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打响前后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作战

 中野和华野作战役上的配合,这是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关于淮海战役中中野作战的研究文章中,关于打黄维、打宿县的很多,而从淮海战役打响的6日到开始打宿县前的12日,期间有六天之久。这个期间中野的作战情况文章中报道的不多。笔者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本文就是研究的一些成果。

割歼敌第四绥靖区刘汝明部于砀山以西,以调动邱清泉第二兵团西援(6日--8日)

    1948年11月5日,中原野战军1,3,4纵队东进至毫州至永城附近的会亭集、白庙和曹集、鄼城即毫东地区,九纵位于睢县东南。在此之前,军委与陈邓之间多次商讨中野配合华野的作战计划。由于敌情一变再变,中野的作战计划也不得不一改再改。5日2时,军委发出微丑电,就中野配合华野的作战计划进行最后一次讨论敲定。

    微丑电提出了“打宿县”和“打蒙城”两个作战方案,4时,军委又发出微寅电,增加了“打刘汝明”一个选项,要求陈邓选择。

    13时,陈邓发出微13时电,报告了刘汝明在商丘马牧集、蔡道口一带的敌情,主张“只要我们在三五天内解决刘汝明主力,则有利无害”。

    23时,陈邓又发微23时电,进一步说明了打刘汝明的理由,表示:“我们决心打刘汝明”。

    6日2时,军委发电,认为:“刘汝明两个军主力均在永城地区,你们决定打刘汝明,应直开永城地区,同意你们三五天内首先解决刘汝明的方针。”,但过了两小时后,6日4时军委再次发电:“微日13时电现已收齐,你们虞日发起打刘汝明甚好。刘汝明各部的具体位置当以你们所知为准确。”这说明军委放弃了自己对刘汝明位于永城地区的判断,同意中野开赴商丘围歼刘汝明。

    接到军委6日4时电后,陈邓发出“割歼敌第四绥靖区刘汝明部于砀山以西,以调动邱清泉第二兵团西援”的命令,并做出了具体部署:“一纵由会亭集向西北,以张公店、马牧集为进击目标;三纵由南向北,以牛王堌集为进击目标;九纵归一纵指挥,由西向东,以商丘为进击目标;四纵由西南向东北,以小杨集为进击目标。” 位于鲁西南的华野第三纵队、两广纵队,由北向南,逼近陇海路,协同中野主力歼敌。上述部署中,东有三纵占据牛王固这个军事要点,防止刘汝明东逃。南有一纵,西有九纵,北有华野三纵和两广纵队。这样对刘汝明进行了四面包围。另外,四纵位于位于陇海路砀山以西的小杨集,准备阻击邱清泉前来增援。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决心围歼刘汝明全军的作战部署。

    关于上述命令和部署,邓小平军事文选中未见收录。但在很多涉及这次战斗的文章中屡有引用。早在1985年,时任中野一纵参谋长的潘焱就发表文章《淮海战役中的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文章说“陈、邓首长当即决定,改主力东进为就地向北,割歼刘汝明部于砀山以西,并调动敌邱清泉兵团西援。“。时任中野四纵政治部主任的刘有光著有《淮海战役中的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一文,在牵制邱孙兵团一章中说到:“1948年十月底,我纵由郑州进至毫州地区,拟以商丘以东断敌四绥靖区部队退路,吸引邱清泉回顾。”。后来,柘城县博物馆馆长张天军在接受广安日报采访时就引用了这条命令。马国福的《淮海总前委在商丘》 商广网的《张公店战斗:打响淮海战役第一枪》等文章都引用了上述命令和部署。下面这幅淮海战役地图描绘的中野第一阶段作战路线也与上述作战部署是吻合的。这说明,上述陈邓的命令和部署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500

    中野各纵队遵命连夜开赴商丘后,却发现商丘马牧集并无敌人,只有原属五十五军的181师还在马牧集东南张公店一带驻守。原来,11月6日,刘峙已下令邱清泉向黄口撤退,刘汝明撤砀山车运蚌埠,181师受邱清泉指挥担任后卫掩护。原本181师完成掩护任务后应于6日撤出马牧集的,但师长米文和下令6日在商丘马牧集抢劫财物,致使6日晚不得不在张公店一带驻扎。

    这样,一个精心组织的围歼刘汝明的军事行动落空了。所幸还抓住了一个181师,使中野的行动不至于完全白跑一趟。根据敌情变化中野决定:由一纵为主围歼181师,华野三纵给予协助。3,4,9纵则东进作战。陈邓在7日20时电报里是这样说的:“我各纵于昨日午后开进,今日拂晓后先后进至陇海路以南,仅在马牧集东南发现一八一师,正围歼中。并已确实查明刘汝明五个师,系于六日经砀山,今日继向永城前进。……据此情况,我们决心以一纵歼击一八一师外,三、四、九纵决于明夜东进,如刘汝明尚在永城,则歼灭之;如刘向宿县逃,则乘势追至宿县歼击之,并控制徐宿线,调邱、孙来增援并歼击之。”

    应该说,从淮海战役一开始,有关刘汝明的军事动向情报一直在误导着我军。事实上,刘汝明的两个军都是经车运调回蚌埠的,但我军得到的情报却是刘汝明要经永城、宿县方向到蚌埠。因此,陈邓的主导思想就是在刘汝明向永城宿县运动过程中截杀那个根本不会出现的刘汝明。

    在陈邓发出这个电报以前,粟裕于午时发出了一个重要电报,这个电报提出“如中原军歼灭刘汝明部作战已经完成,则建议以主力直出津浦路徐蚌段,……截断徐敌退路,使李邱兵团不能南撤。“这个电报提出的建议标志着淮海战役的形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野作战的重点即将由西线牵制邱兵团转变为南线截断徐蚌路。也许是受粟裕的” 以主力直出津浦路徐蚌段“的影响,陈邓发出了第二个7日20时电报,在前次电报作战计划中增加了” 或不理刘汝明直出宿县“的选项。

    我们来看看在7、8、9日,中野各纵是如何作战的:

    一纵担任了围歼181师的主要任务,同时华野三纵的八师也从北面参加围歼。

    牛王固的三纵和商丘的九纵实际上成为了围歼181师战斗的预备队。

    7日19时半,战斗打响。8日10时,张公店守敌依托小学校和村东居民区,连续不断地向我反击。中野一纵首长考虑到一旅伤亡较大,二旅攻击受挫,即与在牛王堌集的中野三纵联系,调其七旅参战。中野九纵搜索营炮兵连亦受命由商丘赶来支援。至8日下午5时,全歼181师。

    位于砀山西南小杨集一带的四纵4个旅与华野三纵九师协作东进,7日就与邱清泉兵团交火。8日中午,华野三纵和广纵在砀山以西四十里陇海路北侧的唐寨于邱清泉46师发生激战,战至9日上午,敌向东撤退。四纵22旅、10旅8日清晨沿陇海路向东追击,8日11时在砀山东南杜楼地区与敌吴军45师后卫激战,歼敌数百人。四纵13旅包围了敌45师工兵营搜索营,45师全力反扑,双方激战竟日,9日凌晨,敌军主力向东撤退,工兵营被歼,搜索营与9日下午投降。经7、8、9日三天战斗,歼敌二千五百余人,解放了砀山。

    没有参加战斗的三纵8、9旅和9纵奉命于8日夜向永城、宿县方向开进。

由西线陇海路钳制邱兵团到不顾一切攻占宿县的转变(9日--10日)

    8日辰时,粟裕发出了著名的齐辰电,得到了军委的采纳,淮海战役作战方针正式发生重大变化。中野原来牵制邱兵团配合运东作战的重点目标正式改变为攻占宿县切断敌人退路的目标。从下面军委和陈邓来往的电报中可以看到这种转变的脉络。

    8日21时,陈邓发电通报中野作战态势:“我四纵今(齐)日东进在砀山东南已追歼五军四十五师数百人,并将工兵营搜索包围于黄道口,四十五师向黄口方向溃退,我继续追击中。刻我已令孙丁三纵向黄口徐州急进,协同四纵歼敌,炮兵连受谢富治指挥,我三九纵队正向东进。”。这说明陈邓计划的东进已如期进行,需要说明的是三九纵队是向永城方向进行的,而四纵是在陇海路上东进的。这显然与军委的最新方针不符,所以遭到了军委的批评:“四纵不应在黄口附近打邱清泉,而应迅速攻宿县,一纵在解决一八一师后,应立即去宿县。华野三、广两纵的任务是对付邱清泉,但应位于萧县地区从南面向黄口、徐州线攻击,以便与宿县我军联结。。”(军委9日16时电)

    然而,几乎在军委发电的同时,陈邓也于16时发电向军委报告:“我们率三、四、九纵队正向津浦线运动。”显然,陈邓发电时没有看到军委的16时电,电报仍没有提及攻打宿县的问题,所以军委于10日灰丑时和3时连发两电强调攻打宿县的重要性:“你们务须不顾一切,集中四个纵队全力攻取宿县,歼灭孙元良等部,切断徐蚌路。”

   可能是通讯时间差的原因,刘陈邓在没有看到军委灰日两封电报的情况下于10日13时发电报告军委:“我明(真)夜以三个旅进至徐宿线破路,三、四、九纵主力位于铁路或(西)侧山地相机打敌。估计我军进到徐宿后敌必由徐州宿县两点向我进攻”从刘陈邓的电报内容看,虽然接受了军委的批评,令4纵从砀山南下与三九纵队会合,进而向津浦路西侧开进,但没有接到军委灰日电报的陈邓似乎并仍然没有认识到攻占宿县、切断徐蚌路的重大意义,作战目的仅仅是切断徐宿间铁路,吸引徐州和宿县敌人进攻。

    3小时后,可能刘陈邓已看到了军委灰日电报,刘陈邓发出的16时电就完全接受了军委的意见:“灰日电悉:我们现在永城以北,遵命于明(真)夜南进宿县。另以一个旅明真夜赶到夹沟破路。”电报专门加上“灰日电悉”的字样,以强调是看到军委灰日电后才发出的电报。

      刘陈邓10日16时电报也表明:3纵8、9旅和九纵经8日9日两夜行军,于10日已抵达永城以北。4纵也按军委9日16时指示从砀山东南经过9日一夜行军,于10日也抵达永城以北。中野3、4、9纵会合于永城以北地区,离宿县只有两天的路程了。同时,华野三纵、广纵正在按军委9日16时指示由砀山以东向徐州西南方向开进,以进一步牵制徐州之敌。4纵22旅经瓦子口向夹沟车站开进,以切断徐宿线。至此,淮海战役打响前后中野配合作战就告一段落,下面就是打宿县了。

三 从“集中4个纵队全力打宿县”到“4个纵队宽正面扑向津浦线,夺取宿县”的转变(10日--11日)

    10日,中野野司发出攻占宿县的命令,中野3、4、9各纵兼程东进,10日抵达永城以北,一纵和3纵7旅也由张公店出发向宿县方向开进。至11日,3、4、9纵已抵达永城与宿县之间的青疃集、三堂、百善集、睢溪口、西二铺以西地区,一纵和3纵7旅也在开进中。但是就在中野命令正在顺利执行时,11日晚,野司突然召集各纵领导人速到野司召开紧急会议,因为敌情发生了变化。

    原本中野作战计划不但要攻占宿县,而且还要全歼驻守在宿县的孙元良兵团,。军委对此抱有极大的期望:“只要你们歼灭黄百韬孙元良两兵团,占领宿县及徐蚌段铁路,徐州就处于被我包围中,就可以准备第二步歼灭邱李,夺取徐州。”但是,原来准备驻守宿县的孙元良,11日上午刚到宿县就接到刘峙电令:立即开赴徐州。这样,47军和兵团部靠车运11日下午就到了徐州,41军也于11日晚连夜向徐州开进。这样徐州之敌一下子增加了两个军的兵力,华野的压力明显增大了,这对消灭黄伯韬非常不利。消灭黄伯韬是整个淮海战役的前提和基础,这个基础垮了,其他“切断徐蚌路”也好,“孤立徐州之敌”也好,都将失去意义。

    针对新的敌情,中野制定了新的作战方案:4纵、华野3纵、广纵沿津浦线宿县徐州段向北向东进攻,截击孙元良41军北上,钳制邱清泉李弥兵团东援;3纵及九纵一部攻占宿县县城;9纵主力和豫皖苏军区独立旅沿津浦线固 镇蚌埠段向南推进,阻止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北援;1纵位于宿县西北作为预备队。

    这个方案与原方案不同的地方就是,由原来“不顾一切打宿县”转变为“打宿县和钳制邱孙相兼顾”,而孙兵团离开宿县北上也为从打宿县总兵力中抽出4纵一个纵队追歼孙兵团创造了条件。于是中野兵分三路开始了攻占宿县和钳制邱李的战斗,12日,中野各纵先后抵达各自的位置。中野淮海战役中第二个任务--攻占宿县,截断徐蚌路的任务就此开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