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文科,谁执牛耳?

最近一篇《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引发轩然大波,原因是里面一句“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网上吵得沸反盈天,实际生活里不少人也觉得文科不如理科有用,笔者曾遇到某位理科博导,困惑带点鄙视地问“文科有什么用?”

为什么会这么想?

首先,理科可以肉眼可见地进行物质生产,提高生产力;各国国力的比拼很大程度取决于物质生产和军备能力,这两样都极大得依赖理科知识。中国长时间的国力衰弱和被外强入侵,得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这个“落后”实际上表现为科学和工业的落后,也就是理科的落后。国家大力提倡“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无疑也加强了理科的地位。而且理科生掌握着专业知识,在中国世界第一规模的工业体系里总能找到一个岗位,就业能力似乎比文科生要好得多,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而文科的众多成果很难被普通人亲见亲用,某些人总觉得管理策划没什么大不了,历史政治有个基础就行,小说艺术等可有可无,战略谋划、金融交锋、法律争执、军事对阵乃至文化侵略,一般人想不到这些东西。

其次,理科往往需要在学校里专业学习,需要专门的老师和专门的教材,否则很难自学成才,能力强的成绩好,能力差的成绩不好;但文科好像有没有专业学习问题不大,没进文学系的也能写小说,企业家和优秀领导人未必个个都学过企业管理。许多人觉得学不学文科,好像我也知道那些东西。

不少科学家的文科修养都很好,而人文名家却很少是优秀的理科人才。因为理科生也生活在人的世界里,从家庭、学校、社会、媒体里,从小都在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人文教育,基本的读写、政治、历史、经济知识都能在普通教育中完成。

那么文科究竟有什么用?

先看历史。

中国第一个文化兴盛期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类学派层出不穷,除了墨家粘点理科的边,其它的儒、法、阴阳等皆是文科。以后汉、唐、宋、明等朝代的兴盛期首先能被提起的也都是文学、思想等成就,甚至有一个专门的形容词叫“文风大盛”。

而西方呢,欧洲文明起源以古希腊著称(先不论真假多少),我们先想到的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哲学家,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文学戏剧家:荷马、伊索、埃斯库罗斯、阿里斯托芬等,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等,也是文科成就居多。

文艺复兴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家为标志,启蒙时代则是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思想巨匠闪耀光芒。

真正以科学技术为主流的理科引领社会发展已经是十八世纪晚期了。

再看人类社会的管理。

各国统治者无疑绝大多数都是文科出身,以美国为例:

历届总统中,奥巴马主修国际关系、法学,小布什是历史学、工商管理;克林顿学习政治学、法学;老布什是经济学,里根则为经济学和社会学;而国务卿们,克里、希拉里、鲍威尔、奥尔布赖特专业是政治学、法学、哲学,赖斯别出心裁有个地理学学士,但最后还是商业管理硕士。法国总统萨科齐、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英国前首相布莱尔都是法律出身。马克龙总统是哲学系毕业,而约翰逊首相是文学系。

倒是德国总理默克尔本行是物理学家,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主攻化学,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曾经学建筑,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则是物理和工程学。

但是抱歉,他们最后进入政坛,也就意味着弃理从文, 因为政治本身就是文科。

更不用说各国的公务员考试了, 文科内容占大部分。

所以,文理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学科,很多情况下表现出非常不同的逻辑和结果。理科研究自然,发现物质规律,促进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文科研究人,反映人,管理人,当然,也包括管理理科生们。文科理解理科逻辑容易一些,理科要理解文科思维,有时就会出现问题。

例如,去年某位医学人士曾经呼吁“不能喝粥”引发争议,他这个意见就是典型的理科生思维。理科世界里答案往往是唯一的、排他的,一加一就是等于二,所有不等于二的答案都要排除掉。不能喝粥的理由是早餐需要补充蛋白质,粥的蛋白质不够,所以粥就要被排除掉。这个结论从理科逻辑来看绝对正确,但是从人文角度来看,就会引起许多人的反弹,因为人家也有其它要喝粥的理由。所以文科的世界里,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绝对的,经常是多元的、兼容的,甚至最正确的那个答案,往往都不是最优选择。其实这位只要多说一个字,“不能只喝粥”就可以了,但他在第一次引发争议后还坚持“不能喝粥”,这就看出理科生的某种偏执性了,因为理科世界自然要选择那个正确答案,错误答案意味着失败,所以他不明白明明我都告诉你粥没有蛋白质了,为什么还会有人坚持要喝粥。

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曾经说过:“数学是科学之王。” 实际上,这句话从某种角度道出了理科和文科的本质不同。理科是研究自然界的学科,自然世界里一切都可以用数来表示,按照规律运行。组成世界的元素由质子数量来决定,元素之间的反应遵循固定规律发生,生物有生物的生长规律,天体有天体的运行规律,人类看不见的、亿万公里以外的星球,科学家依然能够用笔计算出它的轨道。理科世界的一切都有其规则,有其数量、可以预测,基本不变;就算有突然变化, 一定是加入了另外的因素,需要按照新因素的规律探查。

但是文科不行。因为人这种生物不讲武德,常常是不按规矩来的。即使同一个家庭完全相同条件培养出的子女,个性差别都很可能很大。同一件事给同类群体的冲击,具体到每个人的想法也可能很不一样。

理科是规律的、可预测的、不变的,文科却是不规律的、多变的,常常出乎意料的。以多变理解不变容易些, 以不变理解多变就比较困难了。

理科决定物质, 文科决定决定物质的人。只要还生活在人的社会,就必然要受人的因素影响,就要受人为因素的干扰。

前面提到的中等收入陷阱,重要原因之一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繁荣期大量投入房地产、金融、服务业等快钱行业,无力也不愿投入规模工业、经济金融安全等投入大见效慢的领域,等到发达国家利用汇率债务等一收割,发展中国家的财富被大量攫取走,经济自然陷入崩溃。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跟本国的文科生理科生数量没多大关系。恰恰相反,就某种角度来说,发达国家能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经济金融管理的文科生水平高,懂得利用经济规律金融手段来薅羊毛。

另外有篇文章,说“学理科能保命!日本神风敢死队专挑文科生上战场”,恐怕是只见其一,不见其二。要知道被送上战场的是学生,自己没有决定权,只能被挑选,决定者认为文科生没用,先牺牲文科生。但是决定者自己是文科出身,还是理科出身呢?理科生将来做科学家,文科生将来做官员,是科学家决定官员的命运,还是官员决定科学家的命运?掌握权力者才是那个决定别人命运的人,理科和文科,谁更有希望占据权力的岗位?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人类的行为越来越多地可以被数据体现、分析和预测,例如消费模式、娱乐模式等,人越来越变得可以用数据描述,因此理科正在占据上风。

但是要明白,人的数据是人文世界影响的结果,不是起因。人的思想行动是可以通过人为操纵来改变的。例如,如果销售平台大肆宣传特定类型的产品,甚至只提供特类产品的销售渠道, 那么无疑这种产品会大卖,而其它产品会萎缩。不是其它产品不好,而是消费者被人为地引导到不正常的方向。就如疫情以来美国对中国的恶意大增,不是中国做错了什么,而是美国故意进行的歪曲宣传。社会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很大程度是取决于谁占据着领导和宣传的地位。

但是人类的发展谁会终执牛耳,变数太多,至少到目前为止很难通过数据准确预测。就像谁敢在1921年、甚至1937年判断两位数成员起家的共产党会成为人数近亿的中国执政党呢?开国元老们几个是理工科出身?

而某些国家理科生少,除了教育资源的原因之外,这些地方没有大规模工业也是一个原因。没有大规模工业,吸收理科生就业的岗位就少,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要么转行,要么出国,久而久之,理科就不是最好的选择。需求和供给必须配套,需求促进供给,供给扩大需求,本是相辅相成的循环;没有需求,供给也会慢慢萎缩。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