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基建故事:“这种苦,只有中国人才吃得了!”

500

▲ 东非大裂谷在肯尼亚中部桑布鲁野生动物保护区北部平原上耸立。(来源:West Light)

肯尼亚境内贯穿着举世闻名的东非大裂谷。从南向北看去,裂谷区像极了一条装饰绚丽的腰带,平原做扣,水波涟漪的湖泊便是一颗颗碧绿的宝石。

在寻常游客的眼中,肯尼亚的裂谷区(Rift Valley Region)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从首都内罗毕出发,开往奈瓦沙湖,沿途绿意盎然的山区和湖边高大茂密的金合欢,优雅信步的长颈鹿、斑马、水羚羊,一幅幅和谐的自然风光景象。至此,路还是柏油路,加油站也是随处可见。

但继续往北走,地形从平原转成了山谷丘陵,柏油路在某条岔口毫无预兆的用一条直直的线标记了终点,接驳的土路在旱季并不泥泞,一眼看去不过是阳光下泛白的沙土地散落着小石子,但车子渐入颠簸。望向后视镜,四驱轮胎狠狠摩擦扬起的沙尘仿佛在告诉人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两侧绿黄交加的稀树地貌,树枝、泥巴、工业废弃塑料袋搭起的桑布鲁人的家,成片的牛群羊群,全身上下只裹着一条花布的放羊娃......无声的告诉那些从城市里赶来的“游客”们,嘿,欢迎来到肯尼亚真正的乡村。

从桑布鲁继续北行开进图尔卡纳,刚过边界就看得到白色的巨大风车,足足有365个。风车沿着丘陵起伏着,但它们的四周不是紫色郁金香,而是在漫山遍野的火山岩缝中挤出一丛丛不起眼的绿。

在这块热的发烫的不毛之地、火山石沙漠遍布的无人区,却铁铮铮伫立着标志着人类动力革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硕果——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区和肯尼亚第二大400千伏输变电项目。

现代和原始的极致对比甚至令人难以相信是人工所为,这些风车和铁塔怕是外星人从空中投下来的。可我认识的一位“杨哥”充满成就感的告诉我,这个铁塔项目就是中国人做的。

500

▲ 截至2020年9月,图尔卡纳湖风电场项目已经为肯尼亚当地输送2.6亿千瓦时的电能。(来源:图尔卡纳湖风电场项目官网)

接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杨哥”本名杨嘉,三年前的他作为贵州电建图尔卡纳-苏斯瓦输变电项目的项目经理,带领着中肯将近两千人的队伍,三个月的施工期内以图尔卡纳地区罗杨加拉尼镇为起点,跋涉434千米到肯尼亚南部城市苏斯瓦,完成了420基铁塔组立和全线991基的导地线架设的施工任务,成功令图尔卡纳的风能顺利传输到城市,满足肯尼亚南部经济区300万人的用电需求。

400千伏输变电项目的完美落成,好比帮肯尼亚的心脏造通了直达大脑的供血管。没有畅通坚韧的输血管,心脏再强大,大脑也无法运转。

提到当年的岁月,杨嘉说,那就像是打了一场仗,保证完成项目既是他的使命也是军令状。

“烂尾项目”的头衔加大了400千伏输变电项目重新招标工作的难度。前承建方西班牙Grupo Isolux Corsan公司在项目进行一半时宣告破产,输变电项目被迫搁置七个月。在这期间,肯尼亚政府已按每月1000万美元向风力发电项目业主支付了巨额罚款。因此肯尼亚能源部紧急召开议标会议,邀请几家信得过的国际企业看看谁能帮他们解决这个燃眉之急。

西班牙公司已完成400根左右的铁塔修建,但这些铁塔基本上都是建设难度小、交通便利的基站。剩余的处在深山老林的铁塔就成了“烫手山芋”。最终,在一众竞争者中贵州电建脱颖而出。

500

▲ 山区运输条件恶劣,碰到雨季土路直接变成泥塘。(来源:《中国投资》)

作为一个2017年初刚刚来到肯尼亚的新企业,贵州电建能否立稳脚跟、打开市场、树立信誉都在此一举。不仅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还要对接西班牙公司的欧洲标准,用中国方式为业主提供兼容的解决方案。

2018年2月,项目开工前夕,杨嘉开着车自己先把全线跑了一遍。即使在国内有着十余年资深的电网建设经验,杨嘉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到了。“从来都没有这么苦的环境!现在想想也不知道是怎么扛过来的。”

桑布鲁以北,水泥路段变得屈指可数,绝大部分都是土路。而铁塔基站的建设位置还在距离土路更远的山区,乍一看真的是无路可走。为了准备搭建营房和施工必备的铁皮材料,即使把当地镇子上的施工材料全部买空都不够用,只能依赖从首都十几个小时的长途把材料拉进山区。运输、备料成了杨嘉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两大难题。

四个月的时间,杨嘉在国内集团的强力支持下,准备好了项目所需的所有设备和零件。而此时距离交付日子已然不多,一旦延期交付违背了约定,公司将面临着业主要求一个月一千万美元的罚款。时间紧迫,1000多号中国技术工人从国内紧急飞到肯尼亚,少说得坐满三四架飞机,落地即投产,奔赴前线。

人到了,更多的问题也摆在了眼前。在连猪都看不到的乡下,每个营地几百号人的吃住都是问题。受材料短缺和工期紧张的限制,工人们全部都睡在紧急搭建的流动帐篷里。这些帐篷不防虫,遍布沙漠的透明小毒蝎经常会钻进来叮咬工人。没有时间和设备打水井,真的断水了也只能接天上的雨水喝。同年四月,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公司副总经理秦庭翔来到营地视察,杨嘉只能用白天接的雨水煮了一碗泡面算是招待。

回忆起这些,杨嘉拍着胸脯,这种苦,只有中国人才吃得了。

500

▲ 没有桌椅板凳,现场工人全部蹲在空地上吃饭。(来源:《中国投资》)

险象重重

山区里,陌生人比野生动物还危险。

肯尼亚为总统议会制国家,设有郡县。但在远离首都的郡县还保留着部落统治。肯尼亚大大小小42个民族,在山区里割牛饮血的部落还保留着相当彪悍的民风。在桑布鲁郡,桑布鲁族和图尔卡纳族是死对头,经常发生流血事件。

“随随便便一个放羊倌手里就有一把AK47。”杨嘉反复和项目上的同事说,不能自己一个人行动,不仅有可能被野生大象踩踏、被豹子甚至狮子叼走,还有就是教育和思想相对落后的但手里持有致命武器的部落村民。不同部落之间经常一言不合就开战,人人皆兵,手里有枪,流弹满天飞。

杨嘉一辆同事的皮卡运输车在往返项目和营地途中遇到突发部落之间的枪战,飞来的流弹直接打碎了皮卡车的挡风玻璃,留下两个弹孔,右轮中弹泄气,整个车停在半路无处躲避。项目部马上启动紧急救援,通过卫星电话报告所在位置,联络当地警方第一时间赶往事发地,成功解救被困员工。

500

▲ 中肯工人班组开工前开现场会议(来源:《中国投资》)

作为外来者,如何在项目施工期间和当地部落保持和谐共处,杨嘉也是花了很大一番心思。通过业主来协调是一方面,在现场实地,更需要杨嘉灵活应对和处理。他一方面采用本地招聘的方法,每到一个新营地就在当地村落中招聘工人,累计创造1000余个本地岗位,为村民们提供稳定的生活来源。

另一方面,杨嘉从内罗毕高薪聘请有孔子学院或中国留学背景的肯尼亚高级翻译,作为中国管理者和当地工人间的桥梁和润滑剂。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本地翻译能够较好地理解中国工程企业文化中“抓紧干”的含义和集体主义协作的重要性,在向本地工人团队传达工长施工任务时能够以更贴近本地文化的方式进行传达,减少彼此间的误解。

与本地居民打交道期间也不乏趣事。在驻扎绿洲南霍尔(South Horr)区的那段时间,当地人口相对来说要多些,营地离镇子不远,一到晚上就有人向杨嘉他们的营地里扔石头。杨嘉赶忙联系警察,要求加强安保,怕是有人想要强闯营地。当地警察来看了一圈,笑呵呵的对杨嘉说,扔石头的不是别人,正是镇子上的小孩子。他们看到中国人来,想喊你们出来玩。知道真相的杨嘉哭笑不得。

500

▲ 鸟瞰南霍尔无人区营地(来源:《中国投资》)

中国技术惊艳当地社交媒体

根据肯尼亚该区域极端困难的建设条件,杨嘉在考察后便决定从国内采购10架工程专用无人机用来嫁接电线。这一技术受到了本地媒体的大量曝光和关注,直呼这些无人机“拯救”了肯尼亚政府免于支付上千万的罚款。

但中国技术在海外也并非是一帆风顺。在前期设计阶段,项目部向业主提出使用中国技术的核心部件,效果和性能与西班牙公司所用的欧标部件不相上下。但出于保守考虑,肯尼亚能源部还是建议贵州电建在施工中仍继续使用欧标零件。

500

▲ 项目部大胆尝试“无人机放线”技术,实现科技跨越障碍物,快速放线,大大缩短了建设工期。(来源:CRI行走非洲)

这虽然是个小插曲,但引发了杨嘉对中国公司落地海外可持续性的进一步思考。中国地貌丰富多样、气候多变,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已经沉淀出能够抵抗极端天气、甚至性能和公用超过欧美标准的配件技术。但大部分非洲国家不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不了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受历史因素和文化差异较大的影响,在缺乏有力成功先例的情况下,与“欧洲标准”相比,“中国标准”“中国设备”想要取得所在国的认同仍需要更久的时间。

此外,中国电建集团东南非区项目监管处处长孙晓宾提出,驻扎海外的中国企业应注重所在国的自身长期发展目标,除承建项目外能够在城市的发展和规划中向所在国政府提出中肯的建议。真正实现分享和传播中国技术和自身的发展经验,多做惠民惠国的具有社会发展意义的民生项目,认真践行“做一个项目,造福一方百姓,交一片朋友”。

结语

被杨嘉口中的深入无人之境带来的冒险感深深吸引,2月末我也驱车自驾来到了图尔卡纳湖。进入图尔卡纳湖区界内,开到湖边才见得到零星的几间聚集的草房,四周没有电线,没有农田,只有脚下被烤的滚烫的大大小小的火山石,石缝里长出的完全枯黄的干草,以及贴着岸边裹着石头棱角刮起的风。我在这度过了酷暑和大风并存的难耐的两天。

离开罗杨加拉尼的清晨,湖边的一个茅草房里走出一个身着蓝色校服的小女孩,看起来也就是八九岁的样子。她独自一人背着书包,顺风风向,从湖边的家走向镇中心的铁皮房学校,大概有一个小时的路程。风吹着她的裙子将整个人都包裹了起来,小皮鞋走在不平坦的岩石路上,举步维艰。

500

▲ 图尔卡纳当地的儿童(来源:图尔卡纳湖风电场项目官网)

和南部经济区相比,图尔卡纳人像是被遗忘的土著。可火山岩地下的石油和矿藏又在提醒着。这片土地上的人应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

图尔卡纳湖的西侧,一条经由高速连接图尔卡纳西侧洛德瓦尔镇的公路正由中国承包商紧锣密鼓的建设。在非洲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地区,中国企业若是能利用自身发展经验的优势,在向当地政府履行工程建设服务的同时,也能提供周边方案改善该地区自身发展的内部问题,将显著的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服务价值赋能,树立更负责任的海外企业形象。

(文章来源:《中国投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