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转设的大学就一定不好吗

咦,评论为什么发不出去呢?其实我是想回应《多地暂停独立学院与职业院校合并转设工作》中chenxc的评论的。

我感觉不能一概而论。还是要看学校的定位。象我现在工作的学校就是独立学院转设的。我感觉它的师资的确与公办不一样,它非常适合那些有实干能力,只是理论成绩不太好的孩子 。

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吧。之前因为家人意愿,后来因为照顾家人,一直留在体 制内。到真正可以出来读博时,已经35岁。众所周知,35岁是博士毕业生求职的线,过线一般就没人要了。但当时自己在职场一直比较顺利,自以为只要实力够,就不怕,加上一直没放弃过继续对自己专业深挖一下的好奇心,就任性辞职读博了。当然出来时就发现挺悲凉:文科生,三个211,发了五篇C刊,拿了一个省部级基金,之前任职中学时又是本校(重点中学)“名师”,稍有一点教学功底。可见,虽然我这个条件很一般,和很多985毕业,手拿十几篇SCI的无法比,但学术业绩还是符合大部分211高校对文科老师的招聘要求。但是真正应聘时,任何有编的学校都不要你。因为你过了35岁。我应聘的单位包括十几家职业技术学校、学院。发现这些学院要求的应聘年龄更低,只招30岁以下的,因为它们不需要太多的学术业绩,只要上课。所以,最后只有一家广东的独立学院给我伸了橄榄枝。

我一开始以为会是一个野大学一样的环境,谁知道,课堂上气氛很好,大多数孩子求知欲很强,会亲自跑来与我说,学到了东西。而且在与同事聊天的过程中发现,由于这个学校致力于成为一流的应用类大学,所以它招的老师,大多数有相关行业的从业经验,而且学历不低。如搭便车时遇到的新闻学院的老师,她在国内某著名媒体工作了几年再去考的博;遇到公共管理的老师,本身在上海做过几年主持,再去法国学习艺术管理,回来又与政府合作过乡村活化等工程,人美声甜之余,还有这么多的丰富的工作经历。

总结一下这里的老师、学生的情况和我工作(博后)、学习过的985、211高校相比,有以下区别:

1.孩子们大多数在学习意愿上与211高校差不多。他们可能在学术上不一定能很厉害,但是策划、动手能力好。所以在我们这种实用型高校读书应该说是定位准确,如鱼得水。学校也为他们提供了不少的实习、做课题与研究项目的机会

2. 这里的老师有不少是工作过几年再考博的,所以像我一样。这种情况下还考博的,其实往往对自己的专业是真爱。到找工作时,公办大学、大专却不会要他们,因为年龄问题。但这不表示他们没有能力。我发的那几篇C刊,不都是在35岁以后发的嘛,可见尤其是人文学科,真不是说越年轻越有优势。所以,在35岁划线的社会环境下,注重学术水平的民办大学却的确可以“捡”到不少漏,招聘到不少像我同事那样的好老师。

3. 独立学院如果一开始与母体学校联系紧密,还是能学到不少办学风格与人事风格的。我们现在的学校已经转设了,也在密锣紧鼓地与老师商量如何在学术上激励老师。具体办法比照母体学校。按照我最近因为申请到国家基金而获得的学校奖励来看,可能比母体学校还稍好一点。所以我感觉至少在我们学校,好的老师与孩子还是有可以作为的地方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