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旗下公司要培育恐龙,15年内育种,能做到吗?

大家好,我是科工力量栏目主播冬晓。最近,马斯克要“造侏罗纪公园”这个话题在网上火了。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事本来和马斯克他老人家没什么关系,是他投资的一家公司,Neuralink的联合创始人马克斯·霍达克发了推文,大概意思是说,如果他们愿意的话,能造个侏罗纪公园,或许15年内他们“就能弄出来”。

要知道Neuralink名气也不小,公开资料显示,Neuralink是一家“医学研究”公司,主攻方向是脑机接口。什么是脑机接口?我们在科幻片中其实看到很多了,简单说就是人依靠脑电波就能操作一些设备,人类也能够借此实现“超人感知”。回到现实,这项技术其实也很有意义,比如瘫痪病人要是能用脑电波控制一些装备,那他就可以获得一些自由行动的能力,是吧?正因为前途如此远大,马斯克也给这家公司投资了好几千万美元。

不过,虽然前景看起来很好,但Neuralink成立5年以来,一款上市的产品都没有,但网上倒是常有它的身影,今年4月,引爆中文互联网的那个、猴子用脑机接口打游戏的视频,就是他们家的。

但这次不再是猴子打游戏这种小打小闹了,人家可是要“造侏罗纪公园”啊。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电影《侏罗纪公园》,片中国际基因科技公司的老板、亿万富豪哈蒙德博士,就成功复活了这种史前巨兽,还在哥斯达黎加的努布拉岛,建立了一座恐龙主题乐园侏罗纪公园。整个电影系列也由此展开的。那现在马斯克投资的这家公司也放出话来,是不是有点那个意思了?侏罗纪公园是不是马上就要实现了?

其实关于Neuralink准备复活恐龙这事,网上已经有了很多的讨论,其中一些言辞很尖锐,认为根本不可能。看过《侏罗纪公园》的人都知道,电影里科学家是在一块1.3亿年前形成的琥珀中,找到一只蚊子,从而蚊子身上提取到了恐龙的DNA,然后再复活恐龙的。那如果我们现在要复活恐龙,其实步骤也差不多,还是需要先提取到恐龙的DNA。这些观点认为,人类根本提取不到恐龙的DNA,更不用谈什么下一步了。

他们的说法有没有根据呢,当然是有的。根据就是2012年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上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说,根据一系列研究,发现生物残留的DNA降解速率差不多应该是固定的。而科学家们通过对保存条件相似的、158块已灭绝鸟类化石分析发现,DNA的半衰期大概是在521年左右。简单来说,就是521年后,一个生命体的遗传信息有一半已经丢失。

这篇论文推断,哪怕DNA的保存条件再理想,比如一块骨头正好保存在零下5摄氏度的环境中,那在经历最多680万年后,里面DNA就被完全破坏了。论文还说,事实可能还更短,可能只要隔上150万年,以现在人类的测序手段,就已经很难从残存的DNA中读出什么有用的信息了。这个时间段差不多也是我们现在公认的,能从古生物DNA中检测出有意义信息的可能上限。而恐龙灭绝至今已经有6500万年了,怎么还可能提取到DNA呢?

既然恐龙的DNA都提取不到,还复活个毛啊?到了这里,我们是不是该彻底放弃复活恐龙的想法了? 哎,世事无绝对。202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就在一块距今约7000万年前晚白垩世亚冠龙骨骼化石中,找到了疑似DNA的痕迹:研究人员通过运用免疫学检测及组化分析手段,发现化石中原初软骨蛋白可能得以保存;在分离的软骨细胞中,通过染色实验结果推测,部分DNA信息也有被保存下来的可能性。

这篇论文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因为不是说DNA经过最多680万年,就啥都不剩了吗?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研究的化石可能被微生物污染了,有假阳性的可能。这也不是没有先例,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在白垩纪尖角龙的化石上,发现过奇怪的微生物。但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认为,微生物进入到软骨组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当然了,即使这次发现不是被微生物污染,发现的也仅是DNA的疑似痕迹,而不是确定的DNA。但这项研究无疑表明,古生物化石中,蕴含了保存相关遗传信息的潜力。

我说这个例子呢,不是为了赞同或者否定某一方的观点,我只是想说,科学本身就是一个怀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断地探索、质疑、批判和自我扬弃。因此,“DNA半衰期只有521年”也好,“亚冠龙骨骼中发现DNA”也罢,都只是科学探索中的一种可能,是没有盖棺定论的,拿这些作为论据一味地肯定和否定,肯定是不科学的。

既然没有盖棺定论,我们就不能说人类一定没有办法获得恐龙的DNA,知乎大神极萨学院冷哲就表示,他在哥本哈根大学地质遗传学中心访问时,听到了一个脑洞大开的项目:NASA资助他们在外太空中寻找可能存在的恐龙基因。冷哲说虽然搞不清为什么会有恐龙的基因组跑到外太空,“但人家既然能立项,肯定有他们的思考”。

言归正传,不管通过DNA复活恐龙的可能性有多少,我们可以肯定一点,这都和Neuralink做的事情没啥关系,因为这对于当今人类来说还是太遥远了。前面提到的Neuralink联合创世人霍达克,肯定也知道这一点,人家一早就说了,造的这个物种“从基因意义上来说不是正宗的恐龙”,是个“超级的、传奇的新物种”。霍达克大学学的就是生物医学工程,通过DNA复活恐龙行不行,其实人家门儿清。

我们该怎么理解霍达克说的这句话呢?我觉得可能是这样,它们以某个物种为原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开始改造,最后造出一个外观看起来像恐龙的生物来,只要大家都觉得这货是恐龙,那就是恐龙了。只是有个小问题,如果最后拿这种生物开个园子,是该叫侏罗纪公园合适呢还是叫动物园合适呢?大家可以研究研究啊。老实说,真开出来不管叫什么园,我都不会去看的,因为那无非就是一堆多吃多拉的造粪机器而已。真有那技术,依着我还不如造个金刚或者哥斯拉啥的,租给好莱坞拍电影,不香嘛?

有意思的是,霍达克说要弄个侏罗纪公园的推文是在4月发的,但就在一个月后,这位老兄又发推表说自己辞职了,不干了。离职的原因,他和Neuralink都没说。但他明确了一点,肯定不是去侏罗纪公园。所以,事情本身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家初创公司放个卫星而已,人家从来没想过要真的复活恐龙。

最后严肃的说一下,恐龙其实从未灭绝,现在一般认为,鸟类就起源于蜥形纲的兽脚类恐龙,按照亲缘分支分类,鸟类就是恐龙的一支。而传统大众认知中的霸王龙这种,可以叫作非鸟恐龙。而在当今世界,一直有一些科学家,非常严谨地在研究鸟类基因,并希望由此反推出恐龙基因。

比如这位,美国古生物学家John Robert Horner,这位古生物学的最高荣誉辛普森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已经组织了一批遗传学家在开发这种动物,并命名为恐龙鸡。他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刚刚说了,鸟类与恐龙其实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这是一个演化的进程。而研究团队就是想找到相关的控制基因,进行了相应的“返祖”研究。

比如2015年,一个独立的科学团队,就发现了鸟喙和味觉起源的分子机制,并通过反向基因工程,将鸡胚的喙变成了恐龙状的鼻子。当然,老爷子的研究,主要还是为了弄清楚演化机制,离复活恐龙也是有很大的距离的。 好了,关于恐龙的话题,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我要去吃我的午饭——恐龙肉和恐龙蛋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