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罗廖夫:对外宾的正确姿势,就是坚持讲汉语

中国人以前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经常毫无原则的主动放弃自己的语言,理由是对方听不懂汉语,或者认为跟外国人说汉语,很没有效率,很耽误事。这是错误的。

正确的做法是不管歪果仁懂不懂汉语,也不管歪果仁是否喜欢汉语,日常中都要跟歪果仁讲汉语,直到他们懂了。

英国人在全世界殖民大获成功的原因,除了武力和经济,还有同样重要一条,英国人曾经总结过,对待殖民地土著,一定要讲英语,英国人绝不说土著语,即使土著听不懂英语,也要对他讲英语,直到这土著听懂英语,并爱上优雅的伦敦口音。19世纪初,几乎爱尔兰岛上的所有人都讲爱尔兰语。爱尔兰语到英语的转变很迅速。到1891年,已有85%以上的人讲英语。

知道俄国人是怎么对付少数民族的么,最有效一招是讲俄语,始终讲俄语。

在中国,你走进城市商场,满目的洋文,甚至有的商场竟然看不见一个汉字。媒体上也满是洋腔,各种英文,自以为荣。明明是某乡镇工厂作坊生产的产品,包装上却印满了洋文。国人应当树立以讲汉语用汉字为荣,祟洋文为耻的观念。

语言是文化载体,推广语言就是推广文化。如法国推广法语就是国策,推广机构法语联盟130多年历史,在中国很多城市有分支机构,文化产品已经占其出口5%,还别说其它无形利益。语言具有民族凝聚力,一句话夹几个英文单词的傻港灿表现如何大家有目共睹。

讲汉语,学外语,两不误。坚持讲汉语,跟学习外语,并不矛盾。当年英国的东方学也是相当厉害的,但他们还是坚持对外讲英语。

至于某人认为所谓的英文词语无法准确翻译为汉语,纯属自欺欺人;喜欢在一句汉语里夹几个英文单词,属于一种精神阳痿现象,这是病,要治。

这种中洋杂交的文风,钱钟书在《围城》有过精准的嘲讽:“跟洋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中国要转变一些习惯,讲汉语,始终讲汉语。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