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再出口碑之作!《嗝嗝老师》上座率反超《无双》

作者 / 徐默晴

去年,《摔跤吧!爸爸》凭借12.99亿元票房,以黑马姿态闯入了年度票房前十。电影不仅实现了口碑票房的双丰收,同时也 开启了印度电影在新时代内地影市中的淘金之旅。

目前,印度电影已经成为了除美国、日本外,引进中国市场最多的进口片类型。今年伊始,《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线》等电影先后在国内上映,正在上映的《嗝嗝老师》则是今年上映的 第7部印度进口片 。

500

《嗝嗝老师》 以轻喜剧的方式,揭示了当今时代严重倾斜的教育天平以及贫富分化的阶层矛盾,强烈的情感共鸣引发了“自来水”们的安利。 电影延续了印度电影的优良口碑,上座率更是在反超《无双》、《李茶的姑妈》等国庆档影片后一路领先。


500

印度电影佳作频出

《嗝嗝老师》获海内外好评

上世纪70、80年代,印度电影几乎占据了中国引进片的半壁江山,《大篷车》等传统印度歌舞片深入人心。然而在那时候,受限于国内基础设施以及电影市场的发展程度,印度电影在中国的票房大都表现一般。

即便到了2011年,当年上映并且大受好评的《三傻大闹宝莱坞》票房也不过只有1400万左右,这已经是当时中国引进印度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了。

500

转变发生在2017年。《摔跤吧!爸爸》以12.99亿的票房成绩,创造了中国电影市场非好莱坞进口片的最高票房纪录,成为内地最卖座的印度电影。自此之后,印度电影也随即变成了国内影市的香饽饽。

根据艺恩数据,从2010年到2017八年间引进的印度电影不超过10部,而今年以来,已经先后有7部印度电影进入中国市场,成为除美国、日本外,引进中国市场最多的进口片类型。

印度电影之所以备受追捧, 不仅因为背靠宝莱坞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保证了作品最基本的完成度;同时,凭借丰富的娱乐元素以及社会意义的隐喻,印度电影更是在国内屡屡斩获优良的口碑。

看看豆瓣评分就知道了:《摔跤吧!爸爸》9.1分、《小萝莉的猴神大叔》8.5分、《起跑线》7.9分、《神秘巨星》7.7分、《厕所英雄》7.1分、《巴霍巴利王2》7.1分、《苏丹》6.9分,几乎每一部都在高分榜上。

而目前正在上映中的《嗝嗝老师》,无疑是近年来印度电影在国内市场中 优良口碑的又一次延续 。

500

影片改编自布拉德·科恩的传记小说《叫我第一名》,讲述了患有图雷特综合症的女教师奈娜带领全校成绩最差、最难搞的学生逆风翻盘的故事,通过一个励志的校园故事,从而揭露印度社会阶级隔阂和教育现状。

在国外,《嗝嗝老师》已经先后斩获了多个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女主角拉妮·穆赫吉更是凭借此片获得墨尔本印度电影节影后。

500

而在国内,《嗝嗝老师》自10月12日上映以来就得到不少观众的口口相传。不少影迷称其为“印度版《放牛班的春天》”,电影中反映的教育问题,更是被赞“比《起跑线》更有现实意义”。

国庆档后,《无双》、《找到你》等几部电影余温犹在,因此《嗝嗝老师》在上映首日的票房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然而,凭借优良口碑的持续释放,《嗝嗝老师》上映第二天的日票房就反超了《李茶的姑妈》;上映三天后,上座率更是从《无双》、《影》等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并且一路保持领先。


500

同样是改编

《嗝嗝老师》做对了什么?

实际上, 《嗝嗝老师》是一部IP电影 。早在2008年,同样改编自《叫我第一名》的同名电影就在美国上映,并且成为了励志片类型中的经典。

IP改编本不是易事。国内也有改编自小说IP的电影,但部分IP非但没能给与电影加持,反而让电影口碑遭到挑战。而要在别人已经改编过的基础上再去改编,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收获高分口碑的《嗝嗝老师》,究竟做对了什么呢?显然, 《嗝嗝老师》在本土化与去本土化之间,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平衡点 。

500

在改编时,《嗝嗝老师》虽然采用了原著的故事线,但却进行了本土化处理:将原著中的男老师换成了女老师,但保留了患有图雷特综合症、都是普通人、都渴望当老师的设定;同时,将原著中患有身体或心理疾病的小孩子,换成了印度身体健康但被瞧不起的贫民窟大孩子。

同时, 《嗝嗝老师》 摒弃了人们对印度“歌舞片”的刻板印象 ,整部影片中去掉了印度电影中常见的全民尬舞的情节,并且融入了说唱等当下热门因素, 以“去本土化”的方式适应国际市场,使得观众的观影舒适度增高。

500

在选角方面,女主角印度超级影星拉妮·穆赫吉为了表示对患病群体的尊重,并没有进行动作模仿,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反复的琢磨思考,专门设计了“嗝嗝”这个“招牌动作”。而这群没有表演经验但却多才多艺的“问题学生”,则是由剧组从六千多人中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挑选出来的。

而《嗝嗝老师》的最高明之处,则 在于用轻喜剧的方式,去反映现实问题;用雅俗共赏的剧情,去引发人们对社会议题的反省与思考。

印度是一个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的国家,贫富差距,男尊女卑,教育不公的矛盾尤为突出。而近几年来,从《摔跤吧!爸爸》到《神秘巨星》再到《嗝嗝老师》,这些高口碑的印度电影都无一例外地真实反映了印度社会的深层矛盾。

500

《嗝嗝老师》并没有过度渲染“特殊”老师和学生的人生悲苦,而是以温暖又不失幽默的方式讲述了师生笑对逆境的励志故事,同时不忘针砭印度的社会现状,揭露出教育资源、贫富阶层分化等现实问题。

国内电影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在完成消费习惯教育后,国内观众的审美趣味得到显著的提高,对现实题材的接纳程度也越来越高。暑期档《我不是药神》在融合艺术观赏性与社会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实现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便是最好的证明。

而这也将会为更多具有现实批判意义与价值的印度电影在中国的落地提供更优质的土壤,尽管关于国内观众对印度电影出现审美疲劳的言论甚嚣尘上,但我们始终相信,好电影自身会发光,它们需要被看见,而且终将会被看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