥潭里打滚!即使是接种疫苗最快的美国,现在每天还是确诊好几万,死亡好几百!

与全球其它国家相比——

第一、我们基本扑灭了疫情;

第二、我们经济状况怎么也比它们好得多!

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灰心丧气,不是嚷内卷就是喊躺平,这种态度实在是太消极了一点。

国家都在想尽办法与大家共克时艰,为啥我们个人要放弃努力呢?

保持定力与耐心,我们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