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问出“为什么苏联叛逃美国的人很多而美国叛逃苏联的人很少”这样的问题

文 | 双瞳

本文是应知乎大V“通吃岛岛主”之邀为回应某个有关“苏联叛逃美国的人很多而美国叛逃苏联的人很少”的问题所写,之前沉思录在发表了岛主《知乎顶级大V的点赞回路体现了怎样的三观?》一文后收到了诸如难道苏联大清洗死人不是事实吗之类的诘问,所以今天趁着十月革命纪念日的日子再聊聊这一问题。有关内容仅为一家之言,如果将来报道出现了偏差,请大家去通吃岛找岛主商榷(逃)。

知乎上有关“衡水中学”模式的某个提问里(编辑按,“如何评价大学里的‘北京学派’和‘衡水学派’”),有这样一个回答一直让笔者深感精妙。其大意是将“北京学派”与“衡水学派”分别比作有钱的运动员靠吃牛肉牛奶,走高端路线出成绩和没钱的运动员靠豆腐豆干,甚至违禁药品来出成绩。在这个答案的最后,这位答主讽刺了在当前“键政圈”长期存在的两种倾向:“何不食肉糜”与“我就靠吃豆腐长到一米八的”。

而笔者认为,一切有关讨论苏联与美国对比的问题下的大多数观点,也一样可以被这位答主精妙的比喻所概括。但是问题是,以小知识分子精英为首的一部分人,长期宣传的,都是“苏联只能大家抢着吃豆腐而在美国就能天天吃大鱼大肉”这样的叙事。同样的,让岛主惹得一身骚(起码在笔者看来,这也是为什么笔者并不直接在知乎上回应而是选择了抱大腿)的那个问题与回答,也正是如此。

500

◆“何不食肉糜”的认识其实广泛存在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先从正面,也就是“苏联叛逃美国的人很多而美国叛逃苏联的人很少”这个命题的正确与否来谈。不,不要误会,我并不是打算再次讲述一遍“剑桥五杰”和“曼哈顿计划由共产主义同情者透露给了苏联”这样的故事,我想强调的是自1991年圣诞节苏联解体以来,也就是再无人愿意为苏联说话的时代以来,美国宣传机器所创造出的一个假象(这里的假象并非指具体数据,实际上随着苏联的解体和随后的政治变动,相关的数据我们最多也只能得到北约方的一家之言,这里的假象指大众的印象):苏联叛逃美国的人很多而美国叛逃苏联的人很少——而这本质上是“厨房辩论”的衍生,美国所代表的的消费主义社会在物质条件上优于苏联所代表的“另一种可能”,即美国所代表的的文明模式优于苏联所代表的的文明模式。

毋庸置疑,今日在网络上流淌的种种信息,种种撕逼,本质上都是在重复那场辩论。而已经死去的苏联自然没法再在棺材里喊出为自己申辩的话语,更不用说修正主义头子赫鲁晓夫知识水平实在是拙计(或者说,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变修),连这种程度的辩论都输的那么难看。

500

◆玉米大王赫鲁晓夫

那么,事实真的是那么简单吗?我们先聊聊这种神话是怎么构造出来的。熟悉笔者的读者们应该知道笔者在沉思录的出道作是对乔姆斯基等人提出的五种大众媒体过滤器理论进行的粗浅介绍。而在这五种大众媒体过滤器中,笔者注意到了第三种过滤器“新闻获取渠道”中的最后两段。

乔姆斯基指出,美国的大众媒体本身经常提供一些从苏联“叛逃”过来的军备和情报专家。以阿尔卡迪·舍甫琴科(Arkady Shevchenko)为例,《时代周刊》、ABC电视和《纽约时报》皆对这人进行了大量报道(实际上是属于被收买的)。乔姆斯基认为,这些人在大众媒体所讲的是人们希望他们去讲的——而通过对这些人给予大量的关注,媒体就给予了他们地位并让他们成为人们理所当然的讨论与研究对象。这毫无疑问就是美国通过其媒体力量树立“权威”的一个典型例子。

500

◆丑化苏联、编织红色恐怖,何止是在媒体上?

除了塑造这种因被黑暗的苏联迫害导致直接“叛逃”的“专家”之外,美国媒体还会塑造另一类专家,是由那些“逐渐看到光明”的前激进分子所组成的。这被人被描述成以前被苏联体制所蒙蔽,如今终于认识到了美国体制的伟大正确,所以弃暗投明。他们的显著身份被美国的权力阶层加以利用,成为了一个“神话”的构成元素。这个神话自然就是“逐渐认识到毛主义或者斯大林主义不足的专家们奔向了里根与自由经济”.

而如果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逻辑,我们应当明白,这些人"叛逃"的理由各不相同,但是在大众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他们的实际理由已经无人在意,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标准叙事:这些前激进主义者逐渐认识到他们以前的路线是错误的。而美国作为一个乐于接受认罪和悔改的国度里,这些变节者组成了一个身负罪恶但愿意悔改的重要阶层(笔者按,我们把这个叙事与某些基督教故事做一个对比,你会发现暗含的逻辑惊人的相似)。然而乔姆斯基提醒我们,他国的变节者和前共产主义者竞相讲述苏联即将入侵以及其他耸人听闻的故事曾是麦卡锡时代的重要特征,换言之,这些故事的真实性从一开始就值得怀疑。

500

◆“我永远不会回俄罗斯”

可能又有人要说了,苏联自斯大林时代开始,就因为其高层内部频繁的政治斗争而不断的“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总没有错吧,苏联肃反死了几十万人总没有错吧。的确,这些都没有错。但是我十分希望持有这些观点的人,把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好好的读上几遍。如果处于种种理由而不愿意,没办法去读,那也无所谓,起码在知乎黄金时代所遗留下的一些遗产给予了你我在同一个协议下探讨问题的机会。这个协议是什么呢?答案自然是历史并不是依照个人意志转移的,二战并非因为德国出了希特勒这个恶魔所以爆发的。

500

◆死者不能为自己辩护

在游戏辐射4中有关义勇军的任务中,我们能一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样貌。义勇军本是某种通过提供基础政府职能而在核战后的世界享有较好名声的民兵组织,可是在一次元气大伤+群龙无首之后,失去了稳定经济来源的义勇军很快就大批量的堕落成废土最常见的敌人“掠夺者”,由此可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历史影响个人的体现。

同样的,强调苏联内部政治斗争极度残酷的人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先发国家有着后发国家从来不曾有的优势:殖民地。笔者并非是说搞殖民主义是正确的,笔者想要强调的不过是高中政治课本里一句再常见不过的话:矛盾具有普遍性。各种各样的矛盾并非只是苏联独有,只不过以苏联为代表的后发国家没有殖民地,它们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所必然出现的种种矛盾只能内部消化,而不像先发国家那样能够将凡此种种转嫁到殖民地或者别的国家去。

很多人说苏联的肃反以及政治迫害害死了许多人,这一点也没有错,这也是笔者屡次与志同道合之人聊天时强调“我们必须做的比过去更好”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别忘了,这世界上别的国家,别的民族都可以站在苏联的坟头上跳舞,而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绝对受害者(即没有任何责任)的我们是不应该的。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高阶的帝国主义所引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害死了多少人呢?资本主义在殖民地进行原始积累的时候又害死了多少人呢?他们的光鲜到底是有多少建立在被压迫的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血泪上呢?

500

◆既要剥削殆尽,又要风景宜人

在以孔德,韦伯等人所构建的经典现代化范式:启蒙已经逐渐消退的现在,笔者本不想说这些,因为说这些似乎是一种比烂。但是,部分“先富起来”人忘起本来倒是比香港记者还要快。我是真的服气,小清新的眼里见不得任何历史斗争,是不是说明某些人更渴望的是,这些人铁板一块,他们的“李建国”、“孔援朝”,“丁建军”们过上现在俄罗斯寡头的生活?宏大叙事消解了,但这并不是,不,绝不是放弃寻求真理的理由,笔者忽然有些明白了,难怪后现代在当今小知识分子界如此盛行,毕竟脚踏实地的去追求真理很难,窝在家里抽着合法大麻批判着为追求人类解放而出现的“恐怖时代”却忽视造成“只怕整个法国都埋不下”死亡的,持续了千年不止的“恐怖时代”倒是容易的很啊。

500

◆“文明人”的象征

关于小清新史观的讨论和批判会是个持续的话题,以后我们继续讨论。顺便宣传一下双瞳同学目前在参加B站举办的文豪活动,请读者们花几秒钟进行点赞支持,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427888    感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