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能否逼出中国改革新动力?

500

(▲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图片来源:搜狐网)

摘要:渡过难关最关键的是坚持改革开放,保障民生民权,自己少犯错。近期而言,期待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定;中长期而言,期待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形势严峻,内忧外患,民众和企业信心不足。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7月31日提出“六稳”,10月31日重申“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逆向思维就是担忧“六不稳”。果然,10月中旬上证指数跟随美股急剧暴跌,2500支撑点失守,人心惶惶。

10月19日周五,在央行行长易钢、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和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救市表态之后,国务院分管金融副总理、中美贸易谈判首席代表刘鹤出面稳人心,称“目前中美正在接触”,暗示双方有可能通过谈判解决贸易战。10月22日,上证指数大涨逾2650点。

中国经济的弊病风险和信心缺失,当然不是高层一次喊话打气可解决。渡过难关最关键的是坚持改革开放,保障民生民权,自己少犯错。近期而言,期待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定;中长期而言,期待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2月18日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日。刘鹤10月19日答央媒三记者问时称,“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狠抓落实。”似乎暗示近期不会集中出台新的改革大政?新加坡联合早报网10月18日题为“传在10月底或11月初举行 四中全会料聚焦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报道,至今未被封禁,似乎表明官方不认为四中全会为敏感话题?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暗示,不久将明朗,即年底是仅开个隆重的纪念大会宣示,还是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一样推出耳目一新的改革干货?

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固然在中观层面(中央部委及内设司局的职责合并、增删)有些新意和亮点,但以此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色或略显不足。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共计16部分60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仅为其中第4部分,“优化政府组织机构”、“深化机构改革”仅为其中第16条。

如年底只是开个纪念大会,更与国内、国际的迫切需求和期待有落差。如在纪念大会之前召开四中全会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定,对金融、法治、民生、民企等高度关注的瓶颈作出集中突破的顶层设计,足以稳定人心、稳定资本。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其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治理”(Governance)与“统治”(Government)的区别,关键在于治理主体的多元平等,解决好其中的逻辑自洽。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1964年对“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的定义,强调公众参与公共领域的讨论是平等、批评的,逻辑地延伸必然也是多元的。

中国实现和平崛起,如何让国内、国际(包括美国)口服心服,是个宏大、独特、艰巨的任务。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题,值得将其列为中共二十大政治报告的主题。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公职人员及其家庭财产自上而下公开、国企混合所有制市场化改革、中央和地方健康财税体系、政治体制改革、中共由革命党向执政党民主转型、公民社会茁壮成长蔚然成型等,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提出了“四个自信”。中华传统文化自信没问题,老祖宗留下很多菁华,例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普世价值观。务实谦虚地说,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还只是一个进行时,长期在路上,决非完成时。不仅要向中国人民、世界人民反复证明,还要接受实践、时间和人心的反复检验。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衰。回顾历史,在生死关头,中共多次爆发顽强的生存能力、应变能力和自我净化革新能力。长征路上遵义会议、文革之后改革开放、邓小平南巡一锤定音社会主义也搞市场经济,都是从险路、死路中闯出新路、生路的极好案例。

凛冬虽至,春天不远。我们满怀希望,拭目以待,民心向背,柳暗花明。

(2018年10月25日01:26一稿,10月26日23:31二稿,10月31日21:17修订,【山水微言·232-2】。本文为《贸易战能否逼出中国改革新动力?》连载第5节。)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