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超 2.6 亿,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如何应对老龄化?

宏观上寄希望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我国世界生产中心地位。此外还有几点建议:

1. 增设社会保险长期照护险种。立足现有社保和医保体系,增设老年人及残疾人、长期慢性病患者的照护保险。先建立覆盖职工人群的长期照护保险,对目标人群进行失能评估,分级理赔,运行良好后再推广到覆盖全民。可参考无锡市长期护理保险运行模式,按人头为参保支付护理费,由其自行支配,雇佣亲属和邻里。

2. 建立完善社会福利事业社工队伍,介入到老年人居家养老和长期照护工作中。规范公共服务行业的助老社工人员配置、服务标准与资金支持。规范和规定社区社会福利部门、社会福利社工队伍的人员配置、服务内容与资金支持。设立社会福利社工专岗沟通社区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并评估合理性,帮助老年人联系相关服务并监督服务质量。

3. 完善不同形式、多种层次的照护服务组织机构。形成老龄终末期病人与长期慢性病人的医疗介护机构、满足失能失智高龄老人基本医疗需求的照护机构和居家照护服务、半自理与全自理老年人的居家照护服务与社区服务体系。

4. 随着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完善,有效扩张养老护理市场,实施全面市场化的养老服务供给,以市场经济推动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和养老产业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养老照护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要与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综合考虑,提供就业援助岗位、公益岗位。

5. 长期照护保险应明确社会保险属性。财政可根据财税增收情况量入为出提供资助,更好满足残疾、低收入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群照护服务,但是不能长期依赖财政输血。长期护理保险要与医疗保险明确区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应尽早“分灶吃饭”;医疗机构的“医养结合”项目应尽量收治医疗需求较多的特殊困难老年人,避免滥用医保。建议建立第三方评估中心和采取政府采购商业保险形式减少人力、物力的支出。

6. 对老年人家庭的厨卫、起居等生活场所,以及家具配置、细节保护等进行一定的调整或改造,便于老年人通行、洗澡、如厕、休息等日常生活,缓解身体老化影响,避免意外伤害,结合医疗保健措施延长老年人健康寿命。对适龄老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采取政府补贴一部分、自家投入一部分的模式。鼓励助老人工智能、生活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应用。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