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边界战争之十一

500

40师的锦旗和奖状

14军从1984年元月2日进入战区,到8月3日撤离战区,坚持了8个月,其中从4月2日起,作战4个月,含支前民工在内,一共牺牲了525人。在7公里正面,6公里纵深共攻占67个高地,发射炮弹159252发,歼灭越军4500余人(据越军报告为7200余),击毁坦克4辆,各种火炮188门,汽车78辆,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战斗英雄8人,英雄集体3个,昆明军区授予的战斗英雄11人,英雄集体6个。7月28日,是该部最后一次作战,攻打越南156高地。该高地距我步兵防御前沿150米,东临盘龙河公路通向越军纵深,住有越军一个加强排,我突击队在师工兵连副连长赵德运带领下于当日7:38分占领敌表面阵地,残敌退入坑道,我军连续输送了几百公斤TNT将长90多米、宽2米、高1.5米的钢筋混凝土坑道炸塌,此次作战共毙伤敌30余人。1984年7月21日起,41师121团、123团开始逐步接替该师122团在八里河东山的防御,122团并没有离开战区而是转成预备队,同年12月4日,41师和12军36师换防。122团在战区300多天,属于首批部队中参战时间最长的,共毙敌600余人,俘敌1人。

500

122团2连的锦旗

1984年7月26日到8月4日,由11军前指继续指挥32师、31师、33师一部、41师、边防15团及配属的炮兵等部在老山、者阴山地区组织防御,其中32师接防40师的阵地(老山和那拉、662.6高地等处),意味着轮战正式开始。

8月27日, 91团三连首次拔点出击,先后占领了16、21、22和913高地(在八里河东山方向),毙敌15人。10月25日32师侦察连在96团前沿官兵和团炮群的掩护下在542高地南侧潜入敌阵发起攻击虎口拔牙成功歼敌40余人,俘敌少尉排长一人,我军无伤亡。同年11月28日94团出击968高地,从当日6:43分我炮火开始延伸部队偷袭转强攻开始,到8:02分夺取968高地并插上红旗1面,仅用70多分钟就占领了敌5个山头,后用地雷封锁了968高地前沿后奉命撤回。十一军在老山地区作战,历时126天,部分前推和扩大了防御阵地,稳固了老山当面的防御态势,共毙伤敌1698名,俘敌军官1名,击毁各种火炮120门,军车20辆,自己伤亡500余人(牺牲119人)。

500

11军炮兵团

712大战之后,越军总体攻势陷入沉寂,以侦察和骚扰为主,企图摸清我军防御部署和部队换防情况,疲惫和消耗我军,这段时间作战时间多为夜间,规模多为班排。8月后越军开始制定了新的战术,就是“堑壕延伸战术”。什么是堑壕延伸战?简单说就是把一直把战壕挖到对方阵地的前沿,然后一声令下,一举占领对方阵地。这不算什么新鲜战术,在中国古代就有应用,到1948年淮海大战时,中原野战军在双堆集地区包围了国民党12兵团,因为火力太弱,伤亡较大,中野9纵(后来的15军)首先采用这一战术,取得了很大成功,后来推广到全中野部队。1950年中央代表陈赓将这个战术交给了越南人,越军就是用此战术在奠边府打败了法国人,这才使《日内瓦协议》得以签署。

500

9纵司令员-秦基伟

500

1师在摩托化机动途中

1984年7月中上旬,中央军委命令南京军区陆军1军1师、12军36师,炮9师3团、14团、16团(已到),福州军区炮3师13团,共计26624人进入云南文山州,准备轮战,同时参与防御作战的还有北京军区工兵15团、福州军区工兵团、南京军区工兵团、沈阳军区高炮18团、武汉军区汽车8团、12团,昆明军区工兵第7团以及总参直属工程建设115团等部队。又调动了20军、54军、13军、50军、43军以军为单位组织了5个侦察大队,共计3532人,这就是第一批轮战的侦察部队。1军部队在经过临战训练后于11月30日开始换防,12月9日12时换防结束,并换成十四军(甲)的临时代号。部署如下:最右翼,边防15团欠2营;中部1师加强炮9师14团、16团守老山、那拉、662.6高地;左翼36师(欠106团1营),炮9师3团(欠3营),炮13团3营并指挥边防15团2营,防守八里河东山方向各高地;36师106团余部为军预备队,配置在平寨地区。军炮群,由炮9师3团3营、炮13团(欠3营)组成,部署在茨竹坝、大山后、下南灰地域,军坦克预备队布置在1107高地附近,军工兵和防化预备队部署在落水洞附近,军指设在落水洞。

500

1军的作战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年12月,主要是熟悉和巩固阵地。重要的战斗是1220抗反。

500

1军主要领导左二政委史玉孝、左三军长傅全有

越军自1984年7月12日反扑惨遭失败后,经过5个多月全面准备,堑壕也挖得差不离了,到12月上旬,总长度达15公里以上,已经要修到我防御阵地前沿了,观察到我军换防后,其356师153团在313师122团一部和部分特工配合下,于12月20日4时起首先对我军阵地进行炮击,我前沿工事被摧毁60~85%,15:35分敌先发起试探性进攻,被我击退。到19时敌以一个营的兵力分四路,主攻方向是116阵地和662.6高地(就是松毛岭方向),虽然夺取了116高地前沿的几个哨位,但都被解放军恢复,战至21:50分敌机动兵力不足,停止进攻。翌日,敌对我662.6高地方向发起了团级进攻,首攻还是116 阵地,该阵地为为662.6 高地的第一道屏障,纯石质山结构,阵地碎石遍地,工事残缺,坡陡路险,三面受敌。由于阵地上工事过于残破,为了减少被敌人杀伤,同时更好利用我军炮火的优势,坚守部队主动放弃了表面阵地,撤到西北的石洞中,9:20分在我炮火急袭5分钟后,我军再次夺回了阵地。8:30分敌主力在特工的配合下,趁大雾还偷袭了103阵地和662.6高地,被我提前发现,步炮结合给予敌人较大杀伤,越军又连续攻击了3次,都没有成功,战至 11 时,彻底粉碎了敌团规模进攻。此战1师1团坚守分队在师、团炮火和友邻支援下,依托阵地,顽强抗击,共毙伤敌433人,我亡17人、伤48人,消耗122mm以上口径炮弹4570发。

第二阶段1985年1到3月,主要是2次抗反击和3次出击。

500

首先说说著名的115大战。这次战斗的原因是越方声称为了使越中人民过好传统的春节,建议从1985年元月16日起至2月26日双方在边界停火。1军意识到这可能是敌人的一个骗局,于是就决定1月15日出击116阵地东南2、3号无名高地和老山主峰前沿的968高地,两个目标的作用并不同,前一个是为了改善防御态势,后一个是为了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越军也制定了1月15日出击那拉地区,收复失地的计划,于是这一天双方同时向对方发起了攻击。

500

115大战中的142、145、146阵地(来自军魂网)

1月15日凌晨,越军集合了356师149团和313师122团共5个营兵力,在821特工团1营的配合下,首先向142(就是前面说过的李海欣高地)、145阵地发起了猛扑。3:35分炮火准备,4:15分步兵冲击,防守142和145阵地的是四连和五连各1个排,仅用10分钟就将越军的首次冲击打退。4:46敌再次出动了 2个营兵力攻击142、145阵地,经过15分钟激战,又被我打退,接着又打退了越军的二次进攻,当然炮兵也是参战的主力,从阵地前沿一直到清水口子没有不轰的。6:45分到7:10分越军向我阵地倾泻炮弹25分钟,将我142、145阵地前沿工事基本打残,7:14分敌人再次冲击,坚守142号高地的五连2排在激战中先后伤亡了15人,有的战士毅然跳出堑壕与敌展开肉搏,有的战士则紧握爆破筒冲入敌群与越军同归于尽,7:36分表面阵地被敌占领,我军立刻组织火力覆盖表面阵地同时进行拦阻射击防敌后续部队进入。145阵地也被夺去多个哨位,在四连官兵的反击下,到8时许夺回。退入142阵地坑道内的2排和外围增援部队也连续三次发动反击,被敌140阵地的机枪和411高地的直瞄火炮疯狂封锁,均未奏效。但是我反击部队也采用了稳扎稳打的战术,将渗入145和142阵地结合部内的越军火力点逐步摧毁,扫清了对反击分队最近的火力威胁。到18:30分,在团、营炮火掩护下,3个班的反击分队向142阵地发起勇猛冲击,因为沿途的越军火力点已被打掉或压制,反击分队迅速冲上了142号高地,此时坑道内的五连2排也一举杀出,到19点恢复了已失阵地。

500

115战后在我前沿的越军尸体

此次激战,1团2营各守备分队坚守那拉前沿阵地,在炮兵和友邻的支援配合下,未失寸土。全天抗反战斗中,共歼敌670人,1团各守备分队阵亡46人,负伤75人。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