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你,你也不是你

500

文:蔡垒磊

下午在江边跑步,最近已经习惯了不分休息日和工作日每天2公里的节奏。

吹着江风,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我是谁?

按常理来说,我当然是我,独一无二的那个个体,有着独特的精神世界,这世上不会有一个人与我完全一致。

但那真的属于“我”么?

组成我的精神元素,真的是我的么?

如果我生下来的时候仅仅是一个会吃、会哭、会喊的婴儿,我的精神世界又从何而来?

很多人说男孩儿和女孩儿天性就不同,男孩儿天生喜欢舞刀弄枪,喜欢玩具车、喜欢机械,女孩儿天生喜欢洋娃娃,喜欢过家家。

在我看来完全不是这样,我小时候就既喜欢枪棒车,也喜欢娃娃和过家家,凡是孩子喜欢的我一概喜欢,而之所以男性和女性在普遍层面发展出了两套性格特点和喜好,完全是后天被社会挤压而成——你告诉一个男孩儿“不可以哭”,他就渐渐学会了隐忍;你告诉一个女孩儿不能跟男孩儿一样野,她的心性慢慢就转向了文静……

每个人所处的不同社会背景,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对他们施以不同的反馈。正是这些反馈组成了人的脑回路,继而一点一点地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一个人有毅力、坚韧,是他天生如此?不,是社会施加于他的经历,让其形成了这样的性格特点,反面也是如此。

所以我一直说大家要多去践行不同的事,因为在新的事情里,你会遇到困难,你会有新的经验,假如你的初始心智模式没有问题,那么越多种类的输入素材,就越是能让你这个人的智慧变得更圆融。

但这个智慧是不是就是他的?

并不是,这可以是一个精神世界更丰富的个体,是一个生存能力更强悍的个体,但唯独不能说这些东西就是这个个体。

我们每一个人都像一面镜子,我们的独一无二,来自周围人的叠加,或者说是一种加权平均——为什么是加权平均?有些人的影响力大一点,比重大一点,有些人则小一点。

选择环境是如此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我们这面镜子的素材组成。

很多人一去某个地方几年,回来后整个人都不同了,他还是他吗?他是他,但不再是你认识的他,他被新的人、事、物加权平均过了,而这些人、事、物都不曾对你造成同步的挤压,所以你不再跟他同步,你们变陌生了。

人总是高高在上地认为自己是什么主宰者。

但从镜子的角度来说,别说生物里有动物、植物、微生物(或者还把人独立分出来),连把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其实意义也不大,生物又如何,非生物又如何?最终都只是承载信息的载体而已,都只是镜子。

有人说,我是活生生的,我有五感,我能看到东西,能听到声音,有真实的触摸反馈,怎么就跟非生物不需要区分了呢?

你看到东西,是因为你有眼睛,它的构造让你看到了东西是这样的。你也可以装一下动物的眼睛,会发现世界是不同的,所以哪个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因测量而不同,事实上,没有一个世界是真实的世界。

耳朵也一样,触感反馈也一样,打到了硬物会痛,那是因为你有痛觉,它只是一种让你能更好活下去的反馈系统,所谓的触感,只是反馈系统用来告诉你“能做还是不能做”的,不代表那个物体真的就如你感受的一般。

所以你还剩下什么?

你所有的感知,不过就是那些测量系统的反馈,跟物体事实上是怎样的毫无关系。

有可能,这个宇宙间其实根本没有任何东西,是空的,只存在几条基础的定律,而其余所有貌似存在的一切,不过都是“幻觉主体”的“测量幻觉”。

每个个体不管有没有生命,都只是在反馈其他个体的信息,这些信息跟我们写在平面上的信息不同,它们是三维甚至是四维的信息。而我们就和石头一样,不过是信息纸板,当然纸板本身也是一串信息,写在了其他的纸板上。

所以你看起来是你,但你真的是你吗?最终你很可能只是个幻觉信息的合集罢了,幻觉+幻觉是什么?当然还是幻觉。

这似乎挺让人绝望的,好在我们的生命并不长,无需体验无尽的虚无,那就在有限的日子里,对这个幻觉主体好一点吧,对待生活也请更勇敢一点——毕竟连你自己都只是幻觉,失败如何,成功又如何?just game。

--------------------------------------------

蔡垒磊:著有畅销书《认知突围》、《爱情的逻辑》,2017亚马逊年度新锐作家、中信最受欢迎作者,2020年当当影响力作家,社群读书APP【蚂蚁私塾】创始人。

视频号:蔡垒磊

公众号:请辩

微博:@蔡垒磊

公众号“请辩”后台回复“财富”,即可免费获得几十篇财富文章合集,彻底清洗你的财富观。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