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音乐人张放:从业者没吃饱饭之前,谈不上音乐工业链

500

【文/观察者网 邢晓楠】

4月24日,由腾讯视频出品的男团选秀节目《创造营2021》落下了帷幕。

相比于不复当年盛景的华语乐坛,近几年,音乐类综艺却有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无论是以“成团”为主题的《创造营》、《浪姐》,还是主打小众的《中国有嘻哈》和《乐队的夏天》,都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过讨论的热潮。

而当观众们把目光聚焦在舞台上时,业内人士更关注的,却是隐藏在互联网浪潮下的、行业背后的故事。

《创造营》成团之际,观察者网与现从事练习生培训工作的音乐制作人张放老师进行了对话。张放曾负责过影视作品《陆小凤传奇》主题曲《双侠》的创作,代表作品还包括《爱情呼叫转移》的片尾曲。

他在采访中表示,国内音乐从业者收入堪忧,当前又缺乏对版权的保护。盗版不解决,建立完整的音乐工业链更无从谈起。但当前行业迅速的发展,也让他对前景持乐观态度。

500

《创造营2021》成团夜

观察者网:近几年平台上出现很多音乐综艺,也捧红了很多小众音乐类型和歌手。业内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张放:音乐综艺肯定有它积极的一面,它让很多听众听到了一些平时很少去听的音乐类型。比如说像《乐夏》的九连真人他们,我都是非常喜欢的。

另外一个积极的地方是,它把我们一些综艺节目团队的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拍摄综艺也是需要积累经验的,包括现场舞美、灯光、摄像、导播、导演这些,都是一个综合性的提升。

其实我们还是需要尽可能提升我们的舞台水平。《浪姐》成团夜的时候,王嘉尔有一场表演,那场表演的导播和摄像都非常专业。我当时刚开始感叹,我们终于可以做出一些像样的东西了,它的运镜就失误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失误,镜头直接甩飞掉。我们整体的技术还需要很多时间来提升。

500

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

观察者网:如果想提升音乐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解决办法在哪里?

张放:我之前去和一个电视节目制作人聊过这个话题,他说现在很多传统电视台会直接请韩国的制作人员过来手把手的教。上课其实用处不大,这个东西需要经验。

另外就是海外人员的回归。这个行业近年有一些从海外回来的年轻人,他们做音乐的理念比我们超前不少,水平也相对比较高。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平台去给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

其实韩国90年代的音乐行业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它在婴儿潮时期出现了一批人,去美国学习流行文化,然后回到韩国再输出。李秀满就是这样,他是韩国Kpop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所以海外的专业知识输入对这一行来说非常重要。

500

韩国SM公司老板李秀满

观察者网:你提到需要吸引海外人员回归,但是优秀的人才是需要相应的待遇回报的。现在国内音乐人的普遍待遇是什么样的?

张放:我们先定义一下音乐人吧,就是音乐制作、创作、演出行业的从业者。

我看过传媒大学去年的一份调查报告,28%的音乐从业者收入在2000以下,有17%超过一万,这17%就是头部了。月收入5万以上,在国内就是头部的头部。

我们这个圈子里有一个很好笑的笑话就是,搞了好几年音乐,终于可以买自己的第一辆车了,以后终于可以开滴滴了。

但是我们的市场其实并不小。这几年,中国的音乐市场已经升到了国际上第七的位置,第一是美国,第二是日本。

我们的问题在于,对于版权的保护仍然差得很多。你之前说想聊一下音乐工业链的问题。但是版权做不好,盗版的问题管控不了,工业链根本无从谈起。

我之前看过一个腾讯的报告,国内现在愿意为音乐付费的用户有8%,三年前,这个数字是4%,国外大概是50%左右。

所以在干这一行的人没吃饱饭之前,还谈不上完整的工业链。那些有经验有天赋的人,也会慢慢的离开这个行业。

不过我们这两年追赶的速度也算特别快了,我相信我们未来几年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但是至少目前,中国音乐人的境地还是很难的。

观察者网:现在有一些网友觉得,和十几年前比起来,“好歌”越来越少了,或者说很久没有出现一首街头巷尾都在传唱的歌了,原因是什么呢?

张放:其实我没有觉得好歌变少了,好歌还是挺多的,但是大家的审美更多元化,另外就是流量难聚焦。

多元化是现在大家能听的东西多了,但比较少能形成统一的意见。要是综合所有人的审美形成一首大热曲,它可能就是那种抖音神曲,因为它不仅好听或者旋律简单,它还有流量去推动。

不是只有我们有抖音神曲,国外也有。有人说这种“神曲”质量低,那是因为我们的大众审美就在那一块。我们不必去过度关注这个现象,因为这个是我们决定不了的。

好音乐总是有的,但是如果流量不聚到好音乐身上,更多人是听不到的。

500

洗脑神曲《学猫叫》

观察者网:互联网对音乐行业的改变有哪些?

张放:一个好的改变是,音乐人发展的机遇更多了。

传统音乐行业里,你的歌要让大家听到,需要花费一个很长的步骤,比如说你要去参加比赛,或者你走完传统的音乐工业的流程:写歌,录demo,发给唱片公司,公司来核审,制作唱片,再通过发行公司进行发行。

但是现在你只需要点击上传,这个歌大家就都能听到,无非是有推广还是没有推广。没有推广的话,你可能需要自己去买流量、买热搜,或者找一些KOL帮你转发。

所以要说变化其实也蛮大的,音乐行业现在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的标准。

还有一个重大的改变,是虚拟演唱会和线上签售在崛起。我们以前也觉得线上演唱会能赚钱,但没想到会这么赚钱。所以现在无论是国内国外的一些公司都在布局这一块。

线上经济这一两年发展得特别迅速,毕竟线上演唱会的成本比传统演唱会低得多,但是收益却是后者的数倍。所以这也给我们一个新的思考,互联网企业对这个行业的重要性。

观察者网:现在国内音乐的海外推广、海外输出做得怎么样?

张放:我们音乐在海外的情况是这样,国外的音乐软件有spotify和iphone music,这几个软件的共性就是他们都有Kpop分区,但是他没有Cpop分区。这对我们国内干这行的人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大的羞辱。但是我们现状就是这样,我们几乎没有输出。

我记得spotify的一个数据统计,在美国只有1%左右的人在听中国流行音乐,这还包括了华人。这也是对我们行业的人敲醒了警钟,让我们更好的去做中国流行音乐。

至于说策略这个问题,我谈一点我个人的想法。我觉得我们在做海外文化推广的先后顺序可能搞错了。我们需要先去推广流行文化,然后再在我们的流行文化里附加我们很多有底蕴的东西,这样才能让人接受。

直接掏出一个京剧,我都看不懂,老外能看懂吗?亚洲这几个做的比较好的国家,比如日本,是在动漫文化里输出,韩国是Kpop音乐。

可能观网会有读者看不上Kpop,但是在推广这一块,毫无疑问他们是成功的。其实我们也有做得很好的东西,比如说一些游戏,像之前的《黑神话:悟空》。这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但他是用一个很流行的方式去做。

500

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

而且文化输出也会带动其他的出口收入。我记得去年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有一个新闻,防弹少年团的流行给韩国带来了36亿美元的出口。至于那些因为韩剧去韩国留学、去旅游的、去买东西的人,那些是没有办法衡量的收益。

我之前在一期视频里讲过,新华社2013的一个数据说,韩国文化产品每出口100美元,带动其它产品增加412美元。

我之前看过一期综艺,里面有一些外国嘉宾就说自己来韩国留学是因为韩国海外输出文化的影响,但是韩国他明明是缺乏文化底蕴的。而我们有太多自己的东西,但是输出不出去,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懊恼的事情。

虽然我是做Kpop产业相关的,我经常去给公司讲一些产业发展的内容,但是我真心希望我们自己的产业也能做好。

他们先进的东西我们要去学习,然后再附加我们自己的东西,而不是说我们自己没有东西或者自己的东西输出不出去,再去说别人没内涵没水准,这个就是一种情绪了。

500

大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

观察者网:其实如果说是因为语言、文化的隔阂造成了国内音乐输出的困难,海外市场也听不懂韩语、不熟悉韩国文化,那Kpop是如何打下海外市场的呢?

张放:这个原因很多,我在这里谈一个Kpop的视觉属性。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大家的习惯是浏览,会更喜欢看一些东西。所以现在在一首歌里,视觉属性的重要程度甚至要超过音乐属性。

韩国最近几年成立的一些团体,他们的视觉属性就是超过音乐属性的。可能整个团里面会唱歌的只有一个,而且唱的也不是特别好,但是这只团舞蹈能力特别的强,MV拍得特别好看。因为韩语和国际上受众的语言也不同,他们就把这个视频拍得极致好看,尽可能刺激你的视觉感官。

包括他们在编舞上也是这样。一些大热的歌曲,比如《Nobody》、《江南Style》什么的,你回想起来,脑子里一定会出现几首歌舞蹈的动作。这一块和传统音乐行业其实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你回想周杰伦的一首歌,可能更多的是旋律。

那么他就可以突破语言的限制,传播他想表达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国内几个比较好的音乐人,比如说周深或者华晨宇他们打不出去,他们唱得特别好,但是没有太重视这一块。

我们国内做团体和偶像也是一样的,还是在重复大概10年前韩国的思维,但是他们现在已经进步到另外一个方向了,我们还没有到。

500

韩国神曲《江南Style》

观察者网:国内现在在音乐教育上做得怎么样?你对于想从事这一行业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张放:我昨天和我一个朋友聊了一下这个问题,他是北大歌剧研究院的老师。我们说,为什么中国新一代的成功的音乐人,包括我刚进入行业的时候比较红的音乐人,都是从国外回来的。

我们国内的流行音乐教育还不是很普及,很多音乐院校是没有流行音乐系的。我们在传统音乐教育上是做得很成功、很好的,比如说指挥。但是我们流行音乐这一块其实不是很普及,一些有流行音乐教育的高等院校,其实也偏向于应试教育。

但是最近几年我接触了很多从美国回来、从英国回来、从日本回来的一些后生,他们在国外学习能接触到很多这个行业最前沿的一些东西,能更能深入的去学习一些制作音乐上的技术和理念。

如果说对音乐有兴趣,想从事流行音乐行业的朋友,我建议留学是一个途径。

如果在国内的话,尽量报考中国的这些高等音乐院校,学习基础的乐理知识。虽然有很多音乐人半路出家,没有系统性的接受过音乐的教育,但是我还是比较推荐去接受传统的音乐教育。

 

观察者网:您还有什么想对观网的网友说的吗?

张放:很感谢观网给我们这个行业的人发声渠道。其实别说我了,张亚东那种业内的大佬说出来的话关心的人都不是很多,观网愿意给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提供一个渠道我真的非常感谢。

另外就是,欢迎更多对音乐产业感兴趣的朋友,来我观网的账号或者b站的频道“张放FONG”做客,我们可以聊一些国内国外的音乐知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