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影视剧感觉不如好莱坞大片过瘾?(欢迎补充)

【本文由“工业党经济学”推荐,来自《我们的高端观众比老美多得多,反而一部好片都养不活》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一部好片离不开几个主要要素,那就是一部好本子,一个好故事,一个好导演,一帮好演员

还是举例说明吧

以电视剧为例,四大名著大家基本都看过,很少有听说拍的不好,总体上还是赞誉多,只是因为四大名著基本符合了上述几大要素;

再来看电影,其实好片子也不少,比如《我这一辈子》,《南征北战》、《甲午风云》、《青春之歌》、《五朵金花》、《阿诗玛》、《英雄儿女》、《早春二月》、《小花》、《冰山上的来客》、《庐山恋》,《红高粱》,《战神》,不一一列举了,也不必开列什么清单了

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感觉国内电影不如好莱坞大片过瘾呢,原因其实没那么简单,个人试着简析一二

一,从总体上来说,主导上思想不同,但观众其实是双标的

建国后,中国影视主要思想是贴近生活,反映劳动人民,反映近现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很多观众是解放后出生的,但是却认为这些影片“不真实”;但看看好莱坞爽片是什么货色呢,以改开后引进的大片为例,无不是所谓的神剧《空军一号》、《亡命天涯》、《肖申克的救赎》、《变脸》等;在诟病国内影片是神剧的时候确实换好莱坞的神剧,其实好有更神的“宝莱坞”神剧呢

二,价值观不同

国内主旋律是宣传集体主义的、倡导牺牲奉献精神的,好莱坞宣传的主要是西方价值观,典型的是《解救大兵瑞恩》、《钢锯岭》,反观国内拍什么呢,《焦裕禄》、《孔繁森》,看电影都喜欢看皆大欢喜的片子,谁喜欢看苦哈哈的,还反衬自己渺小的片子呢

三,传统观念不同

都说好莱坞电影开放,西方电影基本上都很开放,但是,国内真拍出那种片子,社会舆论又会如何呢

四,表演体系、表演风格不同

国内的演员表演与前苏联的风格大体类似,因为建国后国内的表演体系主要是斯坦尼体系,西方主要是布莱希特体系,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西方演员展现的比较有张力,看着让人激情澎湃,国内演员的表演看着更贴近现实生活的人群,比较温吞水

五,题材

这方面不得不说,国内电影自我限制比较多一些,即便有也显得很不真实,主要是因为国内观众美国大片、美剧看多了,有先入为主的概念,国内同类题材电影出来的比较晚,甚至至今也没有,拍出来总觉得不如人家,其实是国内的更真实一些,但反而让人感觉“不真实”,例如警匪片、犯罪题材、谍战剧(冷战间谍片)

六、资金

不得不说,除了主旋律大片,商业片很少有好莱坞那般的大投入大制作,再加上郑爽类的那种穷怕了的穷人乍富的贪婪艺人,毫无事业心,只为个人赚钱,榨干制作费,观众想看好片就更难了。

欢迎补充,。。。。。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