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机理新突破,是中医还是西医的胜利?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岑少宇】

一项与抗哮喘相关的针灸研究(http://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8_02_08_446359.shtml)揭开了某些蛋白的神奇功效,也让关心医学发展的网友再次热议。

有的人认为,这证明中医的博大精深,“西医”不过是跟在后面验证而已。言下之意,不知道机理,不发现那些小分子的功效,中医针灸照样能用得很好,有没有“西医”研究无所谓。

也有的人认为,这就像青蒿素一样,是完全用西医的方法在研究中医。持这种看法的人里,有洋洋得意的“中医黑”,也有愤懑不已的“中医粉”。

在笔者看来,这些争论令人哑然失笑。真要论起来,当然是现代中国医学的胜利。

尽快让“中医”“西医”成为历史名词吧

“中医”“西医”作为名词只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近现代西方冲击中国之前,无所谓“中医”“西医”的比较。对于少数人可能有“汉医”“蒙医”“藏医”“苗医”等等的区分认识,而对于大部分“中土人士”来说,看病就是看病,哪有那么多门道。

现在仍有“中医”“西医”的分野,但从短期现实看,在中国的实践互有融合;从长远未来看,肯定会进一步融合。

因为医学以人为本,而人类整体的共性,远远大于亚种的个性,因此“中医”“西医”研究的就是同一个对象。有些“中医粉”呼天抢地,说不能“用西医标准衡量中医”等等,但既然研究对象几乎相同,那么这些说法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显然是毫无根据的;反之,亦然。

西方现代医学,可以轻易地吸收中国传统医学里的元素,现在有不少老外写的关于分子相互作用的论文,都用上了“阴阳”的概念,甚至有了赶时髦的趋势。

500

西方传统医学虽然没有“阴阳”二字,但也并非没有平衡的概念,而且不只是古希腊传统医学,古印度、古阿拉伯等等都有,古巴比伦也强调养生保健。纵使传统医学式微失传(其实西方传统医学仍有一定受众,比如一些草药的应用等),西方哲学里也有对立统一,自己可以生发类似的概念,也可以无缝衔接地借用“阴阳”。

中国传统医学同样可以用现代诊疗手段,毕竟只要接受了正规医学教育、按说明书使用仪器设备,不会有多大难度。毕竟西方的现代医生,也不需要自己造机器,只要会用就行。

有趣的是,现代医学的从业者,对用“阴阳”概念这种事情基本上都抱持开放的态度,觉得很有意思;而有些所谓的“中医粉”,对传统医学中吸收的现代元素,却会大加批判。

无论具体的医生出自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专业,他的实践归根结底是为了医学发展的大目标服务的,在中国的背景下,实质上就是为了推动“中医”“西医”成为历史名词而服务的,至于最后产生的未来医学里,有多少来自中国传统医学,有多少来自西方传统医学,有多少来自近代医学,真的重要吗?

现代中国医学抢占制高点

当然,医学无国界,医生及其实践有国界。暂且把医疗体系之类的复杂社会问题放到一边,单就医学研究与医疗水平而言,一般来说,医学研究发达的地方,往往一线医生的水平也不会太差。虽然医学论文的成果全世界都能共享,但如果现代中国医学发展得好,就有可能更快更好地为中国患者服务。

因此,在埋葬“中医”“西医”的路上,笔者还是希望中国能够抢占制高点,可以发展出闪耀的“现代中国医学”,这也符合“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希冀。

穴位及针灸正是这样一个富矿。目前对于穴位的有效性研究,都还没有充分展开,并非所有穴位的效果都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还有些更有趣的结果,比如针扎在某个穴位附近,而非在穴位上也能取得疗效。

而穴位与经络又密切相关,两者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它们的认识,要深入到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古人通过摸索身体上最明显的敏感点和通路(比如血管、神经束等最容易发现的)入手,思考两者的关系,加上意外发现的一些疗效,并逐步扩大穴位和经络的范围,修正细节,渐渐搭起整个框架,并尝试用统一的理论去捏合它。

然而,无论东西方,传统医学误判疗效却以讹传讹是很正常的,在穴位的认定过程中,有的作用可能明显,有的可能并不明显,甚至根本没有,但也流传了下来。当代医学对疗效的认定也会有偏误,但现代统计学至少提供了一条发展的路径,而传统医学则没有这样的手段。

虽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医学也在不断地演进、修正,产生各种流派,但时代限制无法摆脱。除了统计学上的局限,另一方面则是无法深入微观层面,只能在宏观层面摸索,形成的理论自然也留有对时代的“妥协”因素,虽然统一、自洽,是各文明传统医学的顶峰之一,但对人体的认识依然有局限性。由于整个微观层面的缺失,这种局限性可以说是极大的。

正是囿于传统医学“自洽”的“理论”,过去许多人试图用生物电、自由基等单一概念去解释穴位与经0络,往往不能成功。这种不成功,又反过来让部分人加深了对传统医学的神秘化,也不利于其发展。

只要思考下传统医学的产生过程,理解古人在当时技术条件下的艰辛、难处、无奈,与精妙的妥协、提炼,就不难发现,不同穴位很可能因不同的机理产生作用,如果能像这次研究那样,找到真正起效的分子,那么对相应的传输通路也可以有全新的认识。

同时,也要注意,针刺激发的反应是非常多的,对于不同病症,起效的物质不一定相同,传输路径或许也有相应的变化。

最终破解产生的结果,有些穴位可能有效,有些则可能要被剔除,经络则要根据新的通路认识重新修改。这些现象的解释,对于“中医”来说当然是巨大的震动,但也无疑会加速推动医学的发展,以及对人体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像这次的研究那样,有望研发出新“针灸药”,作为“现代中国医学”的成果造福人类。

衷心祝愿中国团队能取得更多的成绩。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作者简介:沪上“济生堂”后人】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