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户影评——《悬崖之上》

老规矩,先强行洗地。

有人说情节有硬伤,比如张译两次被抓的设计,之前张译知道自己已经不行了,准备主动牺牲,这里是一个情感高潮,观众眼泪都快下来了,结果被抓回去了。观众都看懵了,导演把观众从营造好的情绪里拖出来,硬生生的打断节奏,这是拿观众当猴耍么?

接着镜头里张译还在东张西望,很容易让观众脑补: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干啥,然后想起来:我TM怎么又回来了。这种设置导致有的观众还笑场了。不少人都觉得这里张译直接牺牲或者自杀更好,想着他不是子弹都上膛了吗,怎么不设置成自杀还要回来受罪?

这些都是剧情需要,剧情要向下发展,必须完成这三点:1,张译要以牺牲的方式退场,并将任务和自己子女的信息告诉周乙;2,周乙的身份要揭开,继续张译的任务,并营造金志航的嫌疑;3,特务科必须知道亚细亚影院这个接头地点才能引出亚细亚影院门口的戏。

要完成这三点,张译就必须有跟周乙单独对话的机会,必须吃药才供出亚细亚影院。必须是张译制造金志航的嫌疑而不能是周乙直接制造。这样没有二次被捕很难完成情节。如果设置成吃完药交代后再跑,虽然不太影响张译的形象,但观众总会感觉张译的形象不完美,以后的主动牺牲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情感冲击。再说吃完药还能有清晰的意识成功的逃跑,可能又有观众会怀疑特务科喂的这药是不是假药?

从逻辑上也能解释二次被捕时没自杀设定:张译被严刑拷打后身体极度虚弱,上了金志航的车已经力不从心了,张译本想踩死油门冲大门,然后被守门的打死,没想到守门的枪法实在太烂没打中,自己体力不支昏过去了,被带回审讯室还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所以才会东张西望显得搞不清楚状况。

其实可以在周乙和张译对话时给张译加句台词:我去开车冲大门,让他们打死我。这样观众就会感觉合理多了。之后跟的镜头不要拍张译的懵逼状态,弄盆水泼醒就行了。知道小太爷演技高,刺刀扎腿上都能装没事混过去,这里就不用秀演员的演技了。

再说个不太引人注目的优点,故事的发生地是哈尔滨,剧中最大正派和最大反派的扮演者张译和倪大红都是哈尔滨人。当时的哈尔滨还有许多东北其他地区来的人。于和伟和雷佳音是辽宁人,沙溢是吉林人,挑选演员时估计是考虑了地域性的,最大程度上符合剧情。

张译在找他儿子时询问一个鞋匠,扮演那个鞋匠的演员曾经在《悬崖》里扮演抗联的叛徒老邱。

看没看过电视剧《悬崖》在观感上有很大的不同。《悬崖之上》大致上可以说是《悬崖》的外传或者前传。两部作品都是改编自全勇先的小说《霍尔瓦特大街》,《悬崖》是以周乙为主角的故事,其中倪大红演的高科长,李乃文演的鲁明都有出现。《悬崖之上》是把其中的一段抽出来拍电影,这样电影就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有些情节会显得多余,有些情节又没头没尾。电视剧《悬崖》篇幅较长,交代的事情比较多,看过《悬崖》你就会把两部作品的很多情节联系起来,故事就完整多了。

500

《悬崖之上》里于和伟说出:我是周乙时,我兴奋的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之后就在找跟《悬崖》有关联的各种彩蛋。

比如这次张译他们的任务的起因是王子阳从石井部队逃出来。《悬崖》里周乙曾经用这个事情欺骗日本人掩护给抗联送药品。

李乃文演的鲁明在《悬崖》里有,这里死不了。《悬崖》里没有金志航,这哥们估计要挂。

《悬崖之上》里周乙通过误导高科长除掉了金志航。《悬崖》里周乙同样利用关大帅,消灭了抢劫抗联药品的土匪头子三江好,看来周乙喜欢使用借刀杀人这一招。

《悬崖之上》里周乙自己在车后座勒死雷佳音扮演的叛徒,《悬崖》周乙指挥下属顾秋研在车后座打死伪满警察任长春。看来周乙喜欢在车后座杀人,而且有进步。

周乙这个人物就显得非常人性化,有自己的性格和爱好。

有人说《悬崖之上》伪满警察权力过大,这个在《悬崖》中也有解释,伪满哈尔滨警察厅和伪满帝国保安局存在严重的权力斗争,争相表现自己,有些事情就会隐瞒不报告给日本人,等做出功劳再报告,《悬崖》里大概是鲁明说过:如果啥事都交给日本人,那要我们还有什么用?

特务科长高斌是土肥原贤二的学生,是哈尔滨警察厅里的实权人物,他可以升职到更高的位置,但故意不升职,留在特务科长的位置上直接指挥特务活动。所以高斌可以调动很多哈尔滨警察厅无法调动的资源。

政治化解读部分

这部影片最不可饶恕的地方就是整个故事牺牲了两名经过训练的情报员,就是为了向国联告洋状,这根本既不是苏联的做法,也不是抗联和朝廷的做法,而是果党的做法,跟果党故意让谢晋元的八百壮士留在四行仓库打仗,这在军事上毫无意义地送死,牺牲自己的同胞只是为了给欧美看,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告洋状的做法如出一辙。

苏联从来不会考虑揭露什么,苏联的做法是用钢铁洪流横扫日本关东军,把60万日本关东军俘虏送去西伯利亚劳动改造,只剩下20万人回来。苏联面对自己被揭露时甚至都不辩解,直接扔出一句“胜利者不受谴责”。

朝廷没苏联那么彪悍,只能跟十六国开战过后,让各国俘虏在自己的战俘营里开个奥运会。今天就更没出息了,整天躲到法官的位置上敲惊堂木:堂下何人?因何事状告本官?

还有一个重大问题是全程没有出现一个日本人,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部讲中国内战的片子。对哈尔滨人民的苦难更是半点不提。这一点不止跟史实严重不符,而且背离了小说原著,电视剧《悬崖》里日本宪兵队等特务机构可是无处不在的,伪满哈尔滨警察厅都是在日本人的允许和监控下活动的。《悬崖》里也出现了孕妇妊娠反应呕吐,结果被伪满警察以中国人吃大米的罪名抓走的情节。完全可以在吃饭时加个对话,比如让朱亚文问:为啥没有大米饭,让周乙回答:在满洲国,中国人吃大米是犯罪。我保证没人说这个规定是38年的,这个台词有时间不符合的漏洞。

奉劝张国师要看清风向,不要怕外交部说友邦惊诧。最近日本往海里排核废水,成了过街老鼠,骂两句才时髦。

个人私货部分

制片方把张艺谋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就是告诉大家不要试图去找什么漏洞,张艺谋出道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年代中国大体还处于农业社会,观众的文化水平没有今天这么高,各行业处于知识垄断时代,也没有网络这种交流工具。德国良心下水道印象中还是90年代出现的,矮大紧在十年前还在吹嘘印度很平和什么的。所以那个年代的导演根本不需要在意什么剧情逻辑,漏洞穿帮之类的事情,根本没人看得出来。张国师这一代导演,也就在摄影上有点东西,其他就别指望了。

以这部片子而言,故事整体上属于一个谍战故事,各种情报人员交锋属于情报学,日伪和苏联的斗争属于国际政治。双方使用的枪械属于枪械学,伪满期间的哈尔滨的情况属于历史学,对这四个方面有研究的观众不要从专业的角度挑毛拣刺,也不要以为是导演多高明,今天由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人的知识水平大幅度提高,网络的发展让资料查询变得非常便利,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加上各路考据狂人,闲得没事吃饱了撑的拿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的扣史料原文,论证哈尔滨当时有多少辆车,多少能正常行驶的道路,这么搞连水平差一点的大学教授都顶不住。何况张国师这种压根就不懂的人。那叫年轻人欺负老年人不讲武德。

张国师这帮人的脑子里也并不认为观众会懂这些。在张国师看来,中国的观众还是哪些啥也不懂,我怎么胡说八道也没人知道,观众乖乖的掏钱,听着就完了。

你看,不管观众怎么骂,《金刚川》《八佰》《悬崖之上》这种爱国主义电影的导演永远都是管虎,张艺谋这种打着思想钢印,满脑子国际化的人,观众永远是满心欢喜的吃宴席,发现主菜是一坨翔。

至于扯什么社会基本矛盾,中国革命的原因,底层人民的诉求,那不是人家国际大师考虑的东西。人家国际大师考虑的是能不能得到国际上的首肯,拿到国际大奖就最好了。革命是我们上等人的事情,关你们泥腿子什么事?再说你们这帮泥腿子懂什么艺术,人家洋大人才懂艺术,人家洋大人说一句顶你们一万句。

拿观众当弱智,喂观众吃翔这个事情是娱乐界的通行做法,不是张国师一个人这么干。你们单独骂张国师一个,那还是不讲武德。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