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阵风”和七爷八爷的异型机空战问题,我简单讲讲吧

【本文来自《个人感觉“阵风”也就在中低空不错,我们的歼七、八在万米高空以上性能可远超三代机》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关于阵风和七爷八爷的异型机空战问题

作者估计没有理解原文中“模拟”是什么意思,确切的说前面应该加上“仿真”二字。

在模拟异型机空战的过程中,机型数据设置是个问题,阵风不像F15、F16,其早期版本的军用手册电子档网上都有,阵风只能根据公开信息去估算,即便如此直到2010年前在模拟我方与阵风的异型机空战结果都不好,包括基本型苏27和歼10。

在设置模拟空战场景前,首先得对双方机型有足够认识——必须讲,所谓“歼七、八在万米高空以上性能可是远超三代机”是个伪命题,三代机较二代机的提高是全领域的,所谓的没有特化高空高速性能也只是相对而言,高空性能一看设计二看动力,实际上三代机/三代半看包线除了超级塑料虫和后期型F16外相较于二代机都不差。而且与印象中的不同,即使是在越南米格21的战例里,所谓万米高空以上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复现一下米格21在越南的战例:1、越南米格21双机编队起飞,低空穿越美帝的探测区域;2、在美帝机群边缘开始爬升到8000米;3、加速到1.4马赫开始掠袭,使用AA2红外导弹攻击;4、攻击完成后俯冲到2马赫逃命

这种战术充分发挥了米格21(七爷和八爷)两个特点或者说优点:1、存速性好(也就是加速性/动力差,美帝试飞员飞米格21吐槽开加力都没有推背感),在比较糟糕的动力和燃油储备的情况下,靠设计可以玩加速后掠袭战术。2、滚转好(单发小飞机的特点),一个滚转经常就把追击的F4甩开了。

米格21相应的缺点:

1、能量特性太差;2、中低空操纵性不好,在5000米以下除了中速段外高速或者低速操纵性都有问题;3、敏捷性不好,特别是较亚音速格斗特化的机型不好(比如F5);4、瞬时转弯率好,但是持续转弯率非常糟糕(动力差),别和别人玩绕圈;5、航电非常简陋

有了对于七爷和八爷的基本认识,模拟阵风VS七爷和八爷,很悲剧的:

1、首先BVR要排除,否则七爷和八爷,即使是歼8II,BVR能力也要到2000年左右才有打半主动弹的能力,面对阵风+米卡没法玩

2、排除BVR后,也要给七爷和八爷足够的空域以及时间去爬升和加速,否则还没法玩,亚音速狗斗机体性能差距太大,航电差距更大,即使是强化格斗性能的歼7MF也不够

3、单机探测/感知性能差距太大,七爷和八爷需要地面指引

4、结论是七爷和八爷延续掠袭战术,即使是对头也是一击脱离,比绕圈动力差太多,被人抓死

最后模拟的结果基本证明了上世纪80年代苏联研究的米格21面对西欧一票F16的战术:靠多机种配合、玩战术,米格21中小机群拉开多层次多批次冲,不要拿米格21和西方三代机比单机性能。

阵风的基本设计相对优劣

阵风进度慢本质上是因为冷战结束,阵风基本型除了动力外(验证机用F404)在80年代末基本搞定,空军型入役最早,假如毛熊没千古,阵风、台风等三代半在上世纪90年代搞定没问题。

阵风好歹是合格三代半,从基本设计、航电、武器系统都合格,其武器系统万年不变以及雷达落后那是在2010年以后的事情了。

从阵风的基本设计看,其高空高速性能虽然不像苏27、米格29、F14、F15、台风那样保持2马赫截击性能,也不算差,好歹也是号称是在干净构型情况下可以实现1.2马赫超巡的,当然相对于台风号称在纯截击配置下1.4马赫超巡还是不如,终究动力不如人,气动设计方向也不是偏向截击机。

所以从基本设计角度,阵风对二代机碾压,三代机早期型优势(苏27SK、歼10)。

通过航电升级提升旧机型的问题

航电升级,也得机体具备升级条件才行,机体条件限制技术路线典型例子就是给枭龙用的风冷有源相控阵(AESA),这里就不展开了。

关于“山鹰教练机出口的航电几乎能吊打F22初期版本”,你可以说因为后发优势航电在电子元器件以及玻璃化座舱上优于F22,但是F22本身经典的“宝石柱”四代航电架构(包括总线、中央任务计算机等等)、以及AN/APG77 AESA雷达所需的尺寸/空间以及供电等需求,决定了就旧架构的二代机以及小机体都无法负荷,比较新的三代改以及三代半还可以期待一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