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人口普查终于官宣,电影人需要关心哪些数据

作者 / 坦克

千呼万唤之下,今天上午10点,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终于得以公布。

每隔十年,我国就会做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这同时也是全球高度关注的事件。作为十几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中国人口数据的任何趋势变化都可能会引起不可估量的蝴蝶效应。

500

而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说,人口数据也是电影人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无论是人口总量涨幅还是家庭数量、人口分布、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受教育人口以及城乡人口分布等最新数据,都对电影市场产生着较为明显的影响。

作为电影人,我们能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得到哪些有用的常识,了解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哪些变化趋势呢?

人口总量缓慢增长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中国总人口数为14亿1178万(不含港澳台籍),这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亿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虽然人口增长率低已成为既定事实,但是中国总人口没有跌破14亿,更没有首次下滑,可以算是一个成功。

500

而观影人口,也是核算一个电影市场的指标之一。“即便是在新互联网时代,决定一切的仍然是人和人口,而不是数据。”

可以说,中国观影人口红利,至少在未来10年间依然存在。而人口总量,也决定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目前来看,根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在2017年曾经对12581人的一个样本做了分析,中国内地整体则是32%左右,观影人口在4.5亿左右。而美国这个数据是74%,法国是63%,意大利是55%,英国是51%,日本是主要发达国家中最低的,近年已经下滑到了39%。可以说,中国观影人口依旧用巨大的提升。

户别人口大幅下滑

相对比人口总量的缓慢增长,家庭平均人口从2010年的3.10人,降低到了目前的2.62人。

可以说,从过去的大家,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家”开始成为主流,这也是受目前中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500

可以说,传统的家庭结构完全被颠覆了。而在智能家具、汽车、电器等产品设计上,商家们也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而做出改变。同样作为文化消费品的院线电影,也在同样发生着变化。

这也意味着,合家欢的亲情类影片,或许只有在春节这种特殊的档期,才能够迸发出最高的票房势能,《你好,李焕英》在今年春节档的票房大爆也印证了这一点。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家庭观影的群体在衰减,反而是更加细分。年轻情侣家庭观众会看青春/爱情类电影,年轻人在暑期以及其他法定节假日带子女看合家欢的动画电影、在春节档带父母看合家欢的亲情电影,也会成为未来更加细分的趋势之一。在春节档之外的档期,主打“一家三口”看合家欢电影的口号,或许也越来越难讨观众的青睐。

人口加速流动

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

而我国的流动人口,目前也达到了3.75亿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与2010年相比,流动人口增长69.73%。

500

可以说,近十年来,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人加速用脚投票,奔向南方。而对于东北、西北地区,人口外流也越来越严重。

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票房增长已经低于了全国平均水平,即便在今年上半年三四线票房衰落的局面下,这些地区票房也没有显著特别高于全国水平,但因其票价要高于全国,导致了其尚有不错的票房增长幅度。

那么目前排名在全国票房5-50名,特别是一些新兴的经济发达地区、沿海三线经济特区、中西部受到经济特惠地区,以及有国家未来特殊政策扶持地区,都是未来有存在大的经济增量和人口迁徙的可能性。

根据多地地方统计数据来看,近十年中国人口的流动更多倾向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成渝城市群,即便是这些地区的三线城市,也都有不错的人口增长率。稳定的人口增长率会带来稳定的人口驻留效益,也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十余年,这些地区电影票房能够实现较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

其实真正拉动票房大幅度增长,仍然是人口的大幅度的迁徙,相比其他娱乐方式,电影票仍然是廉价的,对于大部分外来人口,他们的社交朋友圈和社团构成远不及本地居民,电影绝对是最划算、最经济和最有人情味的娱乐方式。

男女比例逐渐和谐、老龄化日渐严重

从总体数据来看,中国性别比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不仅105.07处于接近合理的区间,而且相比2010年还有所降低。根据此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男性人口为7.23亿,女性人口为6.88亿。

中国新生人口性别比依然超过110,显示性别的改善任重道远。目前中国观众虽然还是以女性为主,但是男性依然占据着不小的空间。而随着性别比的逐渐改善,年轻女性在观影群体中的占比在未来10年内也会越来越明显,而青春爱情题材影片往往也是此类观影受众最青睐的题材之一,可以说好的青春爱情片在未来十年内,依旧会是市场的常青树。

而相对比男女比例问题,老龄化问题更值得我们惊醒。春节返乡,很多人已经有深切的体会:留在三四线的越来越多是老龄化的市民,年轻人更多聚集到一二线,并且大家已经不那么迫切想要孩子了。

500

目前来看,中国电影的主流依旧是青年人主导电影,并且随着宣发手段的升级,观众也越来越下沉,而除了个别影片之外,40岁以上的观众也越来越少。

大家最容易忽视的问题仍然是我们始终在啊去寻找新的观众,却会因为一些小问题而忽视和丧失掉目前的观众,在年轻观众一步步减少的大前提下,增强目前观众的粘性,培养他们(包括其家庭成员)长期稳定观影习惯,这对于这部分观众和他们的下一代习惯养成都非常迫切了。

另外,面对老龄化人口的日益增多,建设更多社区老人影院,出品拍摄更多中小成本但适合老人观看的电影也会是未来的一种新的趋势。

城市人口才是最大的观影红利

同时,1978-2020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快速增至9亿,城市化率从17.9%提升至63.8%。在过去四十年城镇人口净增7.3亿,这些人口几乎都是从三四线过渡到一二线,成为了城镇人口。

500

目前,中国63.89%的城市化率已经高于55.3%的世界平均水平,但这明显低于发达经济体的81.3%和中高收入经济体的66.2%,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城市化还有较大的空间。

根据联合国官方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约71%,对应城镇人口为10.3亿,将比2020年增加约1亿。

那么这1亿多城镇人口的增长,将成为新的经济人口红利,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他们可能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利器,同时也是票房增加的保障。

而目前不少城镇,尤其是县城以及大城市郊区的中心区域,依旧存着院线和影城空白点,有望在未来十年内有相当于这十年的优势地区的发展态势,这对于逐步固化的电影市场,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但这里需要警惕和考量到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否要加持续大力度在这些地区提前配置足够多的三四线影城。从目前各个区域的发展态势来看,三四线影城在更多情况下,并没有起到在非春节档、暑期档较好的增量作用。

这也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城镇化程度远远不够,地区的人口支撑不起目前的影城布局,这也说明这些地区的人口流动和迁徙尚未完成,但大部分院线和影投公司出于行业布局、抢占市场的原因,会提前落位,只不过伴随房租的提升、用工成本的提高,这些地区影城目前的情况都不算理想。

民族人口也会是一大方向

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了4.93%,而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则达到了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因此也上升了0.40个百分点。

500

自从80年代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后,汉族人口占比全国比例就进入了稳步下降的通道。过去很长时间里,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是先内地后边疆、先城市后农村、先汉族后少数民族,对少数民族执行有别于汉族的相对宽松政策。

而对于电影市场来说,少数民族电影目前依旧属于小众。而少数民族群体,对观影的意愿相对比城镇化程度较高的汉族来说,也相对较低。例如去年人均票房产出最低的两个地区,分别来自新疆和云南。如果说新疆是因为二次疫情影响的话,作为一个常驻人口逼进5000万的中等省份,云南的电影银幕数仅有1500块,这并不健康,这或许也与云南省的民族构成有一定关系(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占比最多的地区,人口高达33.6%)。目前来看,少数民族群体观影受众、少数民族地区影院建设以及商业化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拍摄,或许也是下一片等待开发的蓝海。

可以说,院线电影依旧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更多的下沉市场、更多的观影人群依旧需要更好的内容和渠道去开拓。至少在10年内,我们依旧不会摸到所谓的天花板。

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虽然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给我们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紧迫与危机,但是对于一些区域和产业,依旧预示着极大的发展机遇。我们也会对针对电影产业在宏观人口、经济领域做持续的分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