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里的情节我都亲历过,但真实的扶贫更困难【大师计划·黄平01】

文 | 黄平

引:

观视频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叫黄平,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研究工作,到现在为止已经做了30年的研究了。

500

40年前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由体力劳动者转为脑力劳动,但前面那些年主要是当学生,我是做硕士研究生的时候,考了费老(费孝通)领衔的社会学的硕士研究生,他当时是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所长,也是第一任的所长。

500

那么来到我们社会科学院正好是1991年,这30年前面15年我是做社会学的研究,主要在中国从事农村发展的研究,当然也包括城乡关系,农民工。后面这15年是主要在从事美国与欧洲的研究,最近这两三年又转到我们自己的台港澳,尤其是香港研究来的。

今天回过头来,既很荣幸,也很骄傲,乃至于我也可以说走过的绝大多数地方是用脚去写论文的,因此与书斋里面这种学术相比,可能90%的学者还没有我这个机会,能够到基层。

可以说祖国的以省为单位我都跑遍,那包括我们自己的台港澳地区,那西南西北跑的更多,那云南、贵州、内蒙、甘肃、宁夏这些都一次一次的跑到那种地方去调研,而且每次不是3天5天走马观花开个座谈会就回来,而就是叫参与观察,实地调研,住在村里一住至少好几个月。

我记得最长一次在青海,叫跟着牧民牛羊吃草吃到哪他帐篷也到那,我也就得跟到那,这一跟8个月就过去了,由于没水,我这个人也是一生以来第一次天然的这个胡子长到了,回到家,家里人都不认识,认识多年的系里的同事说怎么都像卡尔·马克思一样,胡子拉渣的。

500

我这次回来开两会,隔离期间除了看专业的书,就有点无聊嘛。我的家人就告诉我,你看有一个好的电视剧,一方面是正能量,一方面艺术上,包括演技上,一些小演员演的既很投入也很真实,还挺感人。而且要看那个叫方言版的《山海情》。

500

结果我一看电视剧里反映的事儿,其实就是几十年前,我比它稍微早一点在固原做的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事,当然比它多一些复杂一些。

真实的扶贫有多困难

今天叫扶贫,那会儿叫发展,就是随着整个国家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把边远贫困老少叫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提上日程,而那种地方首先是要解决吃饭穿衣,就是从极端贫困中摆脱出来,那解决吃饭穿衣就是发展生产,那么这个发展边远贫困地区老区,宁夏是这两个都占了。

500

宁夏曾经也是我们陕北红区根据地,毛主席写那个《清平乐·六盘山》就是在那里,那当然也是民族地区,也是贫困地区或者是极度贫困地区。直到去年(2020年)我们全面脱贫,固原、西海固才彻底摆脱了这个贫困。

500

西北最大的特征就是干旱,缺水,叫黄土高原,那儿无论是陕北还是宁夏,包括甘肃,老百姓真的是住在窑洞里。进到老百姓家里确实没有多少东西,一家两代人甚至三代人,就那么两件衣服,甚至什么几代人穿一条裤子,谁出门,所以就穿上这条裤子,这种现象都是有的。

500

那会已经开始有城里的支援,零零星星、时有时不有城里人把自己的旧衣服旧鞋来支援,那村里也能看到同一双鞋,哥哥穿着左鞋,弟弟穿着右边那只也知道这种情况都很常见。

所以国家发展最重要想的就是把边远老百姓,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地区的山区里面的贫困人口,从这个缺衣少食中解脱,解决吃饭穿衣这个问题。电视剧毕竟只能捡最简单的说了,早一点就是当时还没有对口支援,《山海情》已经有福建来支援,帮助当地老百姓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500

想要提高收入却受限于极端环境

想要提高收入水平,种植也好,副业也好,养殖也好,发展这些。但实际上当时一个基础条件差,路、电、气、水都谈不上,或者极端困难。

于是就像电视剧里有这个移民,就把固原的,西海固的,往银川那会还只能在自治区内,就在宁夏自己往银川周围来移,也像电视剧一样,但是我们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移了,又回去,回去又移过来,因为确实移过来的时候,滩涂,盐碱地,他种植条件很差,长不出粮食或者很少,这个产量很低,劣质的,老百姓种个土豆都不行,又回去了。

500

外来的项目也没有国家项目,援助的项目,捐赠的项目,慈善的项目都谈不上。所以费了很大劲去帮助,无论是传统种植业,还是新介绍那个副业,包括我们也从外面的地区甚至国家找一些新的水果,介绍他们种植,或者种了以后没有市场或者都种,它价格就掉下来了。

再到养殖,养殖又出现什么问题,大家都养。一个是市场价格上不去,都养了多了,它价格就下来,因为和外面的贸易没打开,只能在本地生产、本地养殖、本地销售,本地消费。

没有找到因地制宜或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式

第二,有些听上去对收入有所帮助的,实际上是破坏,或者是不具备可持续性。出现过叫过度放牧,就我们那个草场他一亩草,一个单位的草,你要保证这个草的生长,它的承载量是有限的,但大家不懂,就以为反正养越多越好,结果羊很快就把草吃光了,草场又退化,甚至荒漠化、沙漠化、盐碱地化,所以不但是经济上的收入预期没达到,还破坏了那个生态。

500

对个体的一家一户的老百姓来说,他没这个概念,他不会去算整个草场退化了,大西北的沙漠化了。以及整个中国西北缺水,这个地方究竟适合发展什么?这样一些包括外来引进的经济作物,也可能在南方的省水源充足的省,地多的地方没问题,比如说柑橘,那在西北地方也许不但柑橘没种出来,反而把水吸干。它一棵树就是一个抽水机,挥发,他把地下水反而给抽走了,挥发在了日晒下。

整体经济、基础设施水平较低

那么这种情况下提高收入其实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包括所谓引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理论上听上去都很好听,做起来其实是真的是一个地方一种困难,一个困难,要用一个特殊的办法去解决,或者一个地方多种困难,但不同的地方像西南和西北就很不一样,西北是缺水,是最主要的。

那西南当然是山高路远了,这个交通不便了,基础设施差了,与外界隔绝了。贵州云南是最典型的,那藏区当然还有就是海拔高,这海拔一高很多,我们想象的可以发展的东西实际上就发展不起来,连人的体力、精力都是受影响的。

如果再有冬天的这个冰封雪冻,他必须要等到开春,而且那儿的开春比我们晚,那个羊才能放到夏季草场,春季草场,封着的时候就不可能。这种情况下提高收入其实还是一个很遥远的梦。至少从我的调研显示,如果整个国家没有给它提供基础设施,没有给它根本性的改善,如果外部的经济或者我们中国南方也好,城市的经济没有起来,就无力拉动、影响、辐射它。

授人以渔,教育扶贫

所以在这种地方,你就要找别的办法来发展,那最容易想到一个事,就是通过教育来扶贫来改善个人的命运。那么当地的孩子看得那么小,就失学了,就中断了,就回去搞生产。

500

他如果完成了基础教育,甚至是初中,九年义务教育的话,不管他以后是就地发展,还是要搞传统的养殖业、副业,或者种植、养殖甚至小商业,来学习南方的乡镇企业,那他至少有文化、有技能、有知识,他能够有眼界,他的思考就可以培养他的能力建设,那么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入口。

500

所以这样把直接拉动经济,提高收入,又慢慢转移到确保9年义务教育。村这一级、民族地区、山区至少确保6年,别读完三年级完了就失学了,就中断了。

国家很重视教育扶贫,通过教育改变个人的命运。希望工程成为国家的这个项目,一个县有一个专职的负责教育的副县长和副书记。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收入最有保障是老师,连医生都做不到,干部更做不到。

500

因此希望工程成了国家很重要的一个扶贫的这个抓手,所以它是三重目的。

既解决教育权利,义务教育让孩子们学文化学知识;二也是从长远来说解决他今后的发展。第三,在当地的教育相关的社会组织,是一个很重要的凝聚力,学校是最重要的凝聚力。

教育是长期工程,短期内无法改善贫困现状

但是对于那个偏远尤其山区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路途遥远的困难,有些孩子甚至确实因为山区路途崎岖,孩子小,摔倒的、摔伤的,就摔到那个上学路上。

500

有一个叫所谓机会成本,就是说虽然学费不交了,甚至书本费民族地区也免了。但是我如果要在乡或者县住校,和原来就在村里上学,差别很大。在村里上学晚上是可以帮着妈妈、爸爸干活的,甚至中午都回去做个饭挑个水劈个柴,晚上再带个妹妹,就是帮着干很多没有计算作经济活动的家务劳动,甚至一些田间地头的,至少收玉米的年代你可以去收,收土豆的时候你可以去帮着收。如果住校,因为远嘛你就回不来。

第二就是可见的经济成本,学费免了,书本费免。你住校,吃饭穿衣你得付,在经济上也是一个压力。

教育扶贫至少短期内尤其对一些特别困难的家庭,甚至出现家里孩子上学的孩子越多,这个家越困难,负担越重,越捉襟见肘,越甚至欠债,当然父母也看到孩子能考上也高兴也骄傲,但实际上家里有三个孩子上学这一家真的就是困难的不得了。

客观上农村的孩子个人还是能改善的。我们国家的大学生里农村来的孩子还是最多的,但是实际上这些孩子的发展,不管他学了什么专业,那也是在发达地区求生存求发展,真正回馈他的县,他的乡,他的村,他的家是很难的。

500

他成功可能把爸爸妈妈接出去,那不是9年以后,12年以后就是20年以后的事,30年以后的事,或者至少20年以后,也许每个月能往家里寄钱也好,过年的时候能回来,但是直接地说教育扶贫的效益在民族地区也是非常有限或者非常困难,推起来也很困难。

因病致贫现象非常严重

如果教育扶贫短期见不到效果,能不能减少开支?就总收入还是那么多,但我减少支出,我们西北由于缺水,很多由于因为水的短缺以及由于有限的水不干净,得皮肤病到消化道的病的人很多。

我算过只是某一家三个男孩子,只是夏天那三个月,一个月闹一次肚子,宁夏也好,甘肃也好,陕北也好,都是大概这个情况。要到乡医院治疗一次,10块钱。三个男孩,每个人一年三个月三次三三得九,那一个家庭就90块钱出去了,而90块钱那个时候对于我们农村的家庭收入来说什么概念?有些住在窑洞里的老百姓,到过年的时候,过年前手上能有100块钱都不错,这就是家里很大一笔开销。

改善饮水卫生,减少开支

那一年我不能提高收入,但是我却能减少开支,而直接减少开支的,就是改善饮水,当然同时也改善这个卫生条件,包括所谓的厕所。

因为夏季的降水比较充足,所以我们用的一个土办法,就是把夏季的雨水储藏起来,尽量确保一年的饮水。把窑洞的顶层用水泥或者三合土变成一个接水器,然后通过几道像管道一样的接通到庭院里的一个大水窖,水窖当然也用水泥确保它不至于渗漏或者污染。

500

然后雨落下来到了屋顶,经过几级的这个粗沙细沙,最后过滤储存在水窖里的水,也只能保证饮用水,浇灌还不敢保证。玉米土豆这个不敢保证,但是人畜的饮用水,畜也包括家庭养的那些鸡,甚至家里的羊的饮用水,一个是水源水量够了,第二水质还有保证。那第三更重要就是节约,原本每个家庭需要一个到一个半劳动力,每天跑很远去挑水运水的。

以至于90年代中期吧,当时的我们最高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还亲自把这样的事,就把原来扶贫叫做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还亲自加了一条叫有清洁卫生的饮用水。

就是我们这个扶贫或者减贫或者摆脱贫困,尤其农村的绝对贫苦,可以说1949年一建国我们就开始了。但是和国家的经济实力,政府的财政能力,以及大家对贫困的这个认识也相关。所以前面30年1949~1979也做了大量的今天叫做扶贫的工作。但是国家真正见比如说建扶贫办,然后把扶贫纳入“5年规划”,那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个标准我们也是不断地调整或者说提高。

500

扶贫是一个长久的过程

今天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一个是国家更重视力度更大,各级甚至是硬指标硬任务考核,另一个当然也有国家财政能力提高了,经济实力提高了。贫困地区在前面70年的基础上已经越来越小,原来是整个县都是贫困县,整个地区一片片的,西南西北几乎都处在贫困状态。

中部还有那么多,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长江沿岸也有很多的,黄河沿岸就更多了。但是随着这个推30年改革下来,村里50%甚至70%已经不再贫困,那最近这10年是在原来这个基础上要彻底解决最后剩下那几块。

500

所以第一是要精准,干部任务到人,每一个人连续负责精准的贫困户,你得负责帮扶,对口一对一,这样就比《山海情》福建对宁夏还要具体,就是你这个人要对哪几户。

第二要彻底解决。就不在于是说项目来了,资金来了,政策来了,我们的好日子来了。过几天项目没了,资金没了,人撤了,我们又返贫了。就是这个解决贫困是从根上解决,不是一时一时给点钱吃完又完,还是贫,要帮助他的发展。

第三精准到人、精准到户,但不是说把贫困问题理解为个人行为,是社区社会全村乡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发展副业,是因地制宜,找到最适合发展的引进的项目。

500

最早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种什么亏什么,就在于整个国内市场没有打开运输、交通、贸易,所以就当地种了当地卖不出去烂掉,水果就很容易烂掉,储藏手段也没有,就产供销也不是一条龙,所以就是种什么亏什么。

亏了,今年亏了明年就不种了。原来出现今年种这个过两年又种那个,一阵一阵的风,就没有持续的发展,没有可持续的概念。信息也是很重要,就是我在江西看上去地图上离广东也很近,却不知道广东它需要什么,也运不过去,没有京九铁路以前全运不过去。

打通信息网络、物流运输

所以那句老话,要致富先修路,很大程度上我们国家是先投入基础设施。后来贵州也好,云南也好,那种山区原来都不可想,我们先把路修好,刚修好没有经济效益的,都是国家政府投财力,这个完全靠私有化,就是不可想象的,谁也不会投,因为没有马上的经济回报,3年5年也看不到。

但随着路起来了,电通了,水通了,然后当地的生产也好,生活也好,和外界的信息联络、物联、贸易链全部打通,它就成了城市消费的一个生产基地,甚至是对口。像安徽和上海就是直接对口,我们生产的东西,包括养的鸡鸭蛋都是新鲜的是有机的,是无化肥农药的,就直接供应到上海的超市。

500

嵌入产业链 有自我发展能力

这个阶段就是说从最早只解决赤裸裸的赤贫,又叫绝对贫困,而且绝对贫困只解决糊口,解决吃饭,解决温饱。到后来找到自己可以发展的产业也好,企业也好,生长点也好,因为没形成全产业链,但是成为整个产业链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再到最后是整村整片的起来了,这个起来就是它有自我生产、自我修复、自我发展的能力了。这样就是随着资金就算没有了,这个阶段过去了,他自我生长能力也具有。

500

找到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

当然第三就是现在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包括健康,包括环境生态,就不是为了发展就去把那个沙漠化了,就过度放牧了,或者是掠夺性的开发,甚至还要保护环境来换取发展,就健康把它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青山绿水放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后本身的发展机制成了我们真正解决贫困的“金钥匙”。当然制度配套的政策配套了,什么城乡联动了,这些都是变成不只是说贫困就是人家贫困地儿的事。

500

等这些地方过5年回去看过,10年回去看,有最多的都是二三十年了,那确实今非昔比,也是很欣慰,中国这40年这个实践太丰富,而且各地的发展探索的路子也都不一样,其中很多东西还有待我们做研究的人去提炼。现在其实正在提炼,因为刚刚完成了全国的彻底脱贫攻坚,所以大量东西我觉得还没有提炼,或者还有待再提炼。

500

实践无比伟大,理论有待提炼

实践无比伟大,现实理论还有待总结,尤其这个发展理论、贫困理论,中国是对世界的反贫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的,但是怎么把它提炼出来?现在能说的无非就是我们是最大的人口规模,最快的速度,最低的代价,然后越来越高的脱贫标准,现在实际上是高于联合国和世行的标准,在不断地减少贫困人口同时还带来了发展,不只是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甚至有清洁水,还带来了发展。

同时不同于西方早期的资本主义式的发展,它不是掠夺型、侵略型、殖民型或者矛盾对外转移型,不是那样;也不是在早期发展中,像有的早期以国家为单位,很多发展是起飞阶段反而是贫困增加的。我们反而是随着经济起飞,贫困也在日渐减少,甚至摆脱了彻底贫困。

现在能说出的就这么几条,但是还有待提炼,比如说“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最新的发展理念,以及所谓发展中的全面发展,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还可以再提炼。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