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一批人的经历,体现了我党从“知识分子俱乐部”转型的阵痛

【本文来自《“知识分子”太宽泛,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该标签化,也不该把人性的复杂给简单化》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周末123

    说陈独秀骨子里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并无不妥。

    标签也不是随便贴的,是从他的长期表现来看的。

    陈独秀其实已经超越了自己,要说他的出身,其实他是封建阶级知识分子,陈独秀考的秀才是八股秀才,八股秀才含金量是最高的,也是最难考的。相当于今天大学生里的985学校毕业和普通大学毕业的差别。

    但是陈独秀在中国还有皇帝的时候就在为国家的富强找出路,当时世界列强都是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有反封建的需要,这个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也是急需的,资本主义制度相对于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来说,还是先进的制度。

    但是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陈独秀的优秀之处正是能在乱云飞渡,各种思潮混杂的形势下,敏锐的捕捉到了最适合中国的药方-----社会主义制度。

    但是陈独秀的优点很突出,缺点也一样突出。

    无产阶级革命遭受到的残酷性,超出了他的想象,也超出了他的能力。

    说陈独秀骨子里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看他一贯表现。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他处理得好,那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处理不好,那就可能成为“右倾机会主义”或者其他的什么主义。

    作为一党之首脑,责任之大超乎想象,路线一旦错误,千千万万的人人头落地。

    中国共产党最讲“实事求是”,|只看疗效,不看广告。

    所以才有这么一种定论,毛教员的地位是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形成的。

    毛教员总能在无产阶级革命最危难的时刻选择最正确的道路,这个不服不行。

    说了那么多,总之,陈独秀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早期的贡献那是实实在在的。

说好听一些,陈独秀一批人的悲剧其实是我党从“知识分子俱乐部”到“列宁主义革命党”转型的阵痛。

同时代稍微早之前,在第二国际也有伯恩斯坦一系“渐进改革”和列宁系“秘密组织”之争。但是在革命环境更残酷的中国,这个分野进程显著加速了很多。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