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一夜爆红」,太丑了

作者 | 柳飘飘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

路人苦流水线制造的流量icon久矣。

把眼光放到更具人味的草根阶层,本是一审美回归的好事。

但飘发现,再好的事,只要有利可图,必定会有人自作主张把它引向歪路。

比如前段时间发酵起来的,卖馍老太太事件——

郑州有一卖馍老太太,96岁了,将近期颐之年,思想通透,金句频出。

本来是被当地一摄影师,作为人文摄影的素材拍摄,结果在网络上走红了。

500

熟悉的好事变坏事来了——

老太太成了新晋网红打卡点,每天来拍摄的直播博主,把摊位围得水泄不通,老人家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了。

对此,老太太没好气地吐槽了一句:买馍是假,看人是真。

回应利索,态度明显。

很快有人察觉到不妥,开始呼吁——不要再去打扰老人家。

算是及时制止了一桩,类似“拉面哥”“水饺大姐”,普通人被流量围剿的悲剧。

卖馍奶奶的清醒,和对流量侵袭生活的成功制止。

应该让流量时代的个人,开始思考一件事了。

当我们把镜头对准普通人时,我们是否应该越来越谨慎?

是否应该明白我们究竟应该对准普通人的什么?

天降流量之于普通人,到底是福是祸?

前有流浪大师沈巍被疯狂围堵,流浪生活被彻底破坏。

500

后有山东拉面哥和水饺大姐,被捧为草根网红后,隐私被扒光,生意没法做,连家都回不去。

  500

不难看出。

流量时代,草根人物,一夜爆红,早就未必是天降财富。

更有可能是裹着诱人糖衣的飞来横祸。

有的人难得可贵,看得懂其祸性,尚且懂得点到为止。

比如19年靠“竹鼠的花式死法”窜红B站的华农兄弟。

19年时,他们粉丝就已达五百万,说一句B站顶流不为过。

视频质量和内容一直在保证中变化。

而年收入,才维持在30万左右,这种克制,实属罕见。

华农兄弟在接受采访时,也表明这种克制的心态,是他们有意保持的。

他们身上有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朴素智慧,老早看透流量的虚妄——

互联网带来的热度总会过去

只有实业才是根本

500

那种通透,难能可贵。

但也正因为可贵,你不能要求大家都有。

对于缺乏网感,对流量规则缺乏基础认知的底层小民来说。

不要说把握机会,做出更长远、可发展的规划。

拥有能看到它的本质,克制愚昧和贪欲,这种智慧,已经属于超阶级的了。

甚至几乎可以说是一种侥幸。

底层世界里,更多的,是看不懂,被绞进去,榨干了,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的人。

好比15年,因为外型酷似马云而走红的“小马云”,范小勤。

500

出身贫困农户,父母皆是残疾人士,从小无人看管,连教育都是问题。

15年被人拍照上传到QQ空间走红,被网红公司签走,连生父一年都只有两次见面机会。

网红期间,被尊称为“小马总”,出入都有美女保姆看护,豪车接送,四处直播走穴。

四年后,商业价值被榨干,又被丢回农村。

公司承诺范父包揽孩子教育问题的承诺,非但没有兑现,反而让范小勤彻底沦为一个流量时代的“工业废料”。

连村民都知道他“已经没用了”。

范小勤变回了曾经那个蓬头垢面的孩子。

13岁,连基本的加减乘除都算不明白,认不清钱的面额,但逢人就要钱。

身上的调教感极强,除了要钱,就是口齿不清地说着“大家好,我是小马云”“爱你么么哒”等油腻的口号。

500

但最可悲的是,也许直到现在,范小勤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小马云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给他钱?

天降流量于普通人,最可怕的地方在于——

资本往往利用普通人的无知和欲望,把活生生的人,沦为彻底的牟利手段。

500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经过《奇葩说》刘擎一番话,康德的这句名人名言出了圈。

尤其是做新媒体者,每天浸淫在网上,看各家流量规则,有理有据地“物化”人,提醒自己别被洗脑的警钟,再合适不过。

其实发现没。

能把普通人拍成“人”,而非拍成“手段”的镜头。

大多有种无心插柳柳成荫感。

好比B站大火的成都本土交通节目,《谭谈交通》,便描摹了无数诙谐趣致的众生相。

偶尔也有笑不出的——

有一位福贵大爷,被称为“现实版《活着》”,

六十九岁的高龄(记住这个六十九岁,下面会考),父母很早双亡,连妻子难产,连带着孩子夭折,亲生哥哥也死了,身边唯有一个傻弟弟,和一只老狗。

背负着如此沉重的苦难,福贵大爷却满脸精气神,谭Sir问他为什么,他只说了三个字——

往前看

500

人世间的辛酸,人性的力量,小人物可爱乐观的生活哲学,都浓缩在了这几分钟平实的对话里。

但你以为故事到这就完了?

多年以后,谭sir再度回访福贵大爷。

他“往前看”的智慧,已经带他走过了人生最苦的历练,迎来了美满的生活。

不但再婚了,还有了一个五岁的可爱女儿。

连三轮车都升级为电动车。

500

不但如此,还给网友埋了一个十多年的彩蛋。

原来当年跟谭sir说的六十九岁,系谎报年龄。

为的是逃过谭sir的交通罚款。

我不把我说大二十岁

你们能放过(我)吗?

500

哈哈哈哈哈哈。

福贵大爷自此又多了一个小机灵鬼的人设。

年龄谎报,谭sir又问他,那你的那些悲痛身世,该不会也是骗人的吧。

大爷立马反驳,都是真的,还认真道出了家人去世的日子,甚至能精确到时。

如此将家人的亡时铭刻于心,可见福贵大爷的乐观向前,并非无知无觉的自我麻木。

命运就是偏生要把家破人亡的苦难,加诸在一个重情的人身上。

一时间让人,五味杂陈,笑着笑着就哭了。

可你看,真实耐品的人间故事,可不就是这样。

况味复杂,一言难尽。

维度单一的呈现,极端盲目的追捧,狂热无脑的情绪……这种视角,拍出来的,必定不是人。

不过是被异化为手段的人形立牌罢了。

探访的最后,谭sir还特别呼吁大家,别去打扰福贵大爷。

500

500

500

500

500

给予素人流量,在这个时代,早就不是简单的善意。

对流量有一定认知的你我,早该看清了其包藏祸心的本质。

“关注”本就是一种挖掘过程,几乎无可避免构成打扰。

那么,如何界定物化不物化一个人?

当我们把镜头对准普通人时。

端镜头的媒体人要小心谨慎。

要比对待所谓明星、公众人物更小心。

看画面的观众,要存善念。

什么善念?

对人性的贪嗔痴慢,怀抱更多的包容。

对人间的悲欢聚散,保留该有的恻悯。

对小人物的成败得失,给予基本的祝福。

尊重人性的灰度和人生的厚度。

面对“人”这件事时,理解,保留,而并非着急批判。

如此,其实市井小民的特别之处,并非不能作为展示对象。

最近有一档节目,就把展示普通人的视角,把控得很好——

无线电视台的《寻人记》。

虽然一度出圈,豆瓣也有9.5高分。

但这出综艺本身并不是来势汹汹,大炒大热的。

相反,只是大时代下小人物的经历与现在——

每集20分钟,体量精悍,构思别致。

以无线主播方东昇发起,寻找30年前新闻报道里的主角,探访他们的现状。

这些主角,有的是当年消费者诈骗案的受害者,也有的本是普通会考生,因为上新闻长得帅一度获得了小名气。

500

有的儿时就热衷炒邮票,长大真成了一名光鲜的精英金融人士,住上了漂亮房子。

500

自然,也有的主角已然不在人世。

《寻人记》的视角好就好在,首要的就是一条——

描摹人情世态的题材,展现比价值判断更重要。

好比第八集,龟兔赛跑。

Frankie和Sabrina,老公慢郎中,老婆急先锋,两人一直性格龃龉,婚姻里矛盾不断。

两人为此还报名结婚营,学习专业知识,磨合夫妻相性度。

多年以后探访,主持人都怀疑两人早就离婚,结果却非但没离,关系似乎较年轻时更融洽。

500

丈夫Frankie很早就主动寻求磨合转变——

比如老婆要买一个14000的门柄,从前他会发脾气,但如今他已经学会了表达自己建议,然后走开,让老婆自己思考决定。

如此,双方反而会因为得到尊重,而找回理性。

500

的确,这对的结局,不太符合现下流行的,“不合适就早点离”的人间清醒系价值观。

但老一辈夫妻双方达成共识,双向磨合的默契,其实也展示了一种处世智慧和人性力量,不能不说是一种难能可贵。

仿佛一个大团圆结局的电视剧,老套到你会吐槽,但也不失保留了一种老派的浪漫。

《寻人记》视角好的另一点,又在于他足够克制,不消费情绪。

80年代,香港楼市有一经典消费骗局,“缩水楼”。

开发商以图纸哄骗消费者买楼,比如在卧室画一双人床,其实实物连放下一张单人床都勉强。

消费者们往往“进屋就上床,下床就出客厅”。

而被缩水楼当年坑骗了的消费者,虽然被坑了一笔积蓄,但如今再提往事,早就能自嘲说笑——

有人陪 算了

500

500

小人物的故事,总是这般,辛酸中带点滑稽,无奈中又透出强大的乐观。

最令人感慨的一集,“校草”的成绩单。

容貌帅气的“校草”伟约瑟,当年经历会考落榜,宣告其升学之路彻底结束。

本以为他的人生,可能会掉进一个小深渊。

没想到他升学路没戏后,很快找到了一份空乘工作,然后通过其积累的人脉,做起了生意。

比起如今大人小孩都迷信“高考定一生”,那时的人们,反而更加观念活泛,胸怀宽广。

500

500

《寻人记》展现小人物的愚蠢或智慧,达观和痴迷,悲欢与成败。

但始终是浸润在一种,小市民务实、遇到问题向前看的乐观基调里。

无论路上遇到的是喜是忧,都能转化为阅历,把人生越走越宽,把姿态越活越灵巧。

好比“校草”的人生态度——

生命中任何事都有take two,人生不是一件事就能主宰的。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当然,人生海海淡定嬉戏的他,也有难掩的伤痛——

当年采访的三个会考少年,本来是10块钱分三人用的死党,如今只剩下他了。

500

没有事过不去,只是人难忘记。

看《寻人记》你才真正看得到,在一定年纪,有过经历的人,他们的豁达与在乎。

虽无鸡飞狗跳的狗血故事,也无大隐隐于市的草根传奇,更无猎奇、消费苦难的围观素材。

但《寻人记》中的小人物故事却耐看,更能启迪年轻的观众——面对什么,淡看什么,把握什么,珍惜什么。

“离别时人越念旧,期望能停住沙漏。偏偏世界急速变奏,什么都给这巨轮没收。”

因为翔实而如生活一般平常,所以每段故事里,或多或少能找到你我的影子。

是的,如今我们怼向普通人的镜头。

往往不愿意在他们身上找你我。

更嗜好把他们打为“他者”。

把本来和我们共同在命运中沉浮的众生,急急地划作异类。

或供上神坛作偶像。

或关进笼子逗弄。

如此,真的是欣赏普通人吗?

倒不如说,是在建一个人类博物馆。

把活人钉成标本,裱在冰冷冷的玻璃后面,赏玩他们的悲欢成败。

献祭普通人的整个人生。

换取自带流量入场的看客们,茶余饭后,那一点子尖锐的嬉笑,和廉价的眼泪。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彩

https://mp.weixin.qq.com/s/PmfAc6J0wnZO87MzpDhIHw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