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菽千重浪,清飏上九天——悼袁隆平院士

     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先生今天去世了。 

     小时候,家里在农村的大人就跟我说: 

     中国人吃饱饭,主要不是靠包产到户,而是靠化肥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而这两项,其实是毛泽东时代的成就。
 

      袁隆平先生成就是卓越的,但他不是孤立的,而是那个时代无数响应党和毛主席号召,为了实现增产高产,为了解决困扰中国人几千年的吃饭问题而栉风沐雨奔走在大江南北的田间地头的农业科技人员的缩影(这一点,大家可以细读下图中袁先生的文字)。

      

500

      袁先生亲眼见过旧中国的饿殍,也经历过新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困难时期。关于后者,他可能说过几句让不少热爱毛主席的同志们感到不高兴的话,但这是不能和他的重大贡献相提并论的。他说的那几句话,也不是作为历史学家说的,在我看来,那更多地表达的是一位专心致志为人民解决吃饭问题的科技人员与“饥饿”两个字不共戴天的决心:旧中国的人民挨饿,犹有可说,因为那本来是个吃人的社会,本性使然,势有必至;而我们新中国,决不能再让人民挨饿!

      我们不要苛求一个科学家每句话都讲得恰到好处,滴水不漏,何况我们自己也有过不少更偏激的表达,而应该从袁先生的言行中看到:
 

      那个时代的新中国,就是有这样的志气和干劲:我们困难多,底子薄,环境险恶,但我们就是要“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就是要在短短的十几年、几十年里创造中国几千年,世界几百年都没有达到的成就。
 

      这股心气,让我们有时有点儿心急,就出现了袁先生刻骨铭心不愿看到的一些现象;

      然而,也正是这股心气,鼓舞着袁隆平们,以及那个时代千百万英雄的人民,顶天立地,战天斗地,众志成城,愚公移山,创造出了无数人间奇迹,把“社会主义好”五个字深深刻在每一个人心里,让“没有中国人办不到的事情”、“中国必须是最好的"成为一个民族不言而喻的集体自信。
 

      这就是我们伟大而复杂的社会主义祖国。 

     《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著作中最为著名的两篇讲哲学的著作。 

      据报道,袁隆平对毛主席的“两论”有特别的感情。研究杂交水稻的设想,当时被认为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因为旧遗传学书上说,“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没有杂交优势”。袁隆平一方面坚持《矛盾论》讲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思路,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从内部找原因。另一方面按照华国锋同志提出“要把水稻雄性不育试验拿到群众中去搞”,终于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所以,杂交水稻,不仅是袁先生的个人成就,它和那个时代许多重大成就一样,也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实事求是,破除迷信的胜利,也是毛主席的群众路线的胜利,归根到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胜利。 

       毛主席1959年回韶山时写道: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那时的袁隆平已经投入了他为之奋斗终身的杂交水稻事业,他无疑就是毛主席所说的“英雄”中的一员。 

       今天,老英雄离开了我们。 

       但神州大地,还是“遍地英雄下夕烟”。
 

       在我们组建的大学生qq群里,农学院的同学表示一定继承袁老遗志; 

       生科院的同学说,一定继续做好盐碱地栽培水稻的实验。
 

       所有的同学,悼念之余,几乎都是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的使命担当。
 

       这就是我们的新一代,这一定是让袁先生能够放心休息并为之骄傲的新一代。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

          我爱你秋日累累的硕果。” 

        今天,我们把敬意献给为我们培育秧苗和硕果的人们,看着他们融入云山苍苍,山高水长;

        明天,我们又要行色壮,意气扬,谱写自己的英雄诗章,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这就是我们对袁隆平先生的最大敬意。 

         袁先生,走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