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个点子:国家有计划的建立高端专业论文翻译团队,至少做个“跟踪词汇库”收录新词

【本文由“北方的大蒜”推荐,来自《好家伙。。。不再将英语设为高考必考科目???》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嫣然一顾

    对头。

    支持学英语的人,完全无视中国学生基数大的现实。因为人数多,那么多优秀学生出国发展,都没有影响国内的科研进步,说明在国家与国家竞争层面,不是人才比例反应竞争优势,而是总量竞争。

    我觉得对外语这件事,可以把小语种作为参考。国内目前的小语种学习,多数是从大学开始,影响这些小语种人才成才了吗?阻碍这些小语种国家与中国从科技到人文的交流了吗?没有。就拿我家先生来说吧,研究生毕业前学的都是英语,理科,后来工作需要去德国,有专业翻译,但是两三年后,包括专业在内的正常工作交流都没问题了。所以英语就是需要时现学都来得及。

    另外,中国学生基数大,注定太过专业的学科,只有头部学生才有参与深度研究的机会,那么不妨在大一大二进行科技英语的通识教学,到了大三,基本就能看出在专业道路上能走多远,如果做本专业的高端研究无望,不如专攻专业英语,成为即懂专业,有精通英语的专门人才,专业从事相关专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同传这些工作,还可以有时间做一些科普工作。让专业研究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业领域中。

    我不相信一个中国人看外文资料比看中文资料更高效。

非常赞成这个意见,很久就想说,很多人说前沿论文必须苦读专业英语,每个人都花大量精力去随时背和跟踪,不如国家有计划的建立高端专业论文翻译团队,专业跟踪和翻译新出现的专业词汇。如果不能对大量论文全文翻译,至少可以做个跟踪词汇库,把绝大部分新词都收集翻译出来,供有需要的人查词。也可以让读了论文但词汇库没收录的自行添加收录进去。

这样才能让更多的科研人员可以随时资源共享,以及节省大量的高端脑力去做无谓的死记硬背。爱因斯坦就说,有字典,他干嘛还要背?他不背记在书上的而是用来思考最重要的东西。

英语这种新词的垃圾造字法,不等于中国必须全国人都跟着做大量无用功。汉语相对英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全社会的信息交互非常及时全面,没有信息壁垒。无论它英语多晦涩的新词,用汉语一标就大家都一清二楚。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