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闻之问| 为什么重庆高考“政审”会引发这么多担忧?

本周,一则关于重庆高考报名的消息很快刷屏,只因为文章中提到:

“2019年普通高考11月7日开始报名,政审不合格者不能参加。”

而具体政审不合格的指标为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反对四项基本原则;道德品质恶劣;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此外,报考军警、公安以及有特殊要求的院校,公安部门和院校会对考生进行再政审。”

500

这让很多人的神经一下子紧绷起来:难道有犯罪记录和政治污点就要被剥夺受教育权了?

事后,重庆市考试院紧急回应,并不存在所谓“政审”,是“记者写错了”。

“关于政审是媒体记者写错了。我们叫思想政治的考核和现实表现的审核。记者把这个理解错了,就出了一个‘政审’。重庆市严格按照教育部的精神,文件是一脉相承的,没有做变化。只是记者的片面误读。往年一直都是按照教育部的文件来的。一个字都没变。”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办公室主任罗胜奇

原来是个大乌龙。

500

但问题是,这个大乌龙为什么会搞得大家这么紧张?“政审”这个词到底为什么能够触动大家的敏感神经?

对此,有媒体分析到:

在中国有一些词汇有着特殊的历史记忆,“政审”就是其中之一。改革开放前的政审带给了很多人困扰和痛苦,它是那个特定时代的符号之一。当这个词重新出现在高考资格中的时候,会激活人们相关的政治记忆,搞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甚至会对当下社会治理的方向产生困惑。

……

“政审”这个词导致舆论的强烈反响,根本原因还在于人们担心有些“左”的做法会回来,对改革开放真的能够强劲延续信心不够足。

如果今天有人跟你提“政审”,你会想起什么?为什么改革开放40年后,提起“政审”还是会让大家这么紧张?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