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量锂电池上飞机,航班延误谁的错?

最近,有朋友反映了这么一个情况。

说乘坐某航航班,有两位旅客带了超量的锂电池,上飞机后,主动向机组人员报备,随后机组也不敢确定,便就此事进行请示汇报,机场又派了安检人员过来。航班本已因天气原因延误4个小时,因这锂电池又延误了1小时,导致许多旅客不满。

据了解,携带超量锂电池的旅客因为装锂电池的箱子太大,行李架放不下,又不允许托运,就主动找机组人员说明情况,询问应该放在哪里。没想到竟导致了航班进一步延误。

旅客朋友向我抱怨,这个锂电池的携带规定不够明确。如果认为锂电池超标了,为什么安检让过了,为什么最后航班还是起飞了?如果锂电池没超标,为什么机组决策还要如此犹豫不决,甚至影响了航班正常?

有旅客朋友问到,以后自己究竟该如何携带锂电池乘机?如果有携带多量锂电池外出的需求,该如何办乘机手续?

实际上,根据《危险品规则》《锂电池航空运输指南》《锂电池航空运输规范》等文件要求,锂电池的航空运输、标记、包装等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各个机场、航司也都基于上述规定制定了锂电池运输的细化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每名机组人员也都会随身携带危险品速查手册以备不时之需。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一线员工的主要精力用于学习如何防范和处置锂电池失火,而对于如何判断评估锂电池是否合乎标准,哪些可以上飞机,哪些不允许上机等这些规章标准,个别工作人员——包括我们空勤机组在内,拿捏的或许并不十分准确。

毕竟携带超规锂电池登机并主动向机组申报的情况少之又少,上述事件中,机组的两头为难可能在于:一方面机场安检已经放行了这些锂电池,但旅客主动告知机组可能超标了,机组一时拿不准;另一方面航班本已经延误很久,一旦因某些原因造成航班重新排队,只会让更多旅客产生不满。

暂不谈论孰是孰非,问题的背后有业务层面的不足,也有管理方面的欠缺。

希望这件事也能给我们民航系统提个醒,机场和航司遇到类似的事情应当如何又快又好的妥善处理,既不影响航班正常,又能帮助旅客及时排除疑虑。安全工作细节方面我们其实也还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为什么客机不让托运锂电池?在过往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举过太多实例,比如:

2014年4月8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一位男乘客在过安检时,箱子内突然冒出白烟,经过检查后是充电宝爆炸。

500

2015年5月30日,一架海口飞深圳的航班在飞行过程中,一名旅客携带的充电宝在行李架中冒烟;5月12日,一架哈尔滨飞厦门的航班在厦门机场进近时,一名旅客的充电宝发热冒烟。

2017年2月18日,从哈尔滨起飞前往日本名古屋的航班在起飞半小时后,行李架上的行李突然冒烟。后经查明是旅客的充电宝放在包内,且仍在给电子产品充电,导致充电宝自燃。2017年7月31日,南航CZ6163 航班(北京-杭州)在滑行过程中,一名旅客的充电宝发生冒烟。

2018年3月份,南航的某广州至上海虹桥的航班上,在旅客登机过程中,一名旅客所携行李(内含充电宝)在行李架内冒烟并出现明火,机组配合消防和公安部门及时进行处置,未造成进一步损害。

500

锂是极不稳定的金属,含锂的电池或者充电宝在摩擦或者碰撞中很容易产生高温、火花。如果将锂电池直接放入行李中托运,行李在狭小的货舱空间容易受到挤压和碰撞,锂电池容易发生自燃。

锂电池一旦起火,目前常用的液态灭火器也束手无策,只能起到隔离火势的作用,等到锂全都消耗,火势才能熄灭。所以国际民航组织一直规定“锂电池应该作为手提行李且要做好防护措施携带登机”,而充电宝相当于超大容量的锂电池,更易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各航空公司都是禁止托运的。

此前我也讲过,锂电池运输属于危险品的范畴,根据国际民航组织《TI》、国际航协《DGR》以及中国民航的要求,锂电池必须作为手提行李随身携带,严禁托运。

因为随身携带便于你个人随时监控。

500

一块小小的充电宝,如果在高空中、在货舱里起火爆炸,纵然货舱中有自动灭火装置,但其后果也有极大概率是灾难性的。

其实,在我们现在日常乘坐航班、或者执行航班时,我们都能亲眼看到已然有很多旅客存在侥幸心理,漠视安全规定,特别是当国内民航空中手机解禁后,个别旅客在飞机上偷偷使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或携带“三无”充电宝企图混过安检的行为屡见不鲜,给自己和其他乘客带来安全隐患。

如果你作为一名普通旅客,发现身边的人正在使用充电宝,你有没有勇气制止这种行为?或者向我们的工作人员举报?

遗憾的是,大部分旅客都会做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之前我在执行航班时,坐在旅客座位上听着后面两位旅客从陌生到熟识,还相约了落地加微信,待我起身扫了一眼,其中一位正在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两人西装革履,聊的快意盎然。

其实我们的规定,包括我现在所讲,并不是说你在飞机上使用充电宝一定会发生危险,但是,充电宝本就不稳定,飞机客舱的环境又特殊,在这种情况下,你的使用会极大的提升发生危险的概率。

但我更加好奇是:若旅客确实有比较急切的大规格锂电池运输需求,民航业应当怎么做?在未来,电子产品的发展是不是一定会受到民航运输的限制?

当然,以“安全”为前提,限制是必然,只是如何在这个必然上提前做好规划?或者随着技术的进步随时更新我们的规则?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装备大锂电池,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旅客需要携带大锂电池出行,民航又该如何自处呢?

我们就只会单纯的把人家拒之门外吗?

锂电池只是众多问题的一个缩影,我们民航业应该摒弃过去的老思路,但凡涉及”安全“就完全不动脑子,全部就地正法,而是应该开拓思路,发散思维,在做好安全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把其他工作做好。

哪怕我们只是一个普通的交通工具,也理应让用户更加满意。

以往,我们总作出高冷姿态让人家去坐高铁,可看看过去这两年,再想想未来这两年,我们还能高冷的起来吗。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