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背后的危机

500

很久没有写关于人口的文章,本来也不打算对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发表评论。但最终数据出来后让我感到大为惊讶。在普查数据出台之前,很多“反计促灾派”人士就大造舆论,认为最终结果总人口数据会下降,肯定低于14亿,甚至会低到13.7亿。但最终公布的数据是截至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人口普查时间点时,“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411778724人”(为数据口径比较前后统一,后面讨论这个总人口数据时都未包含港、澳、台)。这个数据可以说重重地击碎了“反计促灾派”人士的谎言。在数据公布之前,他们用以制造舆论的“证据”是对以下数据的人为扭曲:

500

将2020年公安部的新生儿登记户籍人口数量与201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口数量进行比较,不得了,少生了461万,断崖式下跌!但是,这两个数据的统计口径是不一样的,每年都有相应的差距。搞这种不同口径的统计数据对比,或者拿部分地区部分时间的统计来说事,一直是“反计促灾派”的惯用手段。最终公布的2020年出生人口数据为1200万,以相同口径计算减少出生人口数量是265万,总和生育率数据为1.3。

这些数据我们暂不讨论,而要讨论一个令人意外的地方。按照2019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当年底大陆人口总量数据是14亿零5万,当年净增人口数量为467万。并且过去连续3年,每年出生人口数据都会下降,2018年减少200多万,2019年减少58万。2020年出生人口比2019年继续下降基本是所有人预料之中的。再叠加死亡人口会继续增加,那么,2020年净增人口数量应当在200-300万这个范围。可是七人普的结果是2020年还有两个月,大陆人口数量比2019年底的数据多出1173万!比按照2019年数据进行预测的多出近1000万。这是怎么回事?

相应的原因如果不是基于原始人普数据来进行分析,可能很难得到准确的解释。我们只能从一些侧面的数据做一些猜测性的讨论或探讨。一般人(甚至很多专业人员,更别提冒充专业的人员)在讨论数据时很少讨论数据的测量误差,但误差是科学理解一切测量数据最重要的方面。七人普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2506人。与2010年六人普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231376431人,增长88.52%。这个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会增大不是人口普查的普通年份人口准确统计的难度。七人普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了事后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七人普人口漏登率为0.05%。这个误差数量有多少?以14.1178亿人口为基数来算是70.59万人!这个误差是在符合要求的范围之内。非人口普查的时候误差只会更大。就算都按70万来算,10年累积下来也有700万人,这似乎可以解释多出的1000万人。可是,这只是一种猜测,如果这样,每次人口普查都应当有类似的偏差规律。但追查六人普等数据与前一年的统计公报中的人口数据并没有如此之大的偏差。

在进行测量时,我们常常需要考虑是否有特殊的外部刺激导致测量数据出现系统误差,或较大的异常数据变化。七人普相比过去六次人口普查有什么重大的环境变化?显然,有两个因素非常不同:

一是移民方向开始出现历史性的转化。直到2010年前,中国人均经济水平在世界上相对排位都是比较落后的,之前更甚。因此,过去有着大量的中国人移民海外,早在2007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启动了一个《华侨华人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课题研究,该课题主要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承担,由时任南洋研究院院长庄国土教授主持。经过11年的调查研究,在2011年发布了研究结果。该研究显示至2007-2008年间,海外华人华侨人口达4543万人。到2020年,据不同口径估计应在5500万以上。根据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编撰的《世界侨情报告(2020)》提供的数据,至2019年,中国是美国外来移民居前三位的来源国,华侨华人达508万。在2010年之前,每隔十年美国的华人华侨数量都会成倍增长,但在2010年之后,增长速度开始下降。以下是2010年之后美国华人华侨年增长数量变化情况。可以看到,2015年是年增长数量的峰值,之后就大幅下降到每年14万左右。

500

2016年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关系急剧恶化,体现中国实力迅速上升带来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外对中国人的吸引力不断下降,而中国对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吸引力不断上升。可以预料未来会不断出现逆移民现象:移民海外的华人华侨反向移民回国内的趋势。这个因素会不断成为中国人口变化中一个新的、可能在一定时间段内影响越来越大的重要因素。因此,只单纯看国内出生率、总和生育率数据是不能全面了解中国未来人口变化趋势的。

二是COVID-19疫情。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因素,并且正好被七人普赶上。2020年初中国疫情爆发时,有人想往国外跑,以躲避疫情。但随着中国疫情快速控制住,国外疫情普遍爆发,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海外华人华侨,以及生活在海外的中国公民普遍有回国内躲避疫情的愿望,也不排除很多人借此机会重新想回到中国国籍。也有些全家长期生活在海外谋生的人,孩子出生在海外,过去没把中国国籍放在心上,但2020年全球都看到中国的巨大吸引力,大量这些过去处于数据统计灰色地带,很容易造成统计误差的人口,都在2020年相对精确地进入了统计数据。根据2019年10月31日发布的《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另外规定“普查取得的数据,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得作为任何部门和单位对各级行政管理工作实施考核、奖惩的依据。普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普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不得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这一类人群在过去很容易漏掉,但这次相对来说人可能都回来得比较齐了,补登得较完善。

当然,我们要再次强调得的是,以上只是根据多个数据进行的猜测,我尽管做过很多与人口相关的研究,但与李尚勇老师一样,都特别强调我们不是“人口学家”。这类纯属人口统计学范畴的问题,需要职业的人口学家来进行验证。现在社会上自称“人口学家”的人太多、太烂了。

如果不是职业人口学家,能做的有意义的事情是从交叉学科的角度,从资源安全的角度来进行一般职业人口学家难以照顾到的研究。显然,在这个时候有这种意思的人很自然地就要去查看一下另一个方面关键性的数据:粮食产量与进口量。果然,这个数据也出现了异动。谈人口问题如果不谈粮食,关于总和生育率、老龄化、人口红利等等问题的讨论都是缺乏基本前提的。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到12月,中国粮食累计进口额14,262.1万吨,同比增加3117.5万吨,增幅达到27.97%,不论是进口量还是增幅都创最近几年新高。

500

从上面这个统计图表可看出,2014年至2019年,中国粮食进口数量处于波动状态,2017年最高,而2018、2019两年还是逐步下降的。2020年粮食进口的暴增是否因国内粮食减产所至呢?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12月10日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创历史新高,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并实现“十七连丰”。

2021年不仅延续了2020年的粮食进口数量异常增长,而且更加猛烈。1-3月中国粮食进口量为3761万吨,同比爆增47.5%。这是历史上罕见的增长幅度。首先我们要想到的一个可能性:是否2020年1-3月份基数太低导致了这么高的增长。但查询相应的数据为2020年1-3月中国粮食进口数量为2406万吨,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8万吨,增幅为5.7%。去年的基数并不低。如此异常的增长,难怪有些注意到的人认为中国是否在进行应对大危机甚至为台海大动作进行准备。但是,如果我们从人口与粮食关系的角度,可以很容易给出更直接的合理答案。只要查询一下国际航班的价格就知道,现在中国去国外的机票价格普遍是回程的价格的5分之1 到10分之1。这意味着出国的人很少,而回国的航班人很满,甚至一票难求。这样不断积累下的结果就是:因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导致国内积累了远比过去更多的人口,包括属于中国籍与非中国籍的外国人口。

人口与粮食的关系并不是简单地法定统计人口数量与人均消费量的关系。假设一个人国籍属于中国,在人口统计中也很精确地统计为中国人口,但因商业与工作的关系,此人常年生活在国外,吃饭当然也在国外。因此,这个人并不会消费国内的粮食,而是消费生活地国家的粮食。反过来,生活在中国的人,即使他不是中国人,吃饭在中国,就会消耗中国的粮食。现在属于中国籍的人更多地留在国内,不属于中国籍的人为躲避国外的疫情也更多来到中国。这些新增的“居住人口”都要消耗中国的粮食。如果不考虑库存变动,中国2020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为575公斤。如果新增加1000万居住人口,就会新增575万吨粮食消费。2020年新增3117.5万吨粮食进口,56.5万吨增产的粮食。如果按575公斤人均消费计算,就会对应新增居住人口约为5520万人(准确地说是“人年”,就是一个人在中国居住满一年)。这个首先是中国自身人口增长,其对应的并不简单地是2020年新增的人口,而是过去多年新增人口逐年增加的饭量。2019年中国入境人次为1.45亿,出境人次为1.55亿。出境比入境多1000万人次。2020年入境人次为2720万,出境人次为2023万,入境反过来比出境多697万。与上年对比,入境人次多出1697万。因为这个并没统计居留时间的长短,因此还不太好折算到对应的人年变动量是多少。但可以预料回国的人居住在国内的时间远比过去大大延长。即使以上两项合计,也难以完全解释5520万人饭量的增加。因此不排除中国增加的粮食进口有相当程度是为粮食安全考虑的补充库存行为。

这个为粮食安全提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当遇到意外灾乱时,中国的粮食并不仅仅是为常规情况下中国人之需,而且也要考虑因躲避外在的灾乱使国内居住人口突然暴增带来的粮食增加。其他国家的船翻了,人们都会往中国这艘大船上挤。如果中国这艘船的粮食不能足够保证安全,就可能瞬间把中国这艘大船也挤翻了。

中国的人口政策选项目前处于一个最为困难的时期,一方面人口总量已经远远超过国内粮食支撑能力。根据我们的计算中国粮食极限约束的人口约为12亿左右,与当前14.1178亿超出的2亿人口,对应的1亿多吨粮食消费只能依赖进口解决。另一方面,控制人口总量的负面因素的确也会逐步积累,这也会使“反计促灾派”的活动越来越猖獗。气候变动导致粮食显著减产,主要产粮国对中国可能的如同禁运芯片一样的粮食禁运,因国外普遍的灾祸使国内居住人口短期内迅速增加……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中国出现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

因此,中国应高度警惕“全面放开生育”的妖言,以及“中国人口总量绝对不能下降,下降了就是不可接受”等观念。中国未来出现一定时期逐步的人口下降并非绝对是坏事。未来中国的生育当然应该逐步放开,例如以“全面三胎”来放开,而不能轻易转向“完全放开”甚至转为全面鼓励。这不仅仅是人口总量与资源的平衡问题,而且也要考虑不同民族间比例平衡的问题。生育数量控制是实现不同人口间比例平衡唯一可能的途径,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否则,完全放开生育的结果很可能是:人们希望增加的城镇和有较高教育水平的人口生育并未有效增加,而贫困和落后地区的出生率却完全失控。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中国挖掘更多粮食增产潜力的努力也在大力进行,例如难度很大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正在加快进行。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大大缓解了北方缺水的问题。西线工程的建设会更大程度地进一步改变北方缺水状态,尤其有利于西部荒凉地区变为良田。只是其投资巨大,在万亿人民币级别。2020年10月23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其注册资金量高达1500亿,超过了此前中国八大建筑央企的总和。这为下一步全面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也奠定了基础。

500

作者简介:

汪涛,“人类第三次科学革命”倡导者,“纯科学”和“科学经济学”理论体系创始人。

上海析易船舶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

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新浪微博@汪涛_纯科学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