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导条约》让美国吃亏,那里根签字咋笑呢?

一个周末的时间,有关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的消息经过特朗普总统的亲自确认,一下子从之前美军和政府高层某些官员的“建议”或者“讨论”上升为国家政策。尽管各方都将美国退出《中导条约》视作冷战后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巨大变化,但特朗普敢想敢干的性格,却让各方都毫不怀疑这一变化发生的可能性。

500

▲ 说得出、做得出,这就是美国总统的范儿

有关《中导条约》的主要内容,各家媒体在报道的时候都做了简单的介绍。最浓缩的说法,就是美苏两国约定销毁并不再研制和部署射程500-5500公里内的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美国的退出,则意味着当最终正式完成相关手续后,美国将能够重新研制和部署这一系列的武器。

500

▲ 再也不用看着朝鲜干着急啦

这里的关键词中,一般主要关注的是所谓的“中程”这一导弹射程,但其实在条文之下,《中导条约》其实有着许多的“潜台词”,而正是这些需要考察《中导条约》出炉前后历时背景的“细枝末节”,某种程度上才是理解这一条约在当时以及今日对美国的意义的关键。

500

▲ 这其中很著名的,就是“战斧”三兄弟的不同命运

《中导条约》里规定的导弹其实分两种,一种是射程500-2000公里内的中短程导弹,一种是射程2000-5500公里内的中程导弹。这其中,中短程导弹因为射程不远,加上当时军队全面大打核战争的思想,这类核导弹虽然使用级别还是挺高(苏联是方面军和集团军一级,美军则是在驻欧美军直属),但在作战使用上是以战区目标和前线支援为主,既能使用常规弹头,也能使用战术核弹头,属于陆军部队远程战役支援火力的一部分,属于战术核武器范畴。苏联大名鼎鼎的“奥卡”弹道导弹,以及美军同时期装备的“潘兴”、“潘兴I”、“潘兴2”弹道导弹都属于这一类。

500

▲ 近处的“奥卡”就是这样的导弹

至于射程2000-5500公里内的中程导弹,在性质上与中短程导弹就完全不同。这些导弹完全是以战略核武器的面貌存在的,在当年也不存在什么“核常兼备”的想法,其使用门槛也并没有比美苏之间的洲际导弹低到哪儿去,因此其战略敏感度要比前者高得多,在历史上的变化也就更大。《中导条约》之前,欧洲的中程导弹大致有这么三个不同阶段。

500

▲ SS20就是单纯的核导弹,不存在什么更文明的用法

在1962年之前,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美苏的洲际导弹数量都十分有限,为了尽可能地投射更多的核武器到苏联,美国在南欧、土耳其都部署了射程可达苏联本土的中程导弹。苏联虽然也部署了对应的中程导弹,但同样的中程导弹,美国人可以袭击苏联的核心城市,而苏联只能揍一顿美国的小弟,怎么想苏联都吃了大亏。这也是为什么苏联在1962年要冒着巨大的风险把中程导弹运进古巴的原因(其实际的思路都是一样的)。作为解决古巴导弹危机的交易条件,1962年美国答应秘密撤出了部署在南欧和土耳其的中程导弹。

500

▲ 但从古巴危机看,苏联虽然脸上无光,但是里子还是赚到的

在1962年到70年代,虽然法国在这一时期将本国的陆基中程弹道导弹投入现役,但由于苏联中程导弹只能威胁到欧洲,不如洲际导弹来的有意义,美国也将弹道导弹的精力投入到了隐蔽性更强的潜射导弹上,所以这一时期的欧洲中程导弹在型号和数量对比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500

▲ 潜射弹道导弹隐蔽性更好,理论上可以机动的范围也更大

但随着70年代苏联国力的增强和勃列日涅夫在欧洲地区重新转入攻势,苏联在这一时期开始集中部署新一代SS20中程导弹,作为一种使用三用车机动发射,装备多个核弹头,命中精度达到400米,射程覆盖整个西部欧洲,1小时内即可完成展开发射的先进装备,SS20的性能比50年代末、60年代初那些液体弹道导弹要先进得多,也引发了美国和欧洲的“内心恐惧”。在行动上,美国人的对策则是部署了新一代的“潘兴2”战术弹道导弹和陆基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

500

▲ 射程的话,还是“战斧”远一点

当时无论是“潘兴2”还是“战斧”,严格意义上都不是和SS20完全对应的武器,而美国在研制和部署更多的武器也没有什么内心压力——原因还是那条“同样的中程导弹,美国人可以袭击苏联的核心城市,苏联只能揍一顿美国的小弟”的道理。但此时经济已经起飞,在北约内有相当发言权的“小弟”法德两国却不这么看,因此在他们的倡议下,北约理事会通过决议,敦促美国与苏联就相关议题进行谈判。苏联也是没有障碍,一边在1981年开始与美国谈判,另一边也开始研制并准备部署本国的陆基远程巡航导弹RK55。

500

▲ 东风吹,战鼓擂,正常的毛子怕过谁

这谈判开始的时候,欧洲希望的是美苏不要继续部署更多瞄准欧洲的核武器,美国则希望借机削弱苏联的核武器力量,苏联则试图在尽可能多的保存SS20的同时,用这张筹码获得更多的交换利益,比如要美国不搞太空军事化,或者裁减在欧洲的军备什么的,在1980年初的准备会议上苏联甚至提出,让北约先放弃部署潘兴和战斧,再让美国批准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才能考虑削减SS20的事儿。

500

▲ 考虑到苏联在中程导弹上优势极大,一开始苏联并不愿意让步

这样的谈判从1981年开始到1983年底,两国举行了6轮111次会谈。苏联为了不削减或者少削减SS20,提出了“冻结方案”、“苏联北约分阶段裁减方案”、“同等削减方案”等好几个方案,底线是保留相当于英、法核弹数量的SS-20,同时与美国一起把其他在欧洲的中导学减掉;而美国也针锋相对提出了“零点方案”、“临时方案”等几个方案,前提是苏联必须全部削减在欧洲的SS20,美国可能取消在欧洲部署新的导弹。双方这个南辕北辙,结果自然是毫无成果而破裂。随后谈判直到1985年初才开始恢复。但是1985年3月到1986年的10月的谈判依然没有结果。

500

▲ 苏联试图让美国在太空军事化问题上进行让步

结果在1987年的2月底,苏联领导人突然宣布愿意单独讨论中导问题,并在随后的谈判中一退再退,并在当年的年底签署了《中导条约》,并且正式接受美国提出的“双零点方案”,在全球范围内消除美苏两国的中程和中短程导弹。从现在的情况看,苏联态度的迅速改变,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新任苏联领导人采取的全新的国家政策。

500

▲ 苏联的签字……和他们的领导关系极大

所谓的“双零点方案”,就是指一般关于《中导条约》里介绍的两国约定销毁并不再研制和部署射程500-5500公里内的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其中苏联销毁全部的SS20、SS23以及老旧的SS4、SS5、SS12等弹道导弹,以及刚开始部署的RK55陆基远程巡航导弹,总数为1752枚;美国则销毁全部的“潘兴2”、“潘兴1A”和陆基“战斧”,总数859枚。双方此后也不在研制和部署此类导弹。虽然冷战结束后,西方都声称是“潘兴2”的高性能让苏联接受了“看似吃亏”的削减方案,但实际上射程不足2000公里的“潘兴2”与射程5500公里的SS20完全是两个量级的武器,无论是装备规模还是使用等级上,二者都有着天壤之别。

500

▲ 苏联大量的新导弹也被迫销毁

但在实际执行阶段,美国海军的BGM-109舰射战斧被划定为反舰导弹而免于制裁,美军空军虽然放弃了空射的AGM-109,但射程同样超过1500公里的AGM-86则相安无事,相应的苏联的空射和海基巡航导弹也都不受影响。不过因为冷战之后两国国力的变化,如今美国已经是“战斧”包打一切,而俄罗斯类似的海基巡航导弹直到最近才在叙利亚投入使用。《中导条约》实际上只是销毁了禁止了美俄两国的陆基导弹部署和制造,因此只要美俄使用海基或者空基平台发射中程导弹,则所有的禁令理论上都可以轻易规避。

500

▲ 空投“战斧”不许可,空投AGM-86就没什么问题

正是因为《中导条约》的这种局限性,在冷战结束之后这么多年,条约虽然确实实现了发起的法德两国所希望的减少针对欧洲的核弹头数量的愿望,也确实抑制了两国研制中程弹道导弹的冲动,但两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却并没有因此停止发展,相反为了规避《中导条约》,美俄在此后都争相发展以常规弹头为主,也能携带核弹头的舰载、艇载和机载远程巡航导弹武器,不仅基本上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传统中程导弹的威慑效果,还具有更强的机动性和更好的灵活性。

500

▲ 这种变通的极限,就是22800这种小小的导弹舰

随着特朗普废除《中导条约》的决定,连最后的这一层禁令也将彻底消失。

- 欢迎关注 -

微博|@天真卖萌Bernard

微信|胡诌施佬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