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评:印度疫情全面失控,五大影响直指中国

戎评:印度疫情全面失控,五大影响直指中国

作者 :戎评 

印度的疫情比想象中的还要恐怖。  

截止4月28日,印度新冠病例累计已逼近1800万例,死亡超20万人。近一周时间,印度疫情还在以每天30万例左右的病例持续暴增。按照这个速度,加上13亿人口的盘子,印度赶上美国已是迟早的事。  

鉴于印度政府管控不力,民众频繁聚集,病毒变异,医疗物资极度匮乏,疫苗紧缺等因素,印度的疫情绝对比媒体报道的要严重得多。  

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推测,印度实际感染新冠人数或比报告数要高二三十倍。也就是说,印度感染人数至少在3亿之上。可以说,印度正在遭遇继十九世纪末的那场鼠疫大流行之后的又一场特大灾难。  

据人民网的一篇报道,1898年孟买遭遇了一场鼠疫,“当年死于鼠疫者50万,之后10年上千万印度人死于鼠疫。” 鼠疫又被成为黑死病,曾经在三年之内杀死欧洲将近一半的人口。那么鼠疫的病死率有多高呢? 数据显示,2000-2009年间,全世界共有16个国家报告了21725例鼠疫病例,其中1612人死亡(病死率7.4%)。2010-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收到了3248例鼠疫病例,584例死亡(病死率18%)。这还是在医疗水平取得飞速进步的现代社会,那么古代鼠疫的病死率必然远高于18%。  

按照这个比例粗略推算,当年印度鼠疫大流行感染人数至少有5千万人。而此次印度感染新冠的病例可能远不止于这个数字。如此比较,这次新冠疫情可能比当年那场10年间导致上千万印度人死亡的鼠疫还要严重得多。  

要不是如今的医疗水平比100多年前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死于这场疫情灾难的印度人可能也会高达上千万。 这只是疫情对13亿多印度人生命健康的伤害。作为全球第二大发展中家、人口仅次于中国的世界人口大国、南亚大国,印度陷入新冠疫情泥沼,更将对世界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  

一,延迟全球疫情结束时间  一场全球性疫情的结束,不是取决于最先控制住疫情的国家,而是取决于最后控制住疫情的国家。 

目前来看,印度大概率会成为全球最后控制疫情的国家。而只要印度疫情不结束,其他国家的防疫就不能松懈。因为疫情随时可能从国外输入,从而导致再次爆发。此前中国东北,北京,云南的局部疫情就是如此。  

那么印度的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呢?也许两三年,也许七八年,也许更久。世卫组织有一个标准,即最后一例确诊病例经过两次病毒检测均呈阴性起两个潜伏期后,将被认为该疫情已经结束。也就是要等新冠病例全部清零之后再等14天,如果不再有新病例发生,才意味着疫情结束。当年武汉解封,就是在病例清零之后至少半个月后。但解封不意味着防疫结束。在武汉解封后很长一段时间,武汉的大街小巷人依然人烟稀少。即使一年多后的今天,在中国出入公共场所,也要带好口罩,甚至还要出示健康码。  

而目前印度疫情远没有达到峰值,而且随着病毒变异,防疫会变得更难。如果按照世卫组织的标准,印度要想如中国一样彻底控制疫情,用上五年十年都是大概率事件。  

此前世卫组织已警告过,新冠病毒可能成为长期问题,成为永远不会消失的流行性病毒。  这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得不严防国门。一些重点国家人民的口罩也不能取下来,他们将继续生活在新冠的阴影甚至恐惧中。  

二,推迟全球经济复苏时间  IMF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6%(上调0.5)。其中,预计美国GDP同比增长6.4%,欧元区增长4.4%,中国增长8.4%。另外许多其他新兴经济体预计将到2023年才能回到疫前水平。  

调高经济增长目标,这不一定是好事。一直以来,很多国家为了短期经济利益,防疫时松时紧,结果疫情反反复复,无法彻底控制,几番折腾下来反而损失更大。  

除了中国因为早已控制了疫情,经济恢复增长是理所当然,而其他国家如美国,欧洲国家,疫情远没控制住,现在谈经济增长,很可能会导致疫情的反复,从而延长疫期,让全球经济复苏时间无限期延迟下去。  

已有专家警告,此次新冠疫情对经济的破坏要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严重,可能出现严重衰退,甚至大萧条。IMF预计,2020~2022年,除中国之外的发展中国家的累积人均收入将比疫情前减少22%,意味着更多的人将陷入贫困。  

从小的方面来说,印度疫情也会影响其他国家的产业链,甚至消费人群。印度的产业整体上比较落后,拿得出手的主要是纺织业、软件业、仿制药产业。除了纺织业技术含量较低容易替代之外,印度的软件产业与仿制药产业在世界上都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如果印度疫情陷入胶着状态,经济不能恢复,那么这些产业都将遭到重创,并且也会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的相关产业。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些太大太远,跟我们生活关系不大。但如果你身边有靠印度廉价药续命的人,就会明白印度疫情对中国人的影响。例如,作为白血病靶向药的“格列卫”,原研药价格2万多元,1盒只能吃1个月,而印度仿制药只需几千块,在印度团购价更是低至200元一盒。如果吃不起正版药,很多患者就只能等死了。  

三,打破印度的大国梦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有大国之志。早在1943年独立前,印度的开国总理尼赫鲁就曾憧憬,“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流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  

但雄心勃勃的尼赫鲁却在1962年折戟喜马拉雅,让印度至今没能走出失败的阴影。从后来的圣雄甘地到现在的莫迪,印度的领导人无一例外地不在为大国梦苦苦探索。  

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家,面积世界第七、经济世界第五,但即使如此,仍然很少有人会把印度跟“大国”联系起来。印度留给世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脏乱差的环境,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以及那些非常扎眼的贫民窟。  

印度不想只做一个南亚大国,做亚洲“老二”,它要把影响力从印度洋扩展到太平洋,实现自己的大国梦。于是,2007年印度的一名海军上校首次提出“印太地区”概念,这是印度战略扩张的初步构想。2009年,印度海军参谋长阿琼·普拉卡什上将发表演讲,“作为一个印度人,每次听到‘亚太’这个词都有一种被排斥感。因为这看上去只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止于马六甲海峡。实际上马六甲海峡以西还有很大的世界”。用“印太”这个词正好可以将印度与亚太地区涵盖。  

后来奥巴马政府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亚洲后,印度与美国等国一拍即合,“印太战略”就成了美国和印度的共同目标。2018年,美国太平洋司令部还正式更名为美国印太司令部。不同的是,美国是要联合印度围堵中国,印度却要借助美国实现战略扩张。印度希望通过“印太战略”提升国际地位,获得与美国和中国相媲美的影响力。然而随着疫情的冲击,这一切都可能化为泡影。经历此劫后的印度,经济将迎来大衰退,可能10年内国力都不能恢复元气,这样的印度如何有实力将触角伸到太平洋呢?  

四,美国推进“印太战略”受阻  印度大国梦受挫,美国的“印太战略”同样会受到重击。  美国的“印太战略”始于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目的是想拉拢盟友,压制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后来特朗普通过升级改成了“印太战略”,把印度拉进来,打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通道,意图制衡中国。现在的拜登政府基本承袭了这一思想。  

既然是“印太战略”,就离不开印度的参与。也就是说,拉拢印度是美国“印太战略”成败的关键所在。  

目前在美国“印太战略”的几个参与国中,日本和澳大利亚都是美国的军事盟友,也是该战略的积极鼓吹者,但这两国的影响力都局限在西太平洋。只有印度得益于其自身的地缘政治优势,才可以影响甚至控制印度洋区域。  

对美国来说,拉印度入伙有三个作用:一是在亚太协助美国遏制中国;二是帮助美国稳定阿富汗局势,加强中东反恐合作;三是将印度打造成印太地区东西两端的“灯塔”,向西策应美国中东战略,向东兼顾亚太战略。  

但一直以来,印度对加入“印太战略”的态有模棱两可。根本原因还是印度有自己的大国梦,印度不想像日本澳大利亚一样做美国的战略附庸。所以,印度坚持不结盟外交策略,尽量避免与中国走得太远,与美国走得太近。印度的精英一直以来的想法是,利用中美对抗的地缘政治背景,左右逢源,将自身利益最大化。印度本来就不积极,如今国内又遭遇大劫难,自顾不暇,更别说要配合美国对抗中国了。而一旦印度缺席,那么美国筹谋了几年的印太战略,也就基本上自动瓦解了。  

五,中国崛起迎来一次战略机遇  中国最先控制住了疫情,现在疫情对中国的影响要比对美欧国家的影响要小得多得多。美国虽然在国际上叫嚣着跟中国展开全面竞争,但美国的疫情问题同样也成了一个老大难,短期内已根本无法彻底控制。所以美国要推进印太战略,搞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也可能有心无力。美国遏华战略最终都会因心有余力而力不足,草草收场。  

这就为中国创造了一个发展崛起的战略机遇。目前来看,此次新冠世纪大流行没有三五年是结束不了的,可能局部地区的疫情会拖得更长。  

在这段时期内,中国就可以保持绝对领先的速度发展。之前已有机构预测中国GDP将在未来六七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按照现在各国疫情情况和经济复产能力来看,这种可能性已变得越来越大。  

历史上任何大国的崛起或没落,都需要一次时机,这个时机可能是一次战争,一次大变局,也可能是一场灾难。现在的新冠疫情就是中国崛起的一次重大机遇,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继忍辱负重实现自立自强之后,再度实现伟大复兴梦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