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看了一部刚刚上映的俄罗斯穿越二战片,觉得有些话想说

本来是在网上东翻西找,随意浏览一些网页。

结果无意中看到一部俄罗斯2018年的穿越二战片《国界》,又名《激战阵线》的片段演示和剧情简介。

看看还行,就在网上搜了一下在线片源。看完后,颇有感想,想再看看有没有他人的相关评论。

搜索后才发现,原来这部电影居然是昨天才以《边境迷雾》的名称在大陆上映的。

详细剧情就不说了,类似某位观网网友设想的“公知穿越回抗美援朝时期受到灵魂触动”的剧本架构吧。

我不是什么军事或者电影方面的专业人士,所以也给不了什么专业的评论,但我觉得至少这部电影是用心在拍的。

片里但凡有专门提到的人物或物品或细节(有时偶尔得靠机械降神般给出提示,但极少),总能在后续里看到对应的结果。而不会像我们有些电影花了十几分钟精雕细琢了某个桥段,却在后面再也未曾有出现过。

再说到人物形象描写,因为也是类似多场景切换的原因,所以主角以外的其他人物的描写并不算多。尽管如此,你看完整部电影后,很可能记不清那些人物的名字,但你绝对会对每个能有配角戏份甚至龙套戏份的人物印象深刻。

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靠得不是演员飙戏或者台词出彩,而是情节本身就是完整流畅且有足够的张力(所以相对而言,片中第三部分/场景的就略显寡淡一些)。而我们现在很多影片,情节或者故事或者干脆说剧本就是磕磕碰碰,存在硬伤的,所以才需要用演员的表演以及“专业”的服化道来修饰。

或者说白了,那些专业人士看重的东西,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可能并不重要。

会有人认为《上甘岭》里的美军都是“假洋鬼子”,就是服化道不行吗?或者认为影片将黄继光描写为他是牺牲在战役反攻时期,和他实际是牺牲在战役初期尚未转入坑道斗争时的史实不符,就是历史性不行吗?

为什么这些地方的“破绽”或者“非史实”即使被观众发现了,也能被观众接受或认可?这是因为观众知道这些服化道的缺陷不是影片主要的关键,不会影响剧情的发展;观众也知道,这些“非史实”的剧情都是有史实来作为支撑,而非无中生有的戏说(甚至自标为历史)。

回到这部电影本身,我个人觉得最有冲击力的是第一部分的结尾,不甘被俘的苏军战士们在地下室集体开枪自尽。但台词一共就两句,“结束了”,“有人反对吗?”,众人的眼神就此达成一致,在对爱人的不舍/对即将离开人世的惊惧中完成了迟疑但又坚定的行动。

如果拿镜头语言反映的人物形象来说,那么我觉得这一幕和《大决战(具体哪一部我记不清了)》里国民党军军官在类似的情况下(被解放军包围)持枪扫射通讯室女兵的镜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都是选择死亡,苏军战士是镇定地去面对,国军军官却是崩溃地去面对。通过镜头语言,观众能很直观的感受到影片所想表达的。

最后,有人觉得穿越题材就是历史虚无主义,而我觉得如这部电影一样,穿越题材本身并不天然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关键还是看导演/编剧/出品人想用什么方式去讲述故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