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一个大坎——土地

​这是一篇我自已的亲身体会的文章,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不能只关注那些高大上的事物,而是要多关注不为人注意的根本。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有两个很特别的地区,一个是温州一个是邵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这两个地方的人在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最早遍及全国的。略略夸张一点的说,在哪里都能找到做生意的邵东人。有这个优势,使得邵东人商业信息较为灵通。可这几年在邵东人的圈子里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在慢慢升腾: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大环境之下钱难挣挣钱难,怎么办是摆在很多商人面前的一个问题。我在这几年间就一直在想,是不是可以回乡下搞点什么事,比如种点什么,或养点什么……

500

今年国家提出乡村振兴的口号,似乎机遇来了。心动不如行动,最近就回乡下呆了一些日子。这些日子的经历也确实是让我深感知易行难这四个字是至理啊。

我们家乡是典型的丘陵地区,七山二土一份田是夸张,但田少土多山更多是现实。这几十年,村里人大部分在外谋生,村里的旱地近乎全荒芜了,至于水田,除了一半左右近路傍屋的改为了旱地,成为老人们的养生地以外,其他的也抛荒了。农业,在我们这种农村里快要失传了。按理说,这么多荒芜土地,那都是资源啊,如果能利用起来,是可以干点什么的。

我就是看中了这些荒芜的土地,想把它们利用起来。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如何把这些土地统合到手中,予以利用,面临着不少的难题啊。

首先,八十年代初期分田到户,村里的田土甚至山林都已分配到户了。那看起来成片的荒山荒地,所有权却是四分五裂。在当年的分田到户中,有一条极为重要的公平公正原则就是肥瘦搭配。这条原则之下,村里的田土所属更为混乱,不管哪一片区域,手指一划就涉及到十几二十户,甚至更多。

其次,荒芜多年的土地复耕,就相当于是开荒。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是小数。如果人力复耕,基本上不要去想了,而使用机械,相关投入也不少。更重要的是,真正适合于丘陵地区坡地复耕的农机,近乎于没有。

500

当然问题很多,说多了就散了,不如就说说土地的事吧。

荒芜的土地是浪费,而要利用这些土地,就得把土地统合起来。然而要把这些田土统合起来谈何容易。国家在十几年前实行过一次田土到户三十年不变的政策,这几年又重新确权了一次。这些政策使农民产生了这样一种认知:这些土地以后就是私人所有了。

当时土地确权主要是水田,旱地特别是以前的自留地,更似乎处于一种三不管的混沌状态。在农村,这些三不管的大量荒芜的自留地,似乎也找不到相关的国家法律条文予以规范。

如何把这些土地统合起来进行利用,我尝试着找了村里。村干部很爽快的说欢迎我回村干点什么,但这个事他们帮不上忙。言外之意就是,这统合土地之事,还是得我们自己去做。与村里一些人聊了一下,他们的反应都是非常的讶异。回村里能干什么?脑子有毛病吧?至于要用土地?没问题,我用就是了,但不签任何合同,不得改变土地界线,不得在上面建设永久或半永久的设施。更有人说,他们要种的时候,我就必须退还土地。

这是一种基于人情债之上的土地统合,也是一种极不可靠的方式。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付出,我担心血本无归之外还将落下重重矛盾。

500

虽然《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上有明文,“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说是连续荒芜二年的土地,可以由村集体收回土地使用权,然而这一规定在现实中基本是一纸空文。很多的土地到现在已连续荒芜十几二十年,久的已荒芜三十多年。荒着没有人去争,但如果你要去利用,那自然就会有人出来阻拦。此事在我村里就有着一个例子,约十年前,村支书要在村里办一个厂,选择的地块就一大片多年荒芜的旱地,大多数村民都已说通,却卡在一户村民身上,无果而终。村支书都无能为力,我一个常年在外的人,难道就有办法?

细细考量这些问题,无不牵涉到当年的政策,分田到户到底好不好,我不想去说。但在今天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确实明显的成了乡村振兴的拦路虎。杂乱无序的使用权,注定了土地难以利用。

多年的土地使用权不变动,土地私有化在农村早已是一个公开的认知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荒在那里,地还是他的,我要是给你种了,总是怕这地以后就不再是他的了。那就荒芜着吧,安心。

再加上在农村施行的是村民自治,村主任也好,村支书也好,总是要考虑村民手中那小小的一票的。而为这一票,眼前利益总是能更得人心。这种体制也让村干部在这个事情上,没有动力,这更让土地统合难上加难。

回村里兴业,响应国家号召,土地就是摆在眼前的一个大坎。找村部没有用处,找村民隐患重重。那么还有土地流转这一途径,我没有去试过,说句实在话,我没这个能力,毕竟我资金不多,要的地也不是很多,不是大规模的话,政府并不看在眼里。但我旁边村里也确实有一个人通过政府流转了部分土地。一番打听之后,也是莫奈何。那人也只流转了一百多亩土地,但他是通过其在县里一个有实权的亲戚,以行政干预之后才有的结果。

我在县政府的一个曾经的老师告诉我,这种事都是要关系的。土地,我无能为力,看到那大片大片荒芜的土地,莫奈何。

振兴乡村,乡村振兴,根源还是在于吸引人们回乡创业。而要在农业上创业,又更是困难无比,资金,技术,种苗,销售……这些都是小坎。大坎才是土地,这是回乡创业的根本。如果每一个有心回乡的人都要面临无地可用的窘境,那乡村振兴注定只能是大资本的舞台。因为只有它们才能上规模,才能请动政府干预。

回想改革开放之初,个体户风起云涌,无数的人们在这浪潮中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国家也在这个浪潮之中开始了走向繁荣兴盛之旅。而这原因就是在那时打破了人们头上的各种条条框框与禁锢,可以使人们无担忧无顾虑的参与商业大潮。今天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我估计这个战略的完成也不能完全寄托于大资本。毕竟中国如此之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这是一场需要各方力量参与的战略。打破植根于土地上的条条框框,给有志于农业农村的人一片天地,似乎是必要的,就是不知道国家相关部门是否也有相同的认知。

农村土地所有制,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农村村民自治,这些东西似乎应当修改一下了。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就要打破存在的禁锢,才能让人们无顾虑的参与乡村振兴。

土地,不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坎。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