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人性、修养与斗争哲学
辩证法的首义是运动。事物正是在运动中展开矛盾,矛盾其实是事物在运动变化中,所经历的具有差异性的不同阶段的体现。人性也不例外。人性在人类的实践中,也处于流变之中。它表明自己也是一个矛盾复合体,存在内在的对立。只不过在历史实践的某个阶段,是阳面占上风;在另一个阶段,则是它的对立面(阴面)居于主导地位。又或者,在某类人的人性中,是阳面占上风;与此同时,在另一类人的人性中,是阴面占主导。这样,人性的内在对立,就化为外在社会性的对立。其实,阳面自身也包含着进一步的分化,又有它自身的阳面和阴面。只不过在通常多数情况下,这个从阳面中分化出的阴面是潜伏的,因此阳面总体上表现为人性中积极性的力量。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中,这个阳面中的阴面会显露出来,从而阳面受此影响,反而 成为否定性、消极性的力量。阴面则反是,因此通常作为人性中消极力量的阴面在特定情况下,也会有积极的效果。
马克思说,理论要彻底就要抓住人。理论的大本大源是人,人的本源是人性。人性的本源是天之道,也即自然之道。自然之道就是规定永恒运动的辩证法。人性在实践中,展现出一对对的对立的矛盾,如善与恶的对立、智与愚的对立、为他与为己的对立、刚健与柔弱的对立、进取与畏缩的对立、动与静的对立等等。而这种对立是不可消灭的,是永远的斗争,是随时会向对立面的转化。对于个体来说,要善于根据自己的客观实践需要,驾驭人性的辩证法。随时调配自己的人性,修饰自己的人性,有针对性地发扬人性的积极面,遏制消极面,这就是修养。所谓修养是为了培育德性,塑造坚强有为的实践主体。“觉悟”是培育德性的基础,是植根于人性中的最基础的德性。它可以说是生命的自我意识,是人性的辩证运动的自觉把握。"解放“是另一种关键的德性,它就是生命本身,受”觉悟“的引导,推动人的辩证运动,不止步于某个特定阶段。是人通过创造性的行动达到自由王国的力量源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推进,离不开这两种德性的参与。
人性中好动的一面是阳面,即为刚健进取,人性受之,即为欲望激情。运动之中又有相对静止,即为阴面,即为静思反思,人性受之,即为理性。人有欲望激情推动,又有理性相助,则与天地奋斗,愚公移山,富于创造性的生存发展。也即周易所说,天地之大德曰生。所以,人权的首义才是生存权,发展权。人生是由一系列的行动所构成的,因此要勇于任事,乐于任事,善于任事。有斗争才有生存,积极有为,才有创造,立功业而乐之,好之,这是人生的目的。所以,伟人说,共产党的哲学是斗争哲学。刚健进取,则勇于任事,永不懈怠。静思反思则有智,则善于任事。有智,则可化繁为简,则事可知,也可化难为易,则事可为。事可知可为,而又勇于任事,乐于任事,则可立功业,益己益世。如此,则人生圆满,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