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亿人口为何还会出现“招工难”的困境?

      500

       中国是世界上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这一点全世界无人能敌,即便是人口数量接近我们的印度也远远不行。美国等西方国家(包括少数国内人士)会认为,印度人力资源也很丰富,其实,印度虽然人口数量增长率高于我们,但是人口素质太低,文盲半文盲占比太大,还因工业和技术基础落后、市政运输基础设施都很差、政府腐败盛行工作效率低下、等等原因,印度表面上人口数量有可能超越中国,但其它方面都差距很远,所以几十年之内都不具备中国的综合条件。那么中国“招工难”问题出在哪里?

      分析一下“招工难”的原因。这个问题只是相对而言存在,始终都有,只是近些年来越发明显罢了。

一、中国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下降,是最大原因。连续四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副作用逐步显现,“少子化、老龄化”社会问题愈发突出。人口红利逐步退去,必然导致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招工难”问题自然显露出来。

二、人们的观念问题,也导致了“招工难”。社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从小就灌输“要好好读书好好努力,才能离开大山、才能摆脱贫困”和“不好好读书长大后就只能当农民当工人出苦力”,这种广泛的传播的价值观,积年累月的灌输,就会让工人农民成为人人都想逃离摆脱的身份和岗位,岗位身份没有尊严不被认可,企业需要的大批产业工人从何而来?

三、随着中国多年来的工业化快速发展,那些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竞争更加惨烈利润也越发微薄,竞争逐步走向“知识型技术型”新发展道路,人力密集型行业微薄的利润必然导致员工的收入不高,低薪资必然“招工难”。

四、地域发展不均衡,也是“招工难”原因之一。我国原来的人口分布是,农村占中国人口的大部分、小城镇小县市人口又占非农人口的大部分,这些地方占据了人力资源最大部分。但这些地方的经济又相对落后,产业落后人员大量富余。大量就业机会都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致使很多人被迫背井离乡跨越千里外出打工,年底大批返潮回乡后,也会让用工单位每年春节后就容易面临“招工难”。

五、行业岗位发展需求不均衡,造成“招工难”。并非所有行业岗位都“招工难”,最明显的就是每年的“公务员招考”,那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就完全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福利优厚的国营大型企业、高收入的金融企业科技企业等等也不存在“招工难”。即便是很多传统行业企业的白领岗位也很少遇到“招工难”。社会上真正缺少的是“技术型”、‘技能型’、“综合型”、“高层次”的人才,还缺少愿意从事“脏、累、险、差”、“低薪低待遇”的最底层劳动者。

六、信息不通畅不均衡,造成了“招工难”。尽管有专业招聘企业、有政府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招聘会、形形色色的招聘网站,但是面对的巨大的求职和招聘需求信息,这些渠道都远远不能满足将有效信息的及时精准传达到供需双方,这就造成很多适合岗位的人在等待,而急需此岗位招工的单位又找不到满意的人。

七、用人单位自身存在的用人不当问题,也会造成负面社会影响,导致未来“招工难”。

       单位用人不当这才是要写此文章的主要目的,因为在二十多年前人们还普遍守护铁饭碗死饭碗的时候,本人就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预见到未来社会上必将会出现“招工难”的局面了。

       本人出身于大型企业高层干部家庭,学的也是工业生产相关专业,起初也就业于有一定规模的国营企业(专业对口),在那里工作了近十年,后来自动离职自谋职业(这在当时是比较罕见的,但如今已很常见了)。本人自然对生产型企业比较熟悉,尤其对国营企业的弊端感触更深。

       尽管当时所在国企形势算不错,还没有明显的衰落,甚至还是当地就业的热门单位之一。但本人已经下决心离开这家国企了,逐步清晰看到企业浪费人才情况严重,并且预料到企业决不会有好的发展结果。果不其然离职数年后该企业效益就明显下滑,虽然几次尝试引入先进的合资合作,但是由于领导层私心太重合资事宜均未果,直至最终破产解体。从本人辞职至今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当初自己所做的预判不仅在这家企业发生了,还在多家类似的企业都先后发生,造成了当地上万人下岗重新谋职,致使很多大龄员工(也包括大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和干部)再就业困难生活十分艰难,这给一个只有几十万人的县级城市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人工作过的这家国企和当地类似的几家企业,都曾经有过辉煌历史,产品获得国家省级优质称号,技术领先、设备先进、职工素质高、市场畅销、效益不错。那些年要想进入此类企业工作并不很容易,除了靠关系走后门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优中选优。企业当时也根本不会存在“招工难”的烦恼。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推行“企业承包制”的自主经营,厂长经理负责制的落实,这类企业就逐渐失去了被监督被约束,而企业依旧延续国有的属性,盈亏与管理者生产者收入不充分挂钩,就会缺乏盈利动力,亏损的损失又无人真正承担,这就必然导致腐败乱象丛生愈演愈烈。

       本人工作的企业领导临近退休那几年里,彻底暴露贪婪本性大肆敛财,将这个几千人的大企业故意搞得乌烟瘴气混乱不堪,以便于这个领导浑水摸鱼掩盖证据把柄,随后再溜之大吉。在距离他退休不到一年之时,突然辞职跳槽到同行业外资企业,走之前还提拔任命了一位不懂生产经营的政工干部继任厂长(此人当时已患绝症即将入院长期治疗),跳槽的同时带走了掌握很多证据的财务部门负责人。

      企业之后就内部歪风邪气盛行,无人关心生产和企业命运,那位领导在一两年内设立了众多处级科级岗位来连番提拔一批又一批管理干部,导致干部比例大大超出正常比例,甚至一个管理部门正负处长科长多达近十人而真正做具体工作的职员只有两三人,企业非生产性人员一度占到75%以上,企业内部人浮于事。那些兢兢业业的一线生产职工却遭受层层管理收入低薄,企业宝贵的技术骨干、劳模、先进生产者、高级技工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重用,基层职工普遍心灰意冷没有工作积极性。领导则是普遍贪污受贿,部分职工也投机取巧盗窃工厂物资财物成风,自此一个好端端的大中型生产企业逐步衰落最终破产被兼并。

       本人刚工作的时候,也算是一名有文化有素质多方面都比较优秀的有志青年,上学时期专业成绩就优秀,在企业的工作中好学上进、勇于争先、既聪明又苦干前后将近十年,但是单靠自己工作努力始终也没有被企业重视和认可。通过自己认真反思,发现在这种人浮于事的企业里纯属白白浪费自己的大好年华,因而背负着家人和社会的各种压力率先提出了辞职,下决心脱离这不见希望之地。之后很快就重新就职于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在这里找到被公正认可可以真正发光发热的用武之地,进步也很快,在不到两年时间就成为了企业最年轻的最重要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辞职之初还被很多原来的同事和周围人不理解甚至嘲笑,之后本人就成为他们羡慕和效仿的对象,引发了原企业里的辞职潮。(回想起来,曾经嘲笑本人的那些人,不知道谁才是真的可笑?)。

       本人在原国企很熟悉很敬重的一位多年省级劳模老师傅,可能是因年纪太大也可能是其它原因,企业破产后失去了经济来源(由于企业多年拖欠缴纳职工保险费,致使很多职工也拿不到社会失业保险金),偶然有一次夜深人静时看到他驼着背在认真地清扫着大街,依旧那么敬业那么认真,本人顿时就忍不住了眼泪……

       如今,本人也在用自己的经历经常教育后代——“要好好学习,未来千万不要去当工人农民”,尽管知道这有些狭隘和不公平,但是真的不想让他们再重走那些覆辙了!

     

500

       从以上分析来看,这一系列造成社会上“招工难”的很多原因都非一时能够彻底解决的,所以“招工难”还将长期存在下去……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