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里张译当年为啥离开两个孩子?其实当年多少革命后代都有类似遭遇

真的想不到,有朝一日看张艺谋的电影,居然会给我看哭了。

想想看啊,从最早看《红高粱》开始,然后早期的文艺片,后期《英雄》、《十面埋伏》古装大片三部曲,不管是口碑好片,还是雷人烂片,张艺谋的电影似乎一直都没有泪点,这次看《悬崖之上》还真的是第一次给我看哭了的老谋子电影。

《悬崖之上》是一部谍战片,这种类型片的主要看点,是敌我双方斗智斗勇的那种快节奏和动人心魄的悬疑感。不过作为一种成熟的类型片,其实谍战片已经很难拍出新意了。因为观众已经看惯了各种悬疑刺激的紧张感,你很难再用这种东西来吸引观众了。

但是张艺谋给这部谍战电影加入了两个孩子,一下就使得整个影片升华了。

《悬崖之上》整部电影一直都在下雪,为的就是渲染这种寒冷的氛围,谍战是一种冷酷并且残酷的博弈游戏,漫天的大雪,狭窄的巷子,双方就是在这种环境展开了殊死搏杀。

500

正如老谋子之前拍摄的《影》,全片基本上一直都在下雨而营造的湿冷阴沉氛围一样,《悬崖之上》始终没有停过的雪,也是为了让观众更好体会到电影里角色所面临的那种让人无比压抑的内心世界。

所以这部电影的基调,寒冷而肃杀,而电影里出现的这两个孩子,是唯一的一抹暖意。也是电影里的角色为什么要如此拼命的意义所在。

电影里张译饰演的张宪臣,和于和伟饰演的老周,都和刘浩存饰演的小兰说过一句话,“天亮了,就好了。”

500

以及“我要你活着,看见天亮。”

这是他们对未来的期盼,也是他们之所以奋斗的目标。

而电影里的这俩孩子,则强化了这种对未来的期许。

从电影一开始,老张和王郁就约定了“活着的,去找孩子。”

500

500

老谋子从一开始,就已经埋下伏笔。

后来老张和小兰说起,当年他们在哈尔滨有过2个孩子,但是后来因为工作需要去了苏联——这里面的历史背景,估计是当时抗联失败,剩下的人转移去了苏联——所以孩子交给当地老乡收养,结果后来收养孩子的老乡让日本人打死了,孩子就此流落街头。

500

再后来,老张牺牲前给老周托孤的那场戏,老周问他还有什么事情要交待的吗?老张说完了任务的事儿,接着说“还真有个小事”

他提起那两个孩子,有人看见他们在马迭尔宾馆前面要饭,如果有可能,希望老周帮助找到这俩孩子。

500

这一幕,是电影里让我看哭的第一场。

然后是电影结尾,老周终于找回了两个孩子,带给了还活着的王郁,她在雪地里等了很久,见到阔别已久的孩子,久久无言。

500

电影总算给了我们一个相对光明的结尾。

其实这样的光明结尾,更多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也是电影为了安抚观众的情绪而做的安排,毕竟你不能让一部电影太过于悲,太虐心。

但是在历史上,曾经有很多像《悬崖之上》里的老张和王郁这样的革命情侣,他们也都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的孩子,最后的结果,却并没有这样美好。

咱们不说别人,就是开国领袖毛泽东,他的一生,就和多少子女分别,最终有好几个再也没法见面。

电影《建军大业》里面,毛泽东要去组织秋收起义,干革命是九死一生的事业,他没法带着杨开慧和3个孩子一起,只能忍痛别离。

500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

杨开慧在3年之后被害,这一别,就是永别。

而他们的3个孩子后来被组织送往上海,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流落街头,最小的孩子后来遭遇不幸。

和电影《悬崖之上》里的故事一样,毛泽东远在湖南、江西等地开展武装斗争,而他的2个儿子就在上海街头要饭,多么相似而又悲惨的一幕。

500

当然,毛岸英和毛岸青毕竟还算幸运,他们最终还是被党组织找到并送去了苏联。

然而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几个孩子,命途更加多舛。

很多人都知道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其实贺子珍在当年一共生下了6个孩子,最后只有李敏一个长大成人,这背后的故事,又何其悲伤啊。

贺子珍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儿,也是毛泽东第一个女儿,出生于1929年,当时毛泽东带着红军在福建龙岩一带进行游击斗争,必须转移,没法带着孩子走,就像电影《悬崖之上》里的故事一样,只好托付给了当地老乡。1932年红军再次打下龙岩,贺子珍过来寻找孩子,却被告知孩子已不幸夭折。

贺子珍的第4个孩子,同样是个女孩,这次的命运更加让人唏嘘,那是1934年红军长征到了贵州,贺子珍在极度简陋的环境中生下了这个孩子,后面就是国民党的十万追兵,迫不得已,这个孩子再次被送给了当地老乡,建国以后贺子珍再来寻找孩子,最终无果。

贺子珍的情况并非个例。在长征前后,有很多红军的后代,都不得不送给老乡收养,而最后的结果,大多数都是相似的。

贺子珍的亲妹妹叫贺怡,她后来嫁给了毛泽东的幼弟毛泽覃,1935年生下了儿子贺麓成。同样是长征以后,毛泽覃和贺怡留在南方继续开展游击斗争,毛泽覃不幸在战斗中去世,贺怡在艰苦的环境中也不得不将儿子托付给当地老乡收养。直到建国后的1949年,贺怡才回江西找回了儿子。

说到这里,咱们又要说起毛泽东和贺子珍的第一个儿子毛毛

500

1935年红军长征前夕,才2岁的毛毛没法和队伍一起走,所以被留在苏区,由同样留下来的毛泽覃贺怡夫妇照料。

后来毛泽覃牺牲,贺怡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老乡收养的同时,也不得不将毛毛托付给老乡。

1949年11月,贺怡回到故地找回了儿子贺麓成,却没有找到毛毛,她怀着很大的愧疚一直在找寻毛毛,结果路上不幸遭遇车祸去世。贺麓城刚刚和母亲团聚一个月不到,就又永远失去了母亲。

......

事实上,当年的红军,有多少个类似的悲伤故事,我们已经说不清。

革命先辈为了今天美好的生活,为了能够让我们看到“天亮了”,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远远超乎大多数人的想象。

电影《悬崖之上》片尾字幕说“致敬心向黎明的无名英雄”。

500

电影只能拍出当年无数革命先烈的一个片段,还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他们的故事,早已随风远去,但历史会记住他们的牺牲。

看完电影《悬崖之上》的观众,会铭记他们,会感动于他们的牺牲。当年的革命先辈,真的是付出了太多太多。

而他们的孩子,最是让人难以释怀啊。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