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还在吵架,钉钉已经造了个App Store?

人人都是开发者的时代这就来了?

Tech星球 作者:陈桐

500

人人都是开发者的时代这就来了?

不到半年,钉钉在低代码领域又有了新动作。

5月29日,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上,阿里巴巴副总裁、钉钉事业部负责人叶军对外公布了低代码的新一轮计划:钉钉将推出“搭”平台,定位“低代码应用开发广场”。该平台也被许以“让钉钉成为业界最繁荣的应用开发平台”的目标。

低代码,是一种对写代码水平要求极低的软件开发模式。典型的场景是只需要面对图形界面“拖拉拽”,即可快速生成用户自己想要的软件。这种能快速满足企业对软件功能需求的开发方式,最适合的落地服务场景,也许就藏在钉钉长期扎根的企业服务市场里。

钉钉自己的定义中,低代码是他们给企业客户的“职场乐高”。

市场机会,也总与争议相伴。就在今年4月底,ThoughtWorks中国区CTO徐昊在接受InfoQ采访时认为:“以降低程序员门槛为目的的低代码,是最没用的,是行业毒瘤。”5月2日,明道云创始人任向晖在知乎发文回击《低代码不是行业毒瘤,你才是!》。

抛开舆论场的浑水细节不谈,钉钉如此坚定地选择低代码赛道,甚至要打造“低代码的应用广场”,不禁令人好奇:钉钉何来的底气?

低代码,云钉一体的一盘大旗

时间拉回到几个月前,2021年1月14日,钉钉宣布调整战略定位,从过去基于业务的协同办公平台,变化为“企业协同办公和应用开发平台”。而在此之前,钉钉经历了“云钉一体”组织调整,这也为软件开发从SaaS化、集成化进化到低代码开发,提供了先决条件。

可以说,低代码是云钉一体后,钉钉最为明确的一个赛道变化。

为什么是低代码?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如此回答,“我们希望软件不要直接在云上开发,而是通过钉钉这样的应用平台来开发,开发的方式就是低代码和无代码。这样不同的企业应用,就可以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互通。”

这背后更深的一层,是关于“云钉一体”的考量:钉钉能触达用户,价值相比底层的云平台更容易被感知;同时,它也能触达企业里的关键角色。以前云厂商面对的,是IT部门的经理、CIO。但企业的老板、CEO,很少会关注公司用的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而是关心:公司的财务是不是有问题?供应链是不是稳定?一线门店的销售如何?这些是钉钉作为触达用户的“端”,所独特具备的。

我们发现,云钉一体后,钉钉再去做低代码,存在两点优势:第一架构在阿里云上,用行业话讲是云原生的;第二长在钉钉上,可以直接与钉钉底层的IM、音视频、以及考勤打卡互通,并且可以直连与钉钉打通的企业自建系统,例如财务软件、生产、采购、门店零售等各类系统。而且,表单出身的低代码,非常适合连接各类流程,将企业的业务系统通过流程自动化连接起来,这是企业看得到的价值。

对阿里自己来讲,用这种方式实现云、钉、低代码的相互带动,包括用户规模、营收多方面;对用户来讲,给了一个更平滑且更易感知价值的界面,不用再去关心底层云架构,以及数据互通问题,开发之后直接使用。

目标很明确,逻辑也很顺畅。那么,用户会为低代码买单吗?

冷饭新炒 or 大势所趋?

事实上,低代码一词的最早提出,是在7年前,且祖源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的“第四代编程语言”。2016年,独立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已经出现在国内市场。

在低代码生态逐渐显形的2021,市场上依然存在的质疑声音有三:其一是认为资本又在拿出之前没火起来的旧概念重新炒作;其二是担忧该技术对程序员行业造成就业冲击和汰换;其三是对其中的实施细节存疑,比如安全性、稳定性和后期运维的难度,弄不好反而增加开发的试错成本。

与此同时,市场上各行企业在进行多元场景的数字化过程中,一直对落地的速度、效果有着更高的要求。叶军在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上打趣道:“我们五六百人的团队,每年不仅承接大量需求,接完需求客户经常都来一句:能不能明天就上线。”

来自Gartner的数据也显示,要满足当今中国企业所有业务场景需求,相当于开发至少5亿个新的APP,大于过去四十年需求的总和。按照以往传统开发方式的速度计算,至少四年时间才能完成。而2021年对于应用开发的需求,会达到所有IT公司开发能力的5倍。

这一巨大的需求缺口对应着巨大的市场机会。2018年,低代码赛道热度升温。OutSystems融资3.6亿美元成为低代码领域的独角兽,西门子7亿美元收购荷兰的Mendix。到了2020年年底,不管是亚马逊、微软、谷歌,还是国内的阿里、腾讯、华为,做云服务巨头,都已入局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投资和建设。

一位资深开发者告诉Tech星球记者:“大厂的入局既是大势所趋,也能为低代码的玩法带来新的思路。”风口来临,并不等于就得一地鸡毛,无限内卷。“之前我们以为,低代码的玩家做的事情都差不多,这个市场也很小众。没想到这么快已经进入到用户量和应用量的高速增长期。”似乎,连过去一些不看好的开发者,也逐渐接受了这场正在发生的变革。

3个月38万应用新增,来自市场的反馈

无论是行业内的争议,还是资本与研究机构的看好,都不能证明一个赛道是兴是衰,最终,还是要看有没有人愿意买单。

所幸,正式入场低代码3个月后,市场给出了正反馈: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钉钉上的低代码应用在3个月内增长约38万个,而且带动钉钉平台整体应用数增长一倍。

这些应用,大量来自制造、医疗、教育、基层政务等数字化基础相对薄弱的行业,以及所谓的下沉市场:这些过去软件很难普及的地方。

“秘觉”,是福州一家年营业额超3亿元的外卖连锁品牌。2016年开放加盟后,公司组建了十人以上的团队来服务加盟商,结果需求和投诉、采购和建店等,总还处于无序状态,信息在各环节的负责人处始终无法对齐。作为公司的总仓管理员,老周,注意到了钉钉上的一款低代码开发工具“氚云”。自学一周后,他便开始独自一人搭建流程应用。三个月后,采购部人效提高近300%。

老周高中文凭,不会Exel。而现在,秘觉的企业钉钉里,有15个使用中的低代码应用出自他之手。就连公司也觉得诧异:这位“新晋CTO”,甚至不需要招人一起干,就能一人开发并维护。

秘觉外卖使用钉钉上的氚云的开销,每年在三万多元的水平。这意味着,单只一个老周所搭建的低代码应用,比如BI数据看板,就能帮公司省下二十来万元的开发经费。

在今年阿里云峰会的现场,钉钉也抓紧机会,向市场展示更多意想不到的行业里的低代码成功案例:比如合肥一位小学校长带头用钉钉上的“宜搭”(钉钉自研低代码开发工具),2个月内为学校开发了50多个智慧校园应用。又或者是山东泰安一家叫“龙辉重工”的民营制造企业里,老板和IT负责人两人搭建了200多个流程表单应用,让这家中小企业的产值年增速在此后一下增长到30%。

“简易、高效、灵活”,这是峰会现场的开发者对钉钉低代码相对积极的评价总结。“一是节省了研发人员从头了解业务需求的成本;二是跳过了一些用低代码模板就能完成的低价值环节;最后,因为低代码有很快的调整、验证能力,公司也不用担心‘花大钱定制的系统最后落不了地’的情况出现。”

而面对目前可见的成果,钉钉自然加大投入。但心态却出乎意料地“放平”,并没有顺势为自己的低代码工具宜搭扩大市场,而是把宜搭向低代码ISV的基座转变,推出了“搭”,这个低代码应用广场,被认为是低代码的 “App Store”。在低代码这个赛道,钉钉彻底“躺平”。

云钉一体后的钉钉,似乎更开放了

一位钉钉员工告诉Tech星球:“我们现在不是自己干,也不想和谁竞争。而是去做平台、建生态、被集成。”或许,这便是所谓大厂玩家的新思路之一。

从内部办公工具到低代码工具对外服务,云钉以后再进入钉钉产品矩阵,现在朝着一个躺平的钉钉“搭”演化,宜搭这款阿里的低代码工具可以说几经定位变化。

钉钉搭负责人的叶周全,也是宜搭的负责人,他告诉Tech星球:宜搭接下来的一大重心,是横向化和基座化,把云和钉的资源和技术,抽象成能力然后开放到合作伙伴。不管是低代码ISV,还是用户,都能通过钉钉搭的入口直接使用云、AI和钉钉的能力。

他介绍,每个产业初始的发展,都需要经历野蛮生长到角色分工的过程,有人做土壤,之上的树木才能更好地成长,而不是一味的竞争。宜搭作为长在云、钉上的产品,具备这种输出能力的基础,也已经趟过这个过程中的坑。

“除了云、钉的产品技术开放,我们会用到蚂蚁、淘系、达摩院、CCO客户体验中台等跨BU的技术,他们开发出的智能客服、视频云、安全存储、高并发下的稳定性算法、淘宝小二运营体系等,不仅能支撑钉钉自身业务,也将通过搭这个入口,开放给氚云等低代码产品直接调用。”钉钉开放平台的王铭告诉Tech星球。

“做强生态”是阿里云智能的整体策略之一,这一策略在云钉一体后的钉钉身上,也似乎越来越明显。一位钉钉生态内的ISV曾告诉Tech星球:“过去的钉钉做生态,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限定条件。”而现在,这种限定正在消失;身为平台,钉钉正有意识地加大开放的广度与深度。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