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不该成为她的遮羞布

作者 | 柳飘飘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

最近一条热搜,终于把一个在公众场合尴尬了女性多年,天下女性苦之久矣的“女厕问题”,彻底引爆了。

——妈妈到底应不应该带男童进女厕。

500

原博如下。

有一宝妈带着自己儿子到女厕上厕所,“好死不死女厕所里有个小女孩。”

小女孩不懂为什么男孩可以上女厕,她妈便答她:“因为这个哥哥的爸爸没来呗,来了就上男厕了。”

博主的儿子听了,生了羞耻感,拒绝上女厕,最终只能“用矿泉水瓶接了尿”。

500

对于此事,有人认为妈妈带孩子不易,应该多理解。

但,有更多的女性,清醒地表示,带男童进女厕,本来就是不妥行为。

而这件事的争议点,仅仅是要不要带男童上女厕这一问题吗。

不,飘觉得,问题的痛点,始终还是在“意识不到位”的问题。

在这起事件中,多的是人根本意识不到。

带男童进入女厕,本就是一种超过合理范畴的行为,是一种对女性合理权益的侵犯。

但,合理的发声,一直总是、这次仍旧被披上那个骂名——

多大事?你太敏感、你太计较。

你不计较,就没那么多事了。

500

500

500

就,很奇妙。

女性面对不合理待遇的发声,永远容易被捍卫“不合理”者,以“你不讲理”的名义摁回去。

500

说白了,没有一种维护自己合法合理权益的行为,是该被打为“不讲道理”的。

如果有人非要在你谈自己的合理权益时,说你不讲理。

那建议你小心,对方大多是在偷换概念要占你便宜。

正如郭德纲所说,警惕那些不分青红皂白劝你大度的人。

500

500

500

500

因为劝你大度者,大多是要把你的大度,变成你的本分。

不难看出,带男童上厕所的原PO宝妈,就多少携带了这种意识。

真正引起轩然大波的,其实并非是她带男童上厕所这一行为本身。

而是她对这一行为的理所当然,以及对女厕里女性忍让的得寸进尺。

女厕里有小女孩,小女孩对女厕里有男孩的存在不解,都是合理情况,却要被这位宝妈,形容为“好死不死”。

女孩妈给女儿的解释,所用的措辞,也并无过分处。

一句“因为这个哥哥爸爸没来呗”,由于恰好打中男孩母亲的婚恋隐私,就值得这位宝妈脑袋“嗡了一下”,还要被打为“嘴欠”。

500

是不是挺莫名其妙的?

女厕就是为女性设立的私密空间。

带男孩进女厕,本就不符合规定,属于侵犯了女性私密空间的行为。

原博的措辞,却显现出一种,对侵犯了他人权益而不自知的意识稀薄。

她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已经给其他女性造成了困扰。

也意识不到,别人对她儿子的忍让,本就不在本分之内。

天下女性苦女厕男童久矣。

遇到乖的,尚且得小心翼翼避免尴尬。

但多的是,各种扒门缝、乱敲门的行为。

500

即使你的儿子什么都没做,也会给其他女性,造成不适的如厕体验。

大多数人,是对带男童进入女厕这种行为的不道德,没有充分认知。

在这次事件中,有人提出多增设第三卫生间。

看似是皆大欢喜的解决方案,而现实是,即使有第三卫生间,在认知不到位的情况下,更多人也会贪图方便,直接带男童进女厕。

500

甚至,有些商场,直接就在厕所里安上小便池。

看似是造福带娃妈妈的关怀女性之举。

其实是,在没有得到所有女性同意的情况下,就默认要求所有女顾客让渡自己的权益的道德绑架。

背后的因,其实就是一种要求女性群体做成熟懂事的一方, 率先牺牲、付出的思维惯性使然。

500

而社会文明的一大表现之一是,人们越来越能清晰地划分一个人情分和本分、义务和善意的范畴。

因此,永远不要要求他人做本分、义务以外的事。

别人做到了,叫做可爱。

而你去要求,就成了一种可恶。

500

男童进女厕的问题,潜伏多年,其实是整个社会对女性个人权益不够敏感的一个体现。

但之前飘就聊过,对于女性问题,有时候我们要去学习接受整个社会性别意识参差。

我们不能苛求,不同立场、不同出身背景、不同环境、经历、性格的人,在性别问题上,保持着一致的清醒度和认知度。

可,你可以“无知”。

但不能“不闻不问”。

不能当问题爆发,要么两耳一闭,不听现实的声音;

要么通过给发声的女性,扣上一顶“疯女人”的帽子,抹煞其话语权。

这也是这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乃万事件里,最大的愤怒点之一。

说唱歌手乃万,在音乐节上分享了她的歌《Boy》的创作理念——

因为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说:

“男生也有很多梦想,想做球员想做游戏玩家

但是18岁以后他们的梦想都成了买房买车。”

我觉得我们要给心爱的男孩子一些理解和宽容

所以男生也要大胆的继续追寻你们的梦想

女生也一定要做自己

每个人都要坚持做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平等

500

这段话,其实就前半部分的引述来说没问题,男性群体在两性关系中,的确是普遍背负了更高的经济KPI。

有问题的,是乃万对这段话的阐释——

“我觉得我们要给心爱的男孩子一些理解和宽容。”

一句话,实则是把亲密关系中男方的经济压力,直接归因到女方身上。

这种认知,在《Boy》这首歌里,也表现得更明显。

《Boy》整首歌描述的,就是一个由于赚不到买房钱被女朋友甩了的男性的愤懑心境。

还没赚到钞票

为了你的笑

整晚睡不好

现在离我远点

立刻马上

500

但这种认知显然是浅薄的。

男性“买房买车”压力这种自通网以来就争论不休的“彩礼”母题,人们对它的讨论,早就到了结构性的高度。

男性的经济压力,本质上是一种逆向歧视,韩国作家孙雅兰将其定义为“歧视的代价”,是父权制剥夺女性社会资源的一种必然结果。

换句话说,不让男性打游戏、当球员的,不是他们的配偶,恰恰是将更多资源分配给了男性的规则。

500

而如今还有把一个系统性问题,归因到个体的不够“包容理解”上。

那我只能说,乃万这首歌里最难得之处,应该是一种与世隔绝的天真。

更何况,在呼吁完“女生包容男生”之后,乃万还加了轻飘飘的一句“女生也要做自己。”

事实是——

女生要”做自己”的难度,比男生要大太多了。

另一个女Rapper于贞的《她和她和她》,当时为什么那么出圈,就是因为看见了女性工作者的不易。

她们的梦想,甚至没有乃万歌里男性的梦想那么浪漫,打游戏、当球员。

仅仅是医生、律师、翻译这种谋生性质的普通工作,而女性要让社会认可她们的职业身份,往往要付出比男性更大的努力。

500

社会资源分配的天平本就倾斜,在倾斜的天秤中间,再加一美名其曰平等的砝码。

根本不是平等,而是对受到不公待遇的一方的二次伤害。

而当一个创作理念是歪的,有人指出,本就合情合理。

况且,评论区高赞的女性反对声音,都是以讲理为主,并不涉及任何极端言论和人身攻击。

500

500

却被乃万定义为,过嘴瘾。

500

在事件发酵中,有一患癌网友,因为在微博发表不支持乃万的言论,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500

该网友遭受了小范围的网暴,咒骂,以呼吁大家不给她捐款为威胁。

500

500

而此时乃万做了什么呢?

她个人捐了三万块,然后,把这个素人的微博直接挂到了自己微博。

而附上的文案,依旧是要纠结着自己没错,公道自在人心。

500

在捐款留言里,依然在强调,“骂我就骂我吧”。

可问题是,这个患癌素人的原微博,根本就没有骂过乃万,言辞并不激烈,只是提出了自己对她的看法不赞同。

500

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呢?

由于被挂到了乃万的微博上,针对这个素人的网暴,由小范围变成大范围。

她的水滴筹被恶意举报,本来获得的筹款可能会全部原封不动被退回。

500

而面对这种情况,乃万依旧是两耳一闭。

继续沉浸在自己“眼里有光”“问心无愧”,不闻他人苦难,自己感动就好的真空世界里。

500

但,我想说的是。

催发两行热泪的,并不一定是热血。

有可能,仅仅是一种因无知而自我感动的刻奇。

而固执地无知的本质,恰好正是热血的对立面——冷血。

500

比较有意思的是,针对这件事下场的公众人物,都遵循了和乃万相近的行为轨迹——

着急表达暴露自己无知的观点。

固执地认定自己的无知是宣扬大爱。

然后两耳一闭,把现实中的声音一律以“疯女人发言”“打拳”论处。

一个是《爱情公寓》里张伟的扮演者李佳航,乃万的事都出来两天了,他还没拎清重点,依旧在糊糊涂涂地和稀泥。

500

不出所料被骂了之后,又在微博发火,说别人没理解他意思,总想“激化矛盾”。

500

飘飘曾经看过一篇《文艺报》专访女性作家的报道。

有一个作协的作家表达的观点,其实足以说明李佳航这次发言的不妥当。

那位作协的女作家说,女性话题一直是她比较怕接触的话题,由于自身所处的小环境的友好,令她对很多女性苦难无法感同身受。

无法感同身受,干脆选择保留意见。

500

另一个男Rapper夏之禹,在杨笠事件中也表达过相似的立场。

男性对任何女性问题公开发表没有任何思考痕迹的表态,姿态其实都不好看。

因为你永远都不可能去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感同身受。

除非有天我来了大姨妈有了子宫

要不然所谓的感同身受都是意淫

直到此刻,我都依然只能站在男性的视角来看待这些问题

500

个体经验的局限,也许无法让你共情别人的苦难。

但贸然将他人的现实中承受的苦难,定性为无中生有,激化矛盾,那其实就是一种二次伤害。

500

500

500

500

另一个演员陶昕然,即《甄嬛传》里安陵容的扮演者,在这件事里,则属于典型的,随手添一把柴,看情势不妙就拔腿跑的做法。

500

她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行吧,你说怎样就是怎样吧,我可不像你们那么极端。

500

看似姿态优雅,其实并不体面。

和别人争论过的人都懂,“你觉得怎样就是怎样吧”,这句话,等于宣判了你把自己彻底放在了对方的对立面。

两耳一闭,一刀切断了对话渠道。

那么问题来了,当一个公众人物,甚至是一个女性公众人物,主动下场讨论女性问题,结果却是主动把自己推向女性的对立面时。

那她到底是在讨论什么?

说白了,最让女性感到无力、愤怒的,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社会整体女性意识的匮乏。

而是,总有人把这种意识匮乏,当优越。

在于,总有人认为“这没什么”。

但别人都喊出了,“这明明就有什么”,并给出理由时。

他们不再讨论,还要杀人诛心加一句,“你好极端、好计较啊。”

任何问题,都可以以一句“你怎么那么不理性”堵对方之口。

500

夏之禹聊过,站在一个男性的立场,自己怎么看女性的不理性

如此,就宣判了整个社会的性别意识,是无法进一步成长的。

成长是什么?

是吸收更多相关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形成新的认知,进一步细化自己的认知体系。

成长有时,就是得放下一部分面子和架子。

讨论问题时,却不愿听问题涉及的人群的声音。

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体面和尊严,计较着自己那因无人买账而疯长的尴尬。

看似在维护理性,维护和平大爱。

实则不过是,想让待在笼子里的,继续安分待在笼子里。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彩

https://mp.weixin.qq.com/s/laEFVi_wdfaS8_QJjnOl0g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