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在最基本的问题上完全搞错

500

西方经济学的显著缺陷之一,是对供给者意愿的描述或假设。

微观经济学的供给定律把供给者的意愿仅仅描述为产品价格与供给数量的关系,并且从因果关系上假设是价格决定供给者数量,价格越高供给数量就越多,从而供给曲线斜率为正,这与绝大多数经济现实有明显不符之处。

供给者意愿当然要关注价格,但他们真正的意愿是利润,而不是价格。并且从因果关系上说,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销售数量决定供给价格,而不是相反。

      用数学公式表示应当为:

      利润=数量×(价格-成本),即B=Q(P-C)。

如果更严格地表述,还需要加上一个限定“在相同时间内”

从该方程中可以清楚看出,如果数量可以更大,或成本可以更低,在利润总额相同的前提下,供给者是愿意在数量更大情况下接受更低价格的。

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产品供给数量与价格成反比,而不是供给定律所描述的成正比关系。

这不仅很正常,而且是最常见的情况。如营销学中常说的“薄利多销”“梯度报价”等,都是数量与价格成反比。

当然,以上公式也并不否认当供给者追求更大利润、受成本上升压力,或资源稀缺从而卖方议价能力更强时,有可能会存在价格与数量成正比关系的情况,但这种情况肯定不能被表述成具有最普遍意义的“供给定律”

正因为数理经济学完全搞错了供给者意愿,因此它们也就完全搞不清楚为什么经济过程可以赚钱,也无法告诉人们如何赚钱。这样的经济学,怎么可能让人相信他们讲的是与现实经济过程有什么相关性的学问呢?

经济学家们常常辩解说,虽然经济学不能告诉人们如何才能赚钱,但它告诉了人们经济过程的客观事实是什么样的。

然而,如果连“如何赚钱”这一生产过程最核心的问题都讲不清楚,他们所告诉人们的经济过程,又怎么可能是客观事实呢?现实中的商人们和企业的员工们又怎么可能理解这样的经济学?

500

作者简介:

汪涛,“人类第三次科学革命”倡导者,“纯科学”和“科学经济学”理论体系创始人。

上海析易船舶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

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新浪微博@汪涛_纯科学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