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交坠江 | 媒体欠女司机的,可能不止一句道歉

10月28日10时08分,重庆万州发生一起公交车与轿车相撞坠江的交通事故。

当天13点40分,《新京报》发布简讯,表明事故原因为“女车主驾车逆行导致”。随后,腾讯新闻、澎湃新闻、中国日报、环球网等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同样发出了明确归责女司机的报道。

500

新京报报道截图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你知不知道你一个人害死了一车人!" 对轿车女司机的嘲讽、辱骂甚至是诅咒,铺天盖地而来。

500

微博评论截图

三小时后,@平安万州官微发布警情通报紧急辟谣:“系公交客车在行驶中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击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

500

@平安万州官微截图

 震耳欲聋的谩骂之声尚在回响,“向女司机道歉”的呼吁突然刷屏。随之而来的,是舆论大军对“不负责任”的媒体方的谴责...

500

微博评论截图

短短三个小时,仿佛看了一场如梦似幻的变脸表演。媒体从报道消息的局外人,变成了万众唾弃的局中人。媒体对于信息的把关不严,对当事人“女司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道歉毋庸置疑。但在道歉之前,我们更需要明确【媒体的罪责】在何处。

01

对“女司机”的刻板印象

“为什么新闻报道要突出女司机中的【女】字?”

500

微博评论截图

给司机贴上性别标签,无疑是网友指责媒体的第一宗罪。

著名女权运动者波伏娃也曾在《第二性》中写道:“女人是造就的,女人的造就离不开媒体的作用,而大众传媒常以男性审美视角和标准来塑造女性形象。”

不可置疑,在这场闹剧中,大众传媒的确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平心而论,给“女司机”贴上性别标签,的确不是"新京报们"的锅。

实际上,“女司机”一词之所以有现在的流量号召力,是因其有着其深厚的历史基础

500

近代革命时期,与现代技术相联系的机器操控工作,都是男人的主战场

直到建国初期,在现代机械化浪潮中,由于劳动力的短缺,加上我国引入了苏联妇女参与重工业建设的政治背景,大量女司机如雨后春笋般在祖国大地上涌现。

女司机作为工业建设的重要力量,《人民日报》《人民画报》《中国妇女》等媒体自然而然地对她们的先进事迹做专题报道。此时的媒体已经在报道中突出了司机的性别属性,给女性司机贴上了“女司机”的标签。不过当时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司机性别被误读,同时倡导女性解放的先进理念。

由此可见,“新京报”们沿用了“女司机”的标签,继承了这个词汇的流量号召力,却将其内涵由“女性解放”的正面符号变成了“马路杀手”的负面形象。

但是,【旧词新用】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旧词甚至因为媒体的创造性使用,而变得更加贴合当下的时代背景,例如“奇葩”,在改变原义之后反倒成了网络热词。

媒体对“女司机”一词的“新用”,如果从单纯的“标签”层面解读,其实并无不妥。关键在于,媒体给“女司机”赋予的新意涵是否正确?

实际上,调查数据显示,女司机在急加速、急刹车、超速方面的平均次数均低于男司机,“女司机”的肇事率也远低于男司机

500

数据来源:央视新闻

 其次,女性的车辆操控能力不如男司机,更多的是历史遗留和自然生理方面的原因。在经历了漫长的男权社会之后,女性接触现代器械的时间普遍晚于男性;另外,根据美国交通部调查,“女司机”反应能力慢,与女性身高紧密相关。女司机坐在驾驶位上,舒适程度普遍低于男性,影响了女性的车技发挥。

500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公众号

由此可见,女性并不是媒体塑造中的”马路杀手“的可怕形象。然而,为何媒体报道为何失真?其后原因值得深思。

02

媒体还是“瞭望者”吗?

如果将媒体的责任简单归因于刻板印象,似乎立不住脚。

不可否认,“刻板印象”的负面效应显而易见,其内涵的以偏概全的特点的确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对“女司机”形成的刻板印象,致使人们对男女司机做出不公正的判断。

女司机新闻标题词频直观图

但“刻板印象”同时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捷径,它能有效帮助大脑归类和整理,是我们能够应对周围的复杂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个中性的认知概念,“刻板印象”本身并无褒贬色彩。

大多数情况下,媒体对某些群体塑造刻板印象,是为了减轻信息的理解难度和缓和记忆负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信息传播手段

媒体强调司机的性别特征,创造了“女司机”这个标签,的确是特定历史时代的合理产物。而当下媒体对“女司机”刻板印象的塑造,虽存在意义偏差,但也的确存在具体事例。

”女司机“搜索结果截图

然而,如果媒体完全用刻板印象替代了现实,而忽略了现实中某个群体内部的差异,甚至无视社会群体的变化和发展,那就会出现新闻与现实之间的断层问题了。

普利策曾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在重庆大巴坠江事件中,媒体的错误可能不在于沿用了“女司机”的历史标签,也不在于塑造了特定群体的刻板印象。而是于危难之时,媒体人推卸了其应当承担的“瞭望”责任

科技的发展,赋予了社会个体极大的言论自由空间。在自由的舆论场内,意见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

身处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媒体作为“船头的瞭望者”,保证信息的准确真实是最基础的底线。而要想确保新闻呈现的真实性,媒体人就不能满足于重复僵硬过时的“刻板印象”,蹭热点,赚流量。而是依靠真实的资料,大胆突破现存的错误规则,对航行的方向做出可信的预判,将前卫、正确的观念传达给民众。

面对媒体人卸甲弃田的现状,也许网友所希望的,并不是媒体人的一句简单道歉,而是对其重新担负起“瞭望”责任的殷切期盼...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