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Q4音乐综艺井喷,“音乐+”盛行,题材细分加剧,圈层中能否走出全民爆款

Q4季度,各类型音乐节目集结而上。这其中少不了传统音乐秀。依然有导师带队PK的《声林之王》、《原创是猛兽》、《梦想的声音》;打造偶像组合团体的《下一站传奇》。Q4季度的音乐新玩法也颇吸引眼球。集结世界百大DJ的《即刻电音》;将创作与旅行结合的《音乐在路上》;更有包括《中国音乐公告牌》、《由你音乐榜》在内的打歌节目等等。

500

作为综艺节目中的不老松,音乐类节目以愈加庞大的制作和大牌明星的加持,似乎仍旧生机蓬勃。

不得不承认,音乐类综艺仍旧拥有一大批忠实拥趸,在整个综艺圈里分量不小。然而近期各种元素破壁重组,新生音乐综艺求新求变,在原有类型上的不断细分,圈走了一部分关注度。创意新生代综艺抢占市场份额,受众被瓜分,全民爆款似乎很难觅得,曾经的综N代吸引力也逐渐淡化。

题材细分,“音乐+”模式展露头角

2012年,是《中国好声音》开创了音乐综艺爆款元年。然而随着一季又一季不变的套路,以及迅速出现的大批音乐综艺,比咖位、比配置、比技能的模式已经失去了新鲜感。

在只有“套路”,没有“创路”的思维下,即便是再多相似的音综节目“遍地开花”,只能分流观众的吸引力,却达不到真正的亮眼和吸睛。与其原地打转,不如另辟蹊径。于是《中国有嘻哈》横空出世,垂直细分为音乐综艺打开了新的思路。节目朝着各个领域,通过搭载更多元元素的方式,全方位展示音乐独特魅力。

有的节目在歌唱类别上做起来了文章,音乐结合藏语、方言,带上说唱、电音、潮音,通俗碰撞美声,带上粉丝打歌,使观众和节目的联系更加紧密。扩大传统音乐节目领域,挖掘未被挖掘的领域,以求带给观众新鲜感,增加受众的同时传达音乐新玩法。

500

然而,细分之下,不一定所有的节目都会获得成功,打出音乐+方言的《十三亿分贝》从方言文化入题,又辅之直播形式,差异化、地域性与文化元素兼备,制作团队及出演阵容更是让广告主们趋之若鹜。然而可惜的是,自第一季后就不见综艺。

500

除了垂直细分成为趋势,“音乐+”模式也日益流行

《这!就是歌唱·对唱季》中打起“剧情”牌,舍弃单纯的“技能供养”,加入了剧情环节。对唱搭档们要将节目中的真实体验融入到对对唱作品的诠释当中,基于音乐产生的情感共鸣成为故事主线上不断滋生的小亮点。

同样打出“音乐+剧情”的还有《幻乐之城》,甚至请来了王菲压阵,豪华的舞美和3000平米的表演场地。在硬核的配置之外,用音乐+剧情的模块,再次激发了观众的视听觉“快感”。

Q4季度,北京卫视的《音乐在路上》用“音乐+时代”,通过对40年间流行音乐乐坛具有代表性的歌手的回顾,将中国音乐的发展史用人物讲述的线索串联起来,以期以点带面还原出一个时代。

500

“音乐+”的模式成为待挖掘的素材库。让节目打破固有的模式,在音乐的基础上,搭建起新的支撑元素。同时,对观众而言,音乐技能PK不再是唯一评判要素,在多维的评价标准中,能形成更丰富的讨论话题,拥有更多的社交货币。

锐意创新,难破高开低走迷局

虽然创新层出不迭,但根据收视情况和观众反馈的结果看,音乐综艺在江湖混战下,声量平平,很难保持高成绩,其中更不乏一点水花都没激起直接沉底的节目。有时,即使在开头杀出一条血路,后期也可能严重掉队,开局宏大,收官平淡。

拿《幻乐之城》来说,湖南卫视斥重金打造,伴随极高的声势出场,第一期播放量远超2.5亿,电视台收视率达到了0.841,可以说是开门红。但这却成了第一季的绝响。第四期王菲母女三人同台强行挽回颓势。网播量也只升上1.5亿,相较于首播依然大幅度缩水。最后的收官之作网播更是创下了全季最低。

500

至于《潮音战纪》等等也是水花不大。


新综艺无法成为全民爆款,综N代更是辉煌难续。

今年的《中国新说唱》,相比去年《中国有嘻哈》,热度骤降。最被关注的时期居然是吴亦凡与虎扑的“嘴炮”。而作为现今音乐综艺里寿命最长的一档节目,《中国好声音》收视暴跌,该季的微博热搜,也大都与四位导师有关,期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李健式幽默,而非选手和歌曲。

“高开低走”暗含的意思是,节目并未达到观众的预期

对于音乐节目来说,最核心的永远是音乐表演的品质。但是,近些年实力派的新人唱将已经被挖掘,或者曝光后回炉重造,少有足够突出、让人过目不忘的新人和表演。

500

新综艺本来就是新局面的探索者,摸着石头过河,由于经验不足,很容易在环节设置、后期剪辑上走不出老套路。观众仍会立即将其带入固有认知中:明星、素人,组队PK,冲突与和解。节目看点没有得到充分展示,新鲜感只是昙花一现。

年轻的音乐节目不断涌出,大多数热度在第一季就消散了。要想追求口碑,留住观众,就一定要时时革新,创造新的模式和有看点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在网络时代,潮流更迭速度快,节目思想也要时时更新。老节目后继乏力,要想重回巅峰,综N代必须打开旧局面,鼓起勇气创新,才能保证节目永远年轻,留住旧观众,不断吸引新的观众关注。

从“形式”到“人”的创新,谁是破局者

参照当年《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的成功,吸引人之处首要体现在节目形式上。《中国好声音》导师转身选择、学员反选这些设置,在当时新鲜少见;《我是歌手》则是将歌手拉下神坛重新排位PK。

当形式失灵,在题材细分的基础上,关注点也被放到了“人”上。去年《中国有嘻哈》的火爆,以及今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的热潮,它们首要的创新体现在节目形式上。

《幻乐之城》是王菲的“内地综艺首秀”,这确实带来了不小的热度和播放量。《偶像练习生》、《创造101》表现出来的是,唱得好坏不重要,成为杨超越、王菊才是王道。

500

《中国有嘻哈》的吸引之处转移到了rapper身上,见惯了毕恭毕敬的选手,突然来了一群怼天怼地、脾气上来了制作组也要挨骂的“异类”时,大众顿时热血沸腾。

但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当可选之人库存减少时,“人”上的创新也不是万能灵药。

《中国新说唱》不如《中国有嘻哈》那样现象级,很大一个原因,是选手没有第一季那么出挑,第一季的老人加上没有之前出色的新人。今年的《中国新说唱》弱化了冲突,转而关注love&peace,自然也会失去一部分观众。在相同的模式下,吃惯了大鱼大肉自然不满足于清淡小菜。

500

音乐要打动人心,也要温度和质感。当下音乐综艺创意新颖,然而完成有限,浮躁有余,精品匮乏。

在选手资源被过度挖掘、音乐形式和节目环节难以推陈出新的当下,各大制作方恐怕更需要的是先停下脚步,给各个环节都留出沉淀留出沉淀空间与足够的再生期,才能期待下一波兼具音乐性、娱乐性的新综艺的到来。

(作者:无所谓)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