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冲破迷雾: 社会主义第三次浪潮》的评论,并结合最近躺平和之前一些事务的感慨

本文关于《冲破迷雾: 社会主义第三次浪潮》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524025 想写的评论,字数太长,贴不进评论了,今天时间来不及裁切减少字数了,就先贴到风闻了。

这里说的资本主义,看起来是在说国外,但结合:最近的躺平梗 和 含有资本主义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实有暗含联系。我们不仅要去探讨国外,我们本身可能也身在其中。

我们过去一直嘲笑日本年轻人的佛系,但躺平又何尝不是一种佛系?有些人认为国企里躺平是一种抗争,是抗争什么?或不是抗争,只是一种自我觉醒?佛系生活和躺平,我的理解:他们都基于无望的妥协。无望并不是坏事,希望层出不穷才不正常。改开至今40年充满希望的神话,其实在我看来,根本就不是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导致的,是解放后跟着苏联走,在国际制裁、国际断交下,把一个皮筋拉满(即发展停滞的拉满)然后在改开时被释放所散发出动力,而这个发展的迅猛速度是之前改开前的蓄能导致的。

在我眼中:毛主席这辈人的决策贡献功不可没,只是他们对带资本主义的审慎导致了“蓄能”;但如果没有”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没有今天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而今天我们看到西方资本主义遇到的问题,甚至是我们国内资本化后遇到的问题,才是毛主席这辈人审慎的原因。如果今天的经济成就不动,但统计时间不是改开后40年,而是从解放后开始算,你们再去算算是否是如此迅猛?在观网的各种视频中,我看到了那些发展不起来的发展中国家,哪个不是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从这点而言,伟人的眼光和担当是真的了不起。

既然在我眼里,改开是蓄能的集中释放,那么中国也会有市场边界、技术边界、生态边界的问题,只是区别于资本主义,我们控制这些问题是通过顶层设计来疏导和管控,但不代表我们不受此边界的束缚。中国目前还是抗拒计划经济,觉得市场经济是最合理的,但也请想一想:市场经济往往有一窝蜂涌向一个领域导致资本过盛的问题,甚至导致浪费,计划经济不受待见之处是它本身的僵化 -> 计划经济为什么僵化?因为供需两端不知道对方要什么,所以计划经济僵化。那么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导致每人手上都有一个信息终端可以通过网络互通,计划经济真的值得抗拒吗?我一直认为“前人的30年河东30年河西“的思路是可取的,并不是要你们完全退回到40年前的计划经济,因为供需的沟通关系不同于40年前的隔绝,40年前的供需关系只有通过地理上的市场一个媒介来交换,今天的市场没有地理属性,它虚拟的存在于互联网之上。今天的互联网其实可以帮助实现:用户有多少需求就生产多少物质,这就避免了生产过剩。这个场景是我们要去发展的目标,而不是一窝蜂的过盛投资导致“涝的涝死,旱的旱死”。我在此只是提了这样一种场景,这个场景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方向,但并不是我所提的唯一一个方向。我今天提出的重新思考计划经济,不是40年前的计划经济,而是计划中有一部分可以在技术进步(指:互联网+)的辅佐下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市场经济是资源竞争性、预估性的投向一个领域,有可能投多了,有可能投少了;计划在于:我们比40年前更清楚需求量,当我们在互联网上讨论痛点的时候,也就为某个产业的诞生提供了机会。今天的计划经济可以含有市场经济的经验和互联网的辅佐,不应该是40年前的计划了,时代进步了。

我不主张城市无限扩展、城镇化是需要的:若干村可以并成一个镇,因为交通的进步,镇到田的距离并没有原来远了,城镇化要达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人上班的耗时,理想情况,人从居所到劳动位置的耗时1小时以内。即:如果交通工具的进步可以在这个时间内跨越的距离为半径,就是城镇化能够达到的规模。像现在江浙沪那种路上通勤单程2小时的,这叫无奈,不叫幸福。之前网上对理想工作的要求是:钱多、不累、离家近。再来看看单程通勤2小时,这叫幸福?城镇化相较原来的村,优点是人口集中,娱乐、消费的投资见效快,医疗、民生等服务集中、效率高。医生处理病例多了,经过医生间的讨论进步,医疗能力也能获得提升,这就可以跟目前大城市的医疗能力有的一比。像一线城市不断吸血内陆人才的做法,是不可维(持继)续的,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绝对不是中国的进步,反而是人们的无奈,如果家门口有的选,何苦跑这么远来大城市住群租?

关于吵了很久的国企效率和民企效率之分,我还是那句:“民企效率是老板觉得行就能干。国企要解决的思想包袱貌似比民企多吧?国企要接受的生产外考核貌似也比民企多吧?那哪个有效率?”,我觉得“后者效率打折也不可避免,因为我们要国企成为国家骨干,就对国企在生产外的要求更高,要遵守的规矩更多;所有要遵守的规矩、社会责任、思想教育
都是有人力成本的,加上这些成本再去跟民企比效率,我感觉这就公平了”。

我觉得:中国现在还没到去领导国际治理效率的问题,国内关于怎么做才合理也吵得不可开交,看看左栏和下面的评论区,我们熟悉的几位老师之间的观点就不同。我是一线城市常住人口,但我不希望一线城市在国内凤毛麟角,我更希望全国区域能均衡发展、齐头并进。

今早还联想到去年推出外国人永居条例征求意见时,评论区有不少声音认为:“为什么要给外国人在一线城市的落户资格,而大多数打工人却要挤破头”,我觉得:这正是对发展不均衡的无奈,挤进大城市不是我们社会的进步,而是人民的无奈,提出这些意见的所有人,他们都必然在中国是一个地区的原住民;所以均衡发展、区域齐头并进很重要,而引领其它国家,说到底只有一句“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句话毛主席那代人做到了,但今天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要做到这一步几乎不可能,因为需要他们本身:有战争能力,能打退其上的既得利益者,并建立自己稳定的、不受外部干扰的政权,这只是刚刚能稳定下来,更别提外部不断推过来会影响你站稳的海浪,然后再在外部相对少量的“传帮带”下稳稳的发展几十年,最终慢慢实现现代化。放眼望去,有多少国家到现在都过不了“打扫干净屋子”这关?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