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科之“科”我们尽可科学的批判;对民科之“民”我们应该多给予尊重

声明:我不是民科,我没有做任何科学研究,既不是职业选手,也不是业余选手。

提醒:请大家认真仔细的阅读杨振宁先生的《爱因斯坦:机遇与眼光 | 杨振宁》一文。

愚见:对民科之“科”我们尽可科学的批判;对民科之“民”我们应该多给予尊重。

观网牛人眉山剑客陈平教授大家都知道,他讲他上中科大少年班时,一批人都昂昂斗志要挑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照一些人的说法,这帮学生还有他们的牛逼老师(陈平提到的钱三强、严济慈等老一辈)岂不是都“民科”了。

以结果论英雄不就是成王败寇那一套吗。

科学中的很多东西开始都是假说,需要后续去验证。

普朗克首提量子假说——能量子,但他自己对这个“怪胎”都不大接受。

爱因斯坦接受了能量子假说,并提出了光量子假说,但其它大牌科学家不接受甚至嘲笑,杨振宁的《机遇与眼光》一文中提到了这个故事,引用如下:

这一大胆的观点当时完全没有受到人们的赞赏,从以下的几句话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八年后,当普朗克、能斯特 (W. H. Nernst)、鲁本斯 (Heinrich Rubens)、瓦尔堡 (O. H. Warburg) 提名爱因斯坦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时,推荐书上说:

总之,我们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现代物理学的重要问题是爱因斯坦没有做过巨大贡献的。当然他有时在创新思维中会错过目标,例如,他对光―量子的假设。可是我们不应该过分批评他,因为即使在最准确的科学里,要提出真正新的观点而不冒任何风险是不可能的。 (参见前引 A. Pais 的著作,p.382)

这封推荐书写于 1913 年,其中被嘲笑的光―量子假 设 (hypothesis of light-quanta) 指的就是上述爱因斯坦于 1905 年大胆提出的想法。可是爱因斯坦不理这些嘲笑,继续把他的想法向前推进,于 1916 年至 1917 年确定了光量子的动量,进而发展为 1924 年对康普顿效应 (Compton effect) 的划时代的认识。

在那些年里,在 1924 年康普顿效应确立之前,爱因斯坦完全孤立,因为他对光量子的深邃眼光不被物理学界所接受。

这个故事至少有几点启发:

1、若搁到现在,像爱因斯坦的这种以不被学界接受的光量子假说为前提的光电效应的论文是否有专业期刊能接受、能否通过同行评议、还能否发的出来?

2、若康普顿效应这种验证来的迟一些,则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被接受的时间就会被推迟,此前还是个被嘲笑、埋没的命。

杨振宁的《机遇与眼光》一文中还提到了物理与数学的关系,很有启发性。搁现在,物理与数学能力兼备的学家大概都是濒危物种了,所以要想将某一物理洞见发展成为假说或理论,由于没有数学能力的加持就显得愈发困难。所以,现在的科学前沿很难有巨大的突破性的东西出来,大都是在做缝缝补补的小打小闹。还有一个现象是物理学的基础理论方面多是数学家在推,比如弦论,就被广为批评是数学有戏。

总之,愚见以为,发现问题并有解决的洞见/直觉已属不易,已属难能可贵,至于将洞见/直觉发展为假说或理论,这需要强大的数学能力,而这是普遍性的稀缺的,意思是,不只是民科欠缺这能力,正经的科学家数学能力也有不足。

民科要将自己的洞见按科学规范写出论文或专著。

至于能否获得同行的认可和接受,或许有困难:

其一,我以为你给出的证明方式很困难,同行评议或许就将非主流给打回了——这个年代可能不同于爱因斯坦那时候了,须知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学说在最初可是被嘲笑的,不被接受的,但幸运的是他的论文还是得以发表,这要搁到现在,估计很困难,须知杨振宁的文章都被他熟悉的国外大刊给毙了啊,所以,这个证明路径可能此路不通,除非有在数学上无懈可击——因为数学是理性的,理性的同行即使不接受解释、说法,但不能驳倒其理论中的数学部分,那其论文也有可能被发出来;

其二,对民科来说,洞见相比于论证——即将洞见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即做成规范的科学论文——或许更容易一些,民科相对来说或许不缺洞见,但肯定最缺数学能力,须知即使爱因斯坦,即使有了广义相对论的洞见,但若没有现成的黎曼几何可用,爱因斯坦怕是搞不出广义相对论的即写成符合规范的科学论文,要搞出来,也得爱因斯坦自己先要搞出一个非欧几何(曲面几何)出来,这对爱因斯坦恐怕是求全责备了,所以在广义相对论的诞生上,爱因斯坦应该是幸运的——现成的黎曼几何可用。

故而,我说的是留下论文或专著,能在正规期刊发表则发表,不能发表还可以“以待来者”——犹如黎曼几何待到了爱因斯坦就开花结果了。

所以我说,对民科之“科”尽可以按照科学规范去科学地批判,对民科之“民”要多点尊重。谁能保证一堆烂矿石里没有藏着一点钻石呢,谁敢说那么多民科里没有藏着一个爱因斯坦呢?

所以,要怼请科学地怼民科之“科”,不要怼民科之“民”。

给民科提2个建议:

1、放平心态。民科就民科,只要有真材实料,总有获得认可转正、正名的时候。

2、找数学大牛合作,或者找高人合作,如果你的洞见和直觉对方也觉得靠谱,那就将其发展为符合科学规范的论文或专著,能发表就发表,不能发表就当留此存照了,让历史去检验;如果发觉确实是自己错了,那就改呗,没什么大不了。要为自己还有敏锐的直觉而骄傲,换个方向继续发挥。

最后,还是以陈平老师的话送给各位。陈老师说:

当直觉与既有理论不符时,要相信直觉,不要相信理论,大不了错了再改。

不知道对民科吹胡子瞪眼的人有几人能有陈平老师的科学素养!

注:本文缘起是笔者因读《爱因斯坦:我如何创立了相对论》一文受触发而发了个《E=MC²我可以理解,但M≠E/C²我就不理解了。求高人解惑!》的帖子,然后引起了关于“民科”话题的争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这两个帖子的评论区了解详情。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