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曹县是真的牛皮666
作者:雷斯林 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 / raistlin2017
看这个视频。
这哥们一直用喊麦死嗓,一遍一遍把山东菏泽曹县牛皮喊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乃至于我偶然在微博提起曹县,结果每个人都下意识脱口而出“山东菏泽曹县牛皮666”....
本来我以为这已经够魔性了,直到后来看到一部日本综艺,一群山东曹县人站在镜头面前表示:
“希望日本的大家,都来买我们做的棺材”
。。。
01.
为什么曹县承包了日本人死后的体面?
有一个冷知识是,日本人死后用的棺材,绝大多数是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制造的。
为什么呢?听我讲个故事。
上世纪60年代,焦裕禄在兰考县种泡桐治理风沙,这种树“一年一根杆,两年粗如碗,三年能锯板。”
河南兰考县后来就用来制作古琴,隔壁的山东曹县则把丰富的泡桐资源用来做棺材。
样品成型可能是这样的:棺头开一小窗用来让人瞻仰遗容,小窗上挂着同色穗子,棺材用浅色布料包裹。
明眼人一看就是典型的日式风格。的确,曹县的棺材的目标群体就是日本人。
一开始曹县人并没常做常有的打算,因为寿材再好听也不吉利,做得再大再好,也可能让儿子娶不到老婆,让女儿嫁不出去。
没成想反倒很多日本客户千里迢迢看中了百万株的泡桐和几万多方的采伐水平,他们也许一本正经地劝导过:
“王桑、张桑,你们这么能做棺木,而我们又这么能老龄化,为什么不干这门生意呢?”
笑语背后道理依旧,又让人无法反驳,在一拍即合之下,曹县和日本展开了棺材大合作。
曹县特别是庄寨镇发现广阔空间大有可为,一些乡镇企业为了脱颖而出,着力打造自己的驻日团队。
日本各地的文化习俗和流行朝向有什么风吹草动,最早就能在这些棺材公司内部得知。
比如专门在日本的樱花季推出樱花棺材,制作奢华的镀金棺,制作时髦的网红款粉红棺,或者制作客户需要的各种材质的棺材。
你别说,还真挺好看。
不怕口味重口味偏,就怕客户要的你不懂。
为此在新员工入职的前3个月时,往往要求不上岗,先得去学习日本文化礼仪课程。
一些老板的孩子会被送到日本留学,精通日语后回国打理企业,成为实至名归的“棺二代”,专门就给日本人做棺材。
看看,什么叫做专业:
由于曹县在身后事上的高级定制能力可见一斑,以致于日本的老者夸奖:“感谢你们让我的灵魂得到安息”。
由于深耕,至少60%以上的日本市场被曹县的产品占据。
日本媒体则认为这个数值已到了90%。
日本媒体还喜欢揶揄一把,那些口口声声贬低中国制造的日本人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才知道,自己往往需要曹县棺材才能往生。
但外面再多的美谈也不如自家的获得感。
很多棺材厂工人平均收入达到了四五千元,在曹县相当于一个中层公务员的月收入。
他们的手艺越来越被认为是在积德,不仅脱贫致富,还收获了不小的满足感。
何尝不是好事一桩呢?
其实不止曹县牛逼,这种一个乡一个县一起垄断一个产业的事情,在中国还有很多例子。
02.
为什么打印店都是湖南人开的?
新化作为湖南省娄底市的一个下属县,山多耕地少,当地人觉得既然在家种田吃不饱饭,不如外出开店闯荡。
在这样的信念下,上世纪60年代,易代育、易代兴兄弟从修钢板开始,盯上了各地各单位坏的打字机,把打字机拆了又装,装了又拆,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维修技术。
改革开放后,新化县打字机维修厂成立,一些学成的新化人外出工作。
他们不断接触新机器,学习新维修技术,视野开阔了起来,便把眼看报废的复印机买下,校正修复,自己用上几年,再低价卖给同乡使用。
或者去做二手复印机销售生意,从台湾人那里买,再从日本、美国人那里买旧复印机,倒卖给同乡使用。
在一切元素准备就绪后,把九十年代几元一张的打印费用拉低。
没什么不能被新化人成体系改变的,最后行业里只能有一种价,那就是新化价。
复印一毛一张,带来的是纸质资料“革命性”的平价传播。
就连没准备好上面的元素都没关系,老乡来帮你造,前提是你也身为新化人,或者找一位新化的配偶。
因为据传机器采购、打印耗材进货、异地开店租铺面、交换新技术、亲戚垫付资金等小窍门只能用新化话说出来时才能灵验,靠亲戚和老乡的关系网才能搞定。
于是打印圈子里一股浓浓的“好聪明的新化人,好优美的新化话”的意味。
当然关系网络的构造手段不止如此,
还得靠孵化,
孩子没学会写字就开始被教复印机维修技术,孩子组成自己的新家庭时就去开分店,循环往复。
也要靠求精,
跟清华大学物理系合作,生产具备写真绘图功能的写真机。
长此以往就变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样子,门牌、名片、巨幅广告牌、展板等产品皆可以做。
反正没有什么纸质材料新化人搞不定的。
根据《湖南日报》数据显示,新化人在全国开设了6万多家文印店、2000多家耗材经营企业、3000多家复印机再制造和经营企业。
最后占据了全中国85%的市场份额,规模已破千亿元,不少家庭因此脱贫致富,再回乡造福街坊邻居。
以亲带亲、以邻带邻、以友带友的从业人员,往往和当初的易氏兄弟师徒、新化县打字机维修厂紧密相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则更是和个人努力,和历史进程密不可分。
03.
为什么全球热卖的假发在许昌?
比如,适应全球化的进程。
河南许昌,男主外、女主内,许许多多家庭都在做一件具有百年历史的事——制造假发。
这边,丈夫常常跑到国外收购头发,交付到妻子或者工厂的手上。
那边,妻子发挥巧手的本领,在家做头发,更厉害的则手工织假发,耗费3万多针,能卖4万多元。
但生意并不是那么好做。
当假发市场在九十年代被香港、韩国垄断时,许昌人越发感到技术和品牌的需要。
工厂们开始深加工,买设备,研发从档发、色发到工艺发的一整套工艺技术,请国外专家指导,请设计师打造品牌。
有质有量有美观,成品的假发从许昌出发,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亚马逊等电商平台,抵达全球各地。
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戴上了,歌坛天后碧昂丝戴上了,非洲恋人间也能以送假发作为礼物。
据统计,整个许昌假发产业从业人员有30万人,供应了全球一半的假发。
一个贫困小镇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的假发中心,一家假发企业上市。
这样的脱贫致富成效还不止,一位母亲依靠“打发”手艺,给儿子赚到了市区房子的首付,一些贫困留守妇女不出家门就能有活干、有钱挣……
只要人们勤劳肯干,并因地制宜地发挥聪明才智下去,温暖的故事永远会继续。
04.
为什么老外爱弹正安吉他?
这样没有任何原材料的全国之乡很多,更有甚至可以“无中生有”地发展起来。
贵州正安曾是深度贫困县,传统农业收入微薄,不少人外出打工。
当地没有制作吉他的历史传统,也没有弹吉他的音乐大氛围。
但是在广州吉他制造行业务工的正安籍技术人员有6万人左右,所以何不让这些人回家乡做吉他呢?
于是一名正安老板被请了回来,他的朋友圈也跟进回乡创业。
虽然正安人工成本比广州等沿海地区低1/3左右,但他们不是简单的加工代工。
这边是精准创新:
有的企业致力于中高端产品开发;有的企业尝试研究年轻人喜欢的时尚的设计和材料。
当地政府建设了和吉他相关的广场、风情小镇、文化主题公园、展览馆、文化博物馆、主题酒店等,目的是将吉他产业与文旅健康等相结合。
那边是脱贫致富:
2014年,韦会勤家被建档立卡为贫困户,因为父亲做建筑活时摔成了骨折,家里的积蓄因此被耗尽,韦会勤面对生活一筹莫展。
2017年,韦会勤进厂组装吉他,好学的他还顺带了解了生产吉他的127道工序,被升任车间主任。
每一天,他在二楼向工人们分配当日生产数量,妻子去三楼给吉他贴美纹纸,家庭月入过万,不久就摘帽。
《新京报》报道过的这些案例几乎时时刻刻地发生着,用当地人的话说:
“只要来上班的,上不了多久就脱贫了。”
吉他产业带动就业近1.4万人,促进6690人稳定脱贫,并帮助正安县在2020年3月3日脱贫“摘帽”。
很多人由衷地感叹:
以前出门是山头、走路是断头、经济发展在后头;现在出门不湿鞋、喝水不用抬、吃饭后正安吉他弹起来。
确切来说,并非完全的白手起家和无中生有,而是老板、管理、工人等正安吉他人才,和当地政府政务支持合力的结果。
双向奔赴才是致富的幸福。
所以,摇滚之城应该就是小城正安的模样。
05.
为什么平潭人总和山打交道?
然而应该是什么样,不一样实际上会怎么样,一切的矛盾都得在发展中认识和解决。
早年间因为台海局势,平潭人被动员起来挖防空洞、修建军事设施。
他们天天与岩石、土壤、流沙等打交道,久而久之积累了丰富的挖隧道经验。
在改革开放后,不用白不用,一用还有大用。
先给中铁公司打工,后来不断成立企业,取得了隧道项目承包权。
但是国内基建的业务实在太大,而隧道项目更是重中之重,居民们越来越多地开始靠着亲戚朋友的介绍而成为隧道从业者。
但并不是简单的抱团,从业者每年聚会探讨隧道施工技术问题,开培训班交流业务信息。
技术为王,有了技术有了信念,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业务。
为此这些平潭人不畏劳苦,甚至面临生命危险,但总是咬咬牙就过去了。
苦总算换来了功,一些数据显示,平潭人修了中国70%以上的隧道工程,平潭各隧道企业每年帮农民工挣到8亿元的“工钱”。
但好景不长,2017年平潭人承接的隧道工程量在全国占比降到18%左右。
危机中蕴藏转机,2016年成为海南岛之后全国第二个国际旅游岛,绿色旅游事业开展了起来。
《爸爸去哪儿了》第五季就到平潭东庠岛取景拍摄。
这得益于全长195公里的廊道,串联起沿线90多个村落,有效带动周边村落发展乡村旅游,让当地5万群众受益。
许多人拿出做隧道攒下的钱,翻新祖宅,做起民宿,认认真真做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事。
换言之,致富的方式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产业兴旺的模式也不是固定不动的。
那么不变的是什么呢?
06.
为什么中国制造的内涵丰富?
时不我待,唯有与时俱进,才能谈笑风生。
江苏烧饼之乡黄桥改做提琴,占国内市场的70%、世界市场的30%,让3万多名的提琴从业工人年均收入超过5万元。
开拓一词的内涵不就是如此吗?
湖南邵东加强打火机行业自律,打火机出口统一定价、统一配额、统一运输、统一保险、统一争取政策扶持,占到了世界市场的70%。
自己定义标准的内涵不就是如此吗?
转型升级、发家致富是时代的命题,扣响在人们的心坎里。
它让人看懂了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也让人看到乡土社会的韧性。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盛产灯光师,他们讲究能吃苦,还要懂得电流知识,要明白美术构图,要理解导演意图,不断发展壮大下,在热门的大片大剧的剧组人员中占据了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泰安姚家坡村年产秋裤绕赤道一圈,主抓中低端秋裤,薄利多销,让劳动力衰退的老人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实现着《缝纫机乐队》里的台词:“秋裤行业,我已称王!”
广东惠州墨园村青壮年 70%出去都是从事厨师或与厨房有关的餐饮行业,将美味可口的粤菜带到全国各地,乃至加拿大、新加坡等国,挣钱回来盖楼房,光宗耀祖。
但说回来,这样的老乡帮网络也非100%的健康和有益。
抱团与否往往不是决定性的,关键在于能否去掌握前沿科技,笼络全球人才,达成卓越的产销环境……
一句话,让消费者买好,用好。让从业者脱贫,致富。
这些正在不断丰富中国制造的内涵。
很喜欢北岛的诗:“我的时代在背后,突然敲响大鼓。”
持鼓槌者,正是每一个砥砺前行的你我。
话不多说,实干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