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男人为女性产品带货是愚蠢的

作者:雷 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 / raistlin2017

01      
   

最近几天,李诞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沉浮了一把。

讲讲起因。

2月24日,李诞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了一段视频,为Ubras品牌的女性内衣进行带货。

500

带货文案中有一句,“一个让女性轻松躺赢职场的装备”,引发了大规模的争议与讨论。

不少用户质疑,“内衣和躺赢职场有什么关系?”“这明显是在讽刺女性”...

500

500

500

随后,有网友发现品牌方的其它转发中,出现了一些语义微妙的文案:“衬衫扣子崩老板脸上?”

500

持续引发骂声一片。

500

500

最终,该品牌与李诞先后通过微博道歉,并对一系列视频删除、下架。

500

500

02      
   

先说说这个宣传文案是不是有问题?李诞和品牌方被骂得冤不冤?

应该是不冤。

所谓“躺赢”,简单说就是“躺着也能赢”,附带含义是指,哪怕什么都不做也可以(靠抱大腿)胜利。

500

这个词出现在与职场相关的文案中,本来就有些不妥,似乎是否定了职场人本身的努力一般。

再看看这句“一个让女性轻松躺赢职场的装备”。

如果这件装备是电脑等职场上本来就用得到的产品,应该不至于引发如此轰轰烈烈的争议。

但偏偏这件装备属性比较微妙,是指女性内衣。

用原本和职场毫不相干的“内衣”,来关联“躺赢职场”这件事,的确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引导发散出“性暗示”和“职场潜规则”等歧义。

再加上“躺赢”这个词附带的“不作为、不努力”感。

女性看到文案后,觉得有被冒犯到,实属正常。

更何况该品牌作为女性内衣品牌,用户就是女性群体,也更应该关注她们的感受。

而且我觉得这个文案,同时也冒犯了男性。
   

在“性暗示”和“职场潜规则”的语境中,男性往往被认为是施加伤害的一方。

这句文案描述的场景,很难不让人觉得是在暗示,那些会提拔、培养女性下属的男性上司,并不是看重下属本身的优秀,而是别有用心、有所图谋,甚至已经完成了某些桃色交易。

难道不是更加固化了男性作为加害者的形象吗?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文案都充满了冒犯感,绝非优质的广告输出。

不过,这也不意味着品牌方一定是恶意的。

可以看看他们同期的其它文案。

比如杨笠的,“一个允许你职场喘气的礼物”

500

再比如思文的,“一秒职场变主场”

500

其实都还是不错的,也能突出品牌目前想要推出的“摆脱束缚”的概念。

只能说,品牌没有从始至终把握好语言的分寸感。

03      
   

但在我看来,这段文案并不是最值得被骂的问题,更不合理的问题在于,性别为男的李诞,却被邀请带货女性内衣,这正常吗?

来看个对比。“躺赢”这个词汇曾经多次出现在该品牌的宣传文案中,但输出者不同。

500

但为什么偏偏这次引发的争议如此大呢?
   

——显然和带货人的形象有关。 
   

同样的话,听不同人说,给人的观感是不一样的。

女性自己讲出这样的用词时,相对来说,不会有那么强烈的被审视感;而且这条文案整体强调的并不是“躺赢”,而是前面的“舒适”。

但即便如此,也有人觉得不合适。

当通过男性之口讲出时,就显得更没分寸感了。

一个男性,为什么要管女性穿什么内衣呢?他又能从怎样的视角来评价和推荐女性内衣呢?

更离谱的是,让男性为女性产品代言、带货的情况现在还不少。

不仅涉及到内衣,连卫生巾都有男性代言人。

只不过以前很多女性产品选择的男性代言人、带货人,普遍属于小生、偶像类明星,几乎没有出现过李诞这种形象的带货人。

有网友说,看到李诞推荐内衣,有一种办公室的中年大叔和你讨论内衣的尴尬感。

500

还有网友翻出《广告法》规定,不得为其未使用过的商品或者未接受过的服务做推荐、证明。

我也实在想象不到男性究竟要如何使用该类产品,才能达到可以为女性做推荐的程度呢?

不禁让人疑惑,明明男性不适合代言女性产品,为什么品牌硬要找男性来带货呢?

很多网友也有同样的疑问。

500

这事其实也好解释。

因为品牌方只看到了流量,忽略了真实的用户需求,或者说,他们不关心用户需求。      
   

他们盲目地拥抱流量,而不在意流量与目标市场是否匹配,也不在乎用户究竟想要什么。

这似乎是现在市场中的普遍手段。

找到流量来为品牌背书,然后就可以轻松收获流量带来的“韭菜”,而不用对产品本身多下功夫。

但流量的形象、观点与品牌本身是契合,还是违和,似乎并不在品牌的关注范畴内。

这就容易引发争论。

前阵子杨笠代言海澜之家被骂,也是一个道理。

500

品牌方的目标用户,并不认同其邀请的带货人、代言人传递出来的形象或观点,从而产生争议。

说到这里,我实在想劝劝各大品牌方们,既然不缺钱用来请人带货、代言,不妨也多花点心思去研究自己品牌的用户画像,听听用户们究竟想要什么。

04      
   

说到这里,忍不住多说几句。

品牌方找人带货、或打广告,其实是为了宣传产品,但一旦掌握不好分寸感,宣传就容易变成了负面的,可谓是得不偿失。

这种翻车事件可太多了。

比如前段时间“全棉时代”的视频广告,讲一名年轻女子被男子尾随跟踪,随后该女子急中生智,从包里掏出一张全棉时代湿巾开始卸妆,然后用真面目吓到了男子,成功自保。

500

这个广告即不尊重女性,也内涵男性,自然收获骂声一片。

还有茶颜悦色,他们的一款茶包上,将“官人我要饮茶”的前四个字放大,并印有“唇印”、“蝌蚪”等。茶包下方的注释还写有“嘴巴说不要,身体很诚实”、“因为这套,才不会开枝散叶,满地不堪”等词句。

500

500

在另外的一组泡茶方式文案中,还使用有“宽衣解带”、“别眯着眼YY”、“打入冷宫”等词。

500

很难不让用户误解,并产生歧义。

诚然,性是天然具有高流量的话题,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与其发生关联,也不是所有的用户都乐于见到这种广告。

更离谱的还有一款自动炒菜机,在广告文案中写了一句“把五花肉切成女朋友的样子”。

500

随后他们的客服解释说,想表达的是五花肉和女朋友一样白白嫩嫩的意思。

500

但恐怕没人能理解这层意思,只会觉得可怕吧。

说白了,会出现这样的广告,多半是因为品牌方不用心,既不了解自己的产品定位,也不关注目标用户的想法,只是盲目地想要搏关注。尤其是涉及到性话题的,虽然容易吸引关注,但也容易翻车,一旦做得不高明,就会显得恶俗、下流。

就像官媒之前说过的,“品牌在做宣传营销时,都有其想要表达的主题,但广告是面向所有人的,自然要考虑绝大部分人的感受。不能为了宣传效果,而忽略可能会造成的社会影响。”

500

希望品牌们能引以为鉴。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