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能不能放过中国小孩?

南瓜灯,巫婆帽,白色的骷髅,血红的衣裳,11月1日前,又开始闹“万圣节”了,在中国,这成了许多幼儿园里传统活动。

有的家长自己都是糊里糊涂地追随,他们并不在意娱乐外表下的文化意识塑造。

有的家长在抱怨和反对,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倡导者带有强制的味道,不得不去购买道具和服饰,以帮助小孩完成“作业”。

如果说成年人是为了渲泻情绪和社交功能(消费,恋爱)需要,那么小孩子则是被“万圣节”。

500

2016年,中国儿童一张万圣节照片曾上了许多媒体的版面,一名小孩被打扮成“无脸鬼”的样子,吓哭了许多同学。

这事发生在台湾省,是中国最热衷洋节的地区, 也是“去中国化”最疯狂的地区。

500

万圣节过后的东京街头,除了遍地垃圾,还发生了多起性骚扰和打砸公共财物案件。

韩国,菲律宾的万圣节气氛也是一年强过一年。

它们有着共同特点:都是深受美国影响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也就是说,万圣节只是一个文化符号,虽然根源来自宗教,但通过娱乐方式将西方宗教文化深深扎根于精神殖民地上。

从历史发展来看,文化影响力的强弱,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中国强势时,中国的节日就会流行于日本,韩国,越南等地,美国强势时,就是今天的样子。

问题是,中国是美国的盟友吗?不是,中国是美国的依附者吗?不是,中国是美国的追随者吗?也不是。

万圣节泛滥,是英语系国家文化传播力的体现,它不需要强制,自然会有人主动配合,并相信自己与世界潮流同步。

有的学者忧心忡忡,前几年提出过警惕洋节的观点,手段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效果并不好。

直接了当地说,万圣节就是糟粕。

500

然而,它又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利益,美国今年万圣节经济价值约为90亿美元,去年是91亿,甚至有大麻糖果出售给小孩子,圣路易斯缉毒局(DEA)昨天还在提醒家长注意。

在庞大的商业利益面前,万圣节的负面信息被过滤,再疯狂的行为也会被网媒称为有趣,好玩,满满的善意。

推进万圣节的动力与呼吁冷静对待的力量相比,就像一场森林大火和一盆水,就像此文,只是泼向火场的一杯水。

500

这何尝不是娱乐至死的一种表现?青岛地铁万圣人前夜的“乐趣”,并与出行市民发生激烈争吵,早晚会变成定期出现的社会问题。

成年人怎么折腾?只能拜托他们不要突破法律底线,你要疯,不要逼着社会跟你一起疯。

关键是万圣节对校园的入侵,对小孩子的影响,必须要做出评估,相关部门根据结果采取对策。

万圣节

西方的节庆,不管根源来自何方?比如农耕,婚丧,最后都会成为宗教一部份,因为它们长期处于政教合一的权力结构之下。

万圣节,就是“万鬼节”,据说在公元前五世纪,爱尔兰凯尔特人将10月31日定为夏末,此时太阳进入天蝎座,冥王星则在射手座。 

太阳像征人间,冥王星代表冥界,二者的吸引和排斥会形成神秘的超自然力量。鬼魂降临人间,凯尔特人生怕成为鬼魂重生的替代品,想法设法避免自己成为牺牲品。

用中国话表达就三个字“鬼上身”。

机智的凯尔特人会在这一天夜里,熄灭家中蜡烛,炉火,表示家里没人。男人们成群结队,戴上狰狞可怕的面具上街鼓噪,想把鬼吓跑。

这个来源并不完整,万圣节是后来发展起来的,比如南瓜,土豆是美洲的,蛋糕放银币是维京人搞的,古爱尔兰不铸币……

这种方式慢慢在欧洲蔓延开来,成了万圣节(HALLOMAS),也寄托着希望逝去亲人进入天堂的愿望。 

再发展下去,万圣节成了生者与死魂灵沟通的时间段, 巫师巫婆因此生意兴隆。

教会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控制人们的思想。恐惧,是人类寻求宗教慰藉的主要动力之一。

但万圣节在东正教地区被阻隔,俄罗斯不过万圣节,除了宗教分离因素,斯拉夫民族文化也不怕鬼,恐吓并没有什么用。我以前看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时,就感觉老毛子不怕鬼,有酒就行,哪怕是在黑夜的沼泽地里。

西方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成了世界最强者,冷战后是美国,他们的语言,他们的宗教,他们的文化开始侵袭全球。

到今天,所有的洋节在东亚地区都能找到响应者和追随者,并成为社会潮流,成为商家牟利的好时机。

500

每逢万圣节,必定是一场集体无意识的狂欢活动,形式和方式,全部模仿美国,顶多掺点中国元素。

向小孩进攻

一些人对反对洋节的态度非常反感,说这是中国“民族主义”抬头,洋节无错,错的是“爱国主义精神”,拒绝洋节,就是拒绝乐趣。

所以你也不好说什么,原来“民族主义”是如此脱离时代。

很不幸,特朗普来了,他大声疾呼“爱国主义”:不爱美国的人,不用呆在美国。还自称自己是“民族主义者”(10月22日,休斯敦)。

500

有的事情现在都不用我们出手,特朗普会过来把它们脸打肿。

万圣节能在短短几年在中国兴起,我相信它会衰退,但前提是要保护好我们的孩子。

南瓜灯里那根蜡烛就是招唤亡魂用的,作为一位家长,要招魂你自己去招,怎么能让小孩干这事?

平时,带着小孩走路上,晚上看到路边有老太太烧纸钱给亡魂,都会心里发毛,赶紧护着小孩。为什么到了万圣节,你让小孩招魂?

他们会说,不是呀,美国小孩也这样,而且还有讨糖果,捣蛋的欢乐气氛,那阿拉伯世界小孩的 “糖果节”你过不过?斋月后第14天,气氛更热烈。

500

两天前,菲律宾一位母亲将自己六岁和两岁的女儿打扮成无头鬼和刽子手,战胜了所有同学,连英国《每日邮报》也报道了。

网友们给她们点赞,评论,表示支持。

这时侯,儿童心理健康专家不见了,未成年人不能接触暴力.血腥.恐怖画面的说法也不见了,纷纷装出一副跟上潮流,与子同乐的样子。

羊群是无意识的行为体,糊里糊涂的万圣节中,小孩子就是羊群,大人无非是大一点,肥一点的羊,鞭子在谁手里?

当拿鞭子的说儿童心理健康很重要,马上响应:很重要,很重要。

当拿鞭子的说万圣节很开心,马上应响:很开心,很开心。

500

昨天,台湾女明星隋棠在网上公开发文,拒绝让自己的儿女过万圣节。

理由是不想让孩子接触“另一个世界”,包括鬼、幽灵、僵尸和死亡,否则,只会给小孩留下心理阴影。

隋棠是明星,能说出这种逆流的话算是有勇气了,的确让一些台湾母亲觉醒。

中华文化圈跟西方文化圈,本来就有很大的差异,一味迎合洋节,难道仅仅是商业利益驱动?并不简单。

500

日本女孩的纳粹装,欧洲媒体不干了。万圣节有没有觉得很肤浅?不肤浅怎么吸引小孩子?

当然,我们可以用善意的眼光,温和的口气去对待这一切,因为中国人善良,包容。很多父母尽管困惑,但不敢真的去反对,怕被嘲笑为落伍者。

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有勇气保留和舍弃,因为它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

面对西方文化时,却有照单全收的趋势,难道它们就没有这两面?说好的独立思考呢?

万圣节泛滥,实在是看不到”文化“二字,乐趣?中元节让小朋友在教室里烧纸钱玩,他们会更开心。

500

儿童是来学知识,学礼貌,培养人格的,不是来学装神弄鬼挖眼球的。 大人自己迷失了,把这种东西推到小孩子身上,社会责任心在哪里?放过小孩吧。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