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一下:人大重拳出击,香港选举怎么改?

3月5号,今年的全国两会,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全国人大推出决定(草案),要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王晨,在会上作说明时指出,近几年来,特别是2019年“修例风波”以来,“港独”势力通过香港特区选举平台、立法会和区议会议事平台,或者利用有关公职人员身份,肆无忌惮进行反中乱港活动,

极力瘫痪立法会运作,阻挠港府依法施政,还妄图通过选举,掌控立法会主导权,进而夺取香港管治权。这些乱象表明,香港现行的选举制度,存在明显的漏洞和缺陷,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完善,确保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

根据港媒率先放出的消息,这次改革的重点,一是取消区议会在特首选举委员会的席位,二是取消区议会在立法会的相关议席。注意啊,两条都是冲着区议会来的。大家一般在新闻里听到的,都是香港特区政府如何如何,香港立法会如何如何。港府大家都很熟悉了,而立法会,相当于香港的市议会,那从哪儿又冒出个“区议会”呢?

本期《消化一下》,我就来给大家扒一扒,香港区议会,这个“反中乱港窝点”。

老规矩,先说历史。这人一回香港,对英国殖民香港的政策,骤然转变。过去港英制度接近“港督独裁”,香港市民,一百多年都没有代议机构。结果麦理浩回香港刚一年,港英政府转手发布《香港地方行政模式》绿皮书,按照“英式逻辑”,准备建立民选机构,“制约”行政。英国这个操作,一方面是打算借“民意代表”,影响香港政治走向,另一方面,是靠“港人意志”对抗“主权”,“抵制一国,强化两制”,两者相加,香港回归就可以“形归实不归”。大不列颠,坏心眼多着呢。

区议会成立之初,是英国操纵的基层“民意机构”。80年代香港不到500万市民,分为18个区,英国“安排了”490个区议员。区议会写作“民选机构”,实际上1982年首次选举,490人里港英代表占166人,政府委任135人,只有132人民选。名义上是一万人出一个区议员。名为“议员”,其实就是社区代表,这些社区,比你收快递时填的“街道”还小一级。所以早期的区议会,是港英政府的政治工具,直到香港回归前,区议会才基本实现市民选举。

1990年《香港基本法》公布,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正所谓“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中央政府允许区议会继续存在,《基本法》九十七条明确定性,“非政权性质的区域组织......接受特区政府有关地区管理和其他事物的咨询,或提供文化,康乐,环卫等服务”。而香港基层行政,靠的是特区政府的管委会。翻译翻译,就是区议会对特区政府没有任何“强制权力”,区议会决议,反映的是市民意见,地区管委会参考这些意见,改善施政。

香港回归后,区议会确实在基层发挥了一定作用。特区政府2001年就探讨过区议会职能,让“区议员更多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2007年,港府还给区议会拨过3000万港元预算,拿来解决家暴,探访独居老人。2008年开始,区议会可以管理全港图书馆、体育馆等基础设施。

不仅如此,港府为了方便区议员展开日常活动,还给他们发钱,月薪3.1万港元,加上报销和津贴,每月有7万港元资金。社会矛盾不激烈的时候,区议员作为居民代表尚可胜任,日常监督基层行政,解决邻里琐事。而区议会可以照顾鳏寡孤独,给志愿者联系公共机构,或者提供技能培训等等。

如今,香港还是18个区议会,总计479个席位,平均每个区有26个议员。

区议会本职工作是咨询,提提社区意见,管管居民福利,搞搞社会活动,这些是区议员的正事儿。

这么看来,大家是不是觉得新版区议会还行?但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很多时候会“过犹不及”,在“港人治港”政策指导下,区议会权限逐渐突破基本法。香港回归后,解散了一批旧部门,部门职能下放,就给了区议会。2008年开始,区议会有了一定管理职能,于是把手伸向施政。自2015年以来,区议会开始影响香港特首选举议程。

前些年政改,不少区议员大出风头,提出了政治议案,区议会逐渐脱离“咨询机关”的定位。这些年区议会行为越来越“行政化,政治化,专职化,福利化,碎片化”,啥意思?就是把手伸到了不该管的领域。

政治的日常,是基于理性的公共决策。区议会制度相对孤立,准入门槛低,区议员一万人出一个,来源鱼龙混杂,这些“有闲的社会活动家”政治素养不高,人数又这么多。一旦掺和上政治议题,或者是境外势力主动渗透,区议会就很容易为外界“操控”,脱离民生,走向泛政治化,而区议员也会提出激进政纲,制造矛盾分化市民。这样说太大太空,给大家举个例子。

这届区议会479名议员,分了几十个派系,有民建联、工联会这种传统建制派,但更多的是民主党、公民党这种“一看就懂”的。甚至有“马鞍山守护线”、“北炮同盟”这种奇奇怪怪的本土派。政团名字逐渐泛政治化,说明区议会已经变质了。

往年,区议会有不少人没有竞争者,提名之后自动当选,

2011年区议会选举,76人自动当选;2015年,66人自动当选。2019年,时代变了,第一次没有人自动当选。经过本土民粹势力鼓动,一共452个议席,有1090个候选人争夺,平均2.41人抢一个席位。政治狂热下,当选议员越来越年轻,452个当选议员里,超过3成不到30岁,还有7个刚满21岁,明明区议员需要丰富的社会经验,可政治素人却大规模击败了资深派,想想区议会职能,这合理吗?难道香港青年代表,很善于调解邻里纠纷?

在这个背景下,区议会日常运转也逐渐脱离正轨。

去年5月12号,元朗区议会声称“有少女自称在荃湾警署遭轮奸怀孕”,抹黑警队,向警务处处长邓炳强"问罪",邓炳强披露最新案情后,揽炒派恼羞成怒,脏话辱骂邓炳强,最后竟通过所谓"临时动议","驱逐"邓炳强离开会议厅。6月11号,九龙城区议会讨论“停止实施香港国安法”、“谴责监警会报告不尽不实”。10月疫情闹得正凶,还是九龙城区议会,讨论“反对政府借健康码监控香港人”、“反对通识教科书强制送审”。“XX社区代表反对国安法”,听起来就很搞笑,但是“香港区议会反对实施国安法”,听起来就有政治味道了,“高大上”了。

香港特首由“选举委员会”产生,而区议会过去有近10%的话语权。这次改革,目的就是让区议会回归民生领域。2012年香港政改后,选举委员会共有1200名委员,分别代表38个“界别分组”。第一界别300人来自工商、金融界,第二界别300人来自专业界,比如中医界、医学界和高等教育界;第三界别300人来自劳工 、社会服务、宗教等界,

第四界别的300人来自政界,包括立法会议员、港九和新界区议会议员、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以及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的代表。

按照港媒消息,这次改革将1200名委员扩大到1500人,新增一个界别,里面包括全部港区政协委员和社团,以更好地代表香港社会。

同时取消区议会117个席位,让它回到原本的位置。而立法会方面,过去有70个席位,其中35个由地区直选产生,29个是功能界别,由各行各业的代表内部选举协商产生,剩下6个由区议会和超级区议会议员产生。而这次改革后,立法会议席增加到90个,取消6个区议会的席位,同样是为了限制区议会扩权。而改革之后的席位分布,还有待日后官方文件公布。

扒完了区议会,我们要说说观点了。全世界城市基本都有地方民意机构:东京都1400万人口,市议会127人;纽约市800万人口,市议会51人;大伦敦850万人,市议会只有25人。说到底,香港人口只有750万,有立法会妥妥足够了,并不需要近500人的“区议会”。过去区议会发挥一定的民生作用,而现在一路扩张,脱离了法定职能。

如今, “港独”势力借区议会制度搞乱港活动,我们就必须拨乱反正。还是那句话,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香港,是14亿中国人的香港。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多多一键三连,激励我们保持更新。最近新开了个人号@real谷智轩,我会在那里与朋友们进行更多的交流。我们下期再见!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