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率五五开?打响疫情反击战,科兴疫苗到底行不行

大家好,我是观察者网《科工力量》栏目主播冬晓。随着疫情新闻的不断刷新,人们关注的重点已经从防控疫情转移到了病毒变异。当初被认为可以力挽狂澜的各路疫苗,也低调了不少。可就在4月11日,《柳叶刀》预印本数据库SSRN发表了“科兴灭活疫苗巴西III期临床试验研究”的相关论文,让社交媒体再次因疫苗沸腾。科兴疫苗防御力如何?灭活疫苗防御力是好是差?疫苗到底该不该打?这回我们就靠这篇论文好好盘一盘。

在看论文之前,我们得对疫苗的效果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通过打疫苗预防可能的疾病,不等于打了疫苗,一定不得病。通过注射疫苗提高免疫力,让人体自身能打败外来疾病,是疫苗理想状态下的效果。还有一种可能是,注射完疫苗后,虽然还是得病了,但是病情因为疫苗的免疫,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这种情况下,疫苗也完成了合理的保护。建立这样的认知,才能对疫苗效果有一个相对合理的评价。

看这篇论文,先不要着急看数据。因为不同疫苗,试验设定的统计标准和效果判定不同,盲目的比较没有任何意义。科兴疫苗这次公布的论文中,主要试验终点是“病毒学判定下有症状的新冠病例”。通俗来说就是,只要有症状的,不管是打个喷嚏,还是重症插管,都算数。

这就会导致最后的统计数据中,疫苗保护效力偏低。如果我们对比一下隔壁的阿斯利康疫苗和强生疫苗,就会发现,他们的主要终点是“中症/危重”或者“需要护理”。如果要用科兴的要求,衡量阿斯利康和强生的实验数据的话,谁更优秀还真说不定。

搞清楚试验目标之后,我们再来看看疫苗的相关数据,会清楚得多:这次III期临床试验,有12396人参加,6195名受试者按照要求接种。按照“降低危重患者”的标准来看,预防重症保护力为100%,中度保护力为83.7%,已经圆满的完成了支线任务。之前提到,试验的主要终点,要求比较苛刻,但是科兴疫苗的保护力依旧达到了50.7%,达到了WHO对疫苗给出的“50%保护力”及格线。就算科兴没能打个漂亮仗,但是依旧按照要求完成了任务。

科兴疫苗的主要任务完成了,那么疫苗本身安全吗?这回我们再来看看死亡和重症病例。试验中的6名重症患者,均出现在安慰剂组。不良反应中出现了2例死亡病例,也确认了和疫苗本身无关。考虑到科兴疫苗本身采用的是相对保守的灭活技术,疫苗本身的安全性也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出现头疼脑热之类的轻度不良症状,基本就是难免的事了。

疫苗达到预期了,打针之后也没啥大毛病。可疫苗试验地巴西,还存在着各种变异毒株,科兴疫苗针对变异毒株的效果又如何呢?实际上,这次III期试验里,也针对野生病株和两种变异毒株的抗体效果,进行了测试,中和活性比分别是71.1%,68.9%和80%,按照试验标准,达到了一致的中和作用。变异这一关,科兴也扛过去了。

整个数据盘下来,科兴疫苗的数据确实达到了预期。然而,跟隔壁辉瑞mRNA疫苗的效力相比,确实不怎么好看。那么灭活疫苗本身质量不行吗?不妨看看采用灭活路线的流感疫苗。就算人们大规模的接种流感疫苗,根据CDC的流感季节统计数据,最高也就不到60%。然而正是这些流感疫苗,避免了大量流感患者发展成重症肺炎,让ICU人满为患。类似的技术,同等水平的保护效力,流感疫苗没事,新冠疫苗就不行,确实不太公平。

实际上,一款疫苗最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不光要看疫苗本身。还要看使用环境是否合理,使用人员是否配合。科兴在巴西的III期试验,不论是使用环境,还是使用人员,实际上都不太理想。

从疫情层面来看,巴西的新冠感染人数已经达到了1320万。防疫环境差,给疫苗实验的正常进行带来了不少困难。从人员配合来看,去年11月,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突然宣布暂停科兴疫苗的试验,后来又称死亡 志愿者是自杀。一通反转下来,耽误了不少宝贵的时间。巴西总统,博索纳罗,还非要当南美特朗普,一度宣称自己不打算注射新冠疫苗,也给科兴疫苗的推行带来了不少麻烦。科兴疫苗在当地医疗团队的配合下,能在如此艰巨的环境中,覆盖多数群体,获得患者分层的详细实验数据,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科兴疫苗III期实验不仅在巴西顺利推行,在其他国家也传来了好消息:4月16日,智利卫生部公布了第一份由科兴疫苗的有效率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接种两剂疫苗14天后,对预防新冠肺炎感染的有效率为67%,住院病例预防率为85%,重症病例预防率为89%,感染死亡预防率为80%。 智利卫生部长帕里斯在新闻发布会中对中国疫苗的有效率表示满意,表示智利将在不放松防疫政策的情况下,继续接种中国疫苗。借助科兴疫苗,达到新冠免疫的全面覆盖。

疫苗本身不是万能的,需要其他防疫措施的支持。大规模接种疫苗,只是疫情防控体系的一部分。其他措施,如封城、健康码,出行记录等,会把疫情控制在一定区域内,而口罩、防护服能控制病毒可能的传播渠道,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大规模接种疫苗,我们就可以让疫情尽可能得可控,给医疗体系争取到更多的时间,避免疫情恶化。做好提前的防御,而不是事后充当解药。

面对疫情防控的艰巨性,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近日公开提出:不同技术路线疫苗的序贯接种,已经纳入正式思考,同时也考虑优化接种程序,包括接种剂次、剂量和时间间隔。这种说法并不是代表疫苗要分个三六九等,而是要用上一切疫苗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和覆盖率。

这就像外面天冷要多穿一件衣服,既然毛衣和羽绒服都能保暖。那么出门的时候,就再把毛衣和羽绒服都套上,肯定是最合适的选择,而不是在两个衣服之间争个你死我活。穿衣服的目的是保暖,打疫苗的目的是预防新冠,达到最终的目的才是核心。

疫苗的研制和接种,不光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疫情期间,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提出“群体免疫”,英国国内疫情防控放任自流。然而,真正负责的“群体免疫”,应该是对疫情下的社会进行有效的管理。及时全面的疫苗接种,正是“群体免疫”的核心,提前全面的大范围预防。面对即将恢复的全球贸易以及持续不断的人口流动,光是一味的封城,严防死守,显然是不管用的。以科兴疫苗为代表的一众国产疫苗,正是疫情反击战的最佳武器。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