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谋士:从基辛格到博尔顿

这两天,中美两国高级别交流重新恢复。

一边是中国代表团离京前往华盛顿,出席第二轮中美外交安全对话,杨洁篪与博尔顿会面,另外,应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邀请,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将同时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

500

另一边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第N次访中国,95岁高龄的人,仍旧思路清晰,观点鲜明。

双向交流活动,对于中美关系大局走向是有益的,美国中期选举尘埃落定,特朗普仿佛逐渐在恢复理智,连续向中国发出和解信号。

从长远来看,美国遏制中国的目标不会变,特朗普政府将中国视为最大战略对手的态度也不会变,在这一点上,任何盲目乐观,或重新提升对美国的期望值是天真的。

特朗普,博尔顿他们已经将美国的外包装全部撕掉,不仅是对中国,还有欧洲,以及邻居们,展现出一副狰狞贪婪的真面目。

“美国优先”思维不会被改变,它之所以愿意跟中国缓和,是因为中国有足够的实力和决心让它知难而退。

美国依然想努力维护全球霸权,在其帝国霸权建立的过程中,两百多年来,美国谋士们的智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知识精英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它的精彩不仅在于枭雄们的雄才伟略,还有他们身边谋士的精妙算计。

跳出小说,再看当今美国,谋士的功能不可以替代,甚至在内政外交上具有决定性作用。

美国谋士必定来自于知识界,特朗普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一旦入主白宫,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都需要许多助手为他提供决策参考。否则他搞不清楚《中导条约》到底具体写了什么?

美国的谋士们存在于官僚体系,官方智库,媒体高层,专业学院,基金会等机构,具体来说,选拨来源是:

外交关系协会,普林斯大学威尔逊中心,霍普金斯大学尼策学院,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海军军事学院,布鲁金斯学院,卡内基基金会等等学术机构。

最出色的人才将进入总统顾问班子,国务院,国防部,中央情报局,甚至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到这时,知识精英将放下教学任务,一心为美国内政外交出谋划策。

谋士们,不会因为执政党派变化而变化,他们是两栖动物,当共和党不喜欢某些民主党知识精英时,他们将回到学术圈,或者反过来。

但池塘永远是那个池塘,发出呱呱呱声音是他们的责任,只不过,有时在陆上,有时在水里。

在西方世界,谋士地位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甚至更早,通常国王们不喜欢长篇大论的讲解,所以,谋士们必须学会干脆,简洁,明了的说话方式与国王沟通,并影响他的决策。

还有一种谋士,负责对舆论的引导,以推动某项政策的实施,这项工作主要落在智库上(媒体,学者,权威等),方式有写文章,写评论,畅销书,电视脱口秀,电视访谈等。

这两种谋士构成了美国制定政策和推动政策的完善结构,缺一不可。

比如说,2003年攻打伊拉克,小布什的决策来自于顾问团体对美国利益权衡结果,至于用何种理由开战?则由另一批谋士负责。

当小布什下定动武决心时,他要做的就是调动军队,授权各位将军的行动权限,至于“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借口是否真实?这不是总统要考虑的事情,“人道主义,和平主义,真实信息”先放在一边。

小布什能知道萨达姆家里藏着什么吗?他只能通过谋士们提供的信息来判断。

当鲍威尔在安理会上晃了晃洗衣粉时,负责推动政策的谋士们上场了,他们要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让民众们相信,美国的理由是成立的!战争是正义的!

制定政策,推动政策,结束政策,就是美国知识精英对国家所起到的主要作用。答案有多种多样,主题永远只有一个--“美国利益”。

当谋士们出现信息空白时,就无法为总统提供正确意见,比如朝鲜战争,他们没有判断到毛泽东会出兵朝鲜战场。

因此,在制定政策,推动政策这两个环节开始后,却无法主动结束政策,造成了惨重的损失。最终不得不放弃胜利目标,通过谈判划下三八线。

总的来说,美国谋士们还是成功的,否则,美国也不可能安全渡过婴儿期,少年期,成为一个大块头。

总统身边的声音

博尔顿被称为鹰派中的鹰派,比“疯狗”马蒂斯还激进,这样的人,本身就背离了传统谋士的基本特点。最初,特朗普的总统安全顾问并不是他,第一位是弗林,然后是麦克马斯特,今年3月才换上博尔顿。

500

博尔顿生于1948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执业律师,曾在里根政府担任助理司法部长;老布什政府担任助理国务卿;在小布什政府中出任副国务卿,主管军控事务;2005年出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

特朗普选择他并不是因为博尔顿比前两位更有智慧,而是因为麦克马斯特和国务卿蒂勒森都主张维护《伊朗核协议》。

善于倾听是一位伟大总统的必备素质,像华盛顿,就对汉密尔顿十分信任,他也没有辜负总统的期望。

特朗普听不进意见,他更像是一位自恋的国王,能跟他共事的大臣们,往往要比他更激进。

与基辛格相比,博尔顿就像一位喜欢推倒积木的顽童,而不是搭建积木的智者,当然,推倒比搭建来得容易而痛快。

基辛格生于德国,长于美国,是犹太裔移民,以自己的才智,得到了移民者在白宫的最高职位。

说他是大师,是因为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岁月中, 他展现了高超的战略眼光和外交手腕。 

但他始终是美国利益坚定不移的代言人,执行者,推行者,美国之外的人和事都可以牺牲,决不是什么和平主义者。

他的名字总是和尼克松联系在一起,是尼克松总统成就了他一世英名。

作为总统,尼克松只管大事方针,不爱管具体细节,私人办公室甚至不安装电话,他只想一个人静静,这就给了基辛格很大的发挥余地。

换句话说,博尔顿再有本事,遇上特朗普这么个主,有什么好主意,老头就迫不急待地发推了,然后,第二天醒来又反悔。

1968年,尼克松VS洛克菲勒竞争大位时, 基辛格是洛克菲勒的人,对尼克松极尽攻击之能事。

结果尼克松赢了,基辛格承认错了队。尼克松还是把基辛格招入核心幕僚团队,委以重任。

那时美国政治远没有今天这般肮脏和偏激(看看特朗普的作风,今天又把司法部长给炒了)。

基辛格知恩图报,为尼克松的对外政策殚精竭虑,识时务者有俊杰,方能成大事,不以政治派别选择主子,这是典型的谋士。

基辛格聪明在于,他把最复杂的中东问题丢给了国务卿罗杰斯,以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身份直接参与对苏政策,对华政策,而尼克松最重视的就是这两国关系。

1971年5月20日,美苏终于达成突破性协议(核裁军),罗杰斯居然事前不知道,第二天去找总统抗议。

所有大国都清楚,尼克松身边的声音来自基辛格,再对比特朗普,现在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都不知道该找谁打交道,才能代表特朗普的意思。

500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无疑是基辛格谋士生涯所取得的最辉煌成就,它标志着中美苏三角外交战略模式的确立。

2月21日到28日,被尼克松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尼克松回国后曾对国会领导人说过,他认为中国人愿意与美国接近,出于两种因素驱动:

 一,中国要跻身世界大国行列。

 二,他们同苏联关系已无可挽回。

这两点正是基辛格提供给他的战略分析,前提是不与中国搞对抗。最终赢的是美国,输的是苏联。

从个人角度来说,基辛格是最善于游离美国“民主”体制之外的老滑头,“水门事件”导致尼克松下台,他却毫发无损,还跟着福特风光了一阵,成了国务卿。

今天,他来中国表达的最主要观点,仍然是不同意美国将中国视为对手,间接反驳了博尔顿的观点。

去年他去莫斯科见普京,国内网媒就说他主张“联俄抗中”,造谣造到基辛格自己不得不出来辟谣。

来中国,又说他是配合特朗普,唱红脸白脸,忽悠中国,这些网媒得有多聪明?

前面说过,推动舆论,忽悠民众,这些活不是基辛格干的,他不属于这种谋士类型。95岁了,他的话,特朗普愿意听就听,不听,也无损他“中国人民老朋友的”称号。

看看现在的美国政坛,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一窝不如一窝。基辛格还得拖着九旬高龄之躯多次波奔波于中美之间,真不知今夕何夕?

500

美国想用恐吓,威胁来让中国屈服,从1949年之后就是痴心妄想,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做不到,特朗普同样也做不到。何必等踢到铁板后,才懂得基辛格他们为什么当年要这么做?

如果说基辛格他们是美帝国的开路者,那么博尔顿他们就是美帝国的抬棺者。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