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型机陷阱和廉价四代机的争论

问题一:中型机陷阱是怎么出现的

中型机陷阱指的是在特定技术水平之下,中型机与重型机相比的战斗力差距远大于成本差距的现象,导致中型机的性价比显著的低于重型机。然而在四代机当中,中型机陷阱体现得特别严重,因为在中型机的体形和吨位之下,甚至无法制造出合格的四代机了。

在任何确定的技术水平下,要达到确定的战术能力,飞机必然存在一个最小的尺寸,重量和成本的下限。当飞机低于这个下限时,就必然不能满足对它的最低技术要求。而对于四代机而言,这个下限是F35。我们已经可以看到,F35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四代机的4S指标。

F35不能完全满足4S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因为4S本来就是相互嵌套的关系:

超视距空战能力,特别是对预警机和其它五代机的超视距空战,限定了武器尺寸的大小。

隐形能力要求必须武器内置,而基本武器尺寸的大小,决定了弹舱的尺寸。前中机身段结构最少也必须同时容纳进气道和弹舱,所以弹舱尺寸实际上决定了前中机身的截面积,进而决定了整个机身的截面积。

超巡能力要求飞机机身瘦长,减少零升阻力,在机身截面积被限定的情况下机身的长度也就被限定了。机身截面积和机身长度共同限定了机身的体积和重量。

超机动能力要求飞机具备足够大的推重比和足够小的翼载,在机身重量一定的情况下,发动机推力和机翼面积也同时被限定了。

于是,我们很快就发现:四代机的弹舱才是罪魁祸首。超出很多人的理解,其实空空导弹的尺寸是很大的,特别是在中国,200公斤的霹雳12/15甚至比1000公斤炸弹还要大。然而弹舱是飞机完成任务的保障,飞机本来就是围绕弹舱来设计的,如果弹舱不能容纳必须的武器,还要飞机干什么?所以弹舱自然不能小。

问题二:如何跳出中型机陷阱

方法一:既然问题的根源在弹舱上,那么换小一点的武器行不行?

是的,可爱的FC31就把希望押注在一种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服役的更小的导弹身上了。然而问题在于,我们不能研制一种专门用来吊打三代机甚至二代机的四代机,四代机永远要正面面对敌人的四代机,此外还要具备吊打对方预警机的能力。这就要求导弹必须具备更强大的制导头,更强大的机动性,更充沛的末端能量。更重要的是,历史一定是螺旋上升,四代机之间的对抗,一定是距离越来越远的,速度越来越快,机动越来越强的。这一切,必然推动导弹的越来越大,就像过去的三代机可以带红外弹出门,现在不带主动中距弹都不能算三代机一样。

此外,小导弹还会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发射。导弹从弹舱之中发射出去,需要一定的速度,否则在穿越舱口气流的时候就会发生翻滚。越轻小的导弹约容易发生翻滚,所以需要的速度越快。同时飞机的飞行速度越快,机动动作越剧烈,弹舱口的气流就越复杂和强烈,同样要求弹射速度增加。然而物理定律规定了弹射挂架必须要有一定的行程,否则要么弹射过载过大,要么速度不足。弹舱过浅带来的后果是什么,苏57的遭遇已经为我们完美的诠释了:导弹发射不出去。除非发射重型导弹或者限制飞机的速度和机动。

方法二、既然弹舱不能减小,那么通过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机身截面积行不行?

行的,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歼20。由于采用了鸭式布局,飞机前机身被拉长,弹舱被置于S型进气道拱起的部分下方,这使得它拥有了迄今为止四代机最大的弹舱。与之相反的是F22,它的弹舱布局和歼20是一样的,但由于它的前机身较短,弹舱受到了进气道的压迫,导致深度很浅。

单发的F35是另一个成功的例子,或许有人认为它的弹舱是被挤到两边去的,但实际上它充分利用了发动机两侧,机翼和机身之间的过渡区域,从而获得了比F22更深的弹舱。相应的反例就是苏57,将弹舱放在两个发动机吊舱之间本来并不是一个坏主意,但是设计得那么浅就大错特错了。

至于FC31的弹舱,很明显跟F22是一样的。但由于它明显比F22小,所以弹舱也肯定会比F22更浅,也就是说挂AIM120都不行,霹雳12/15更是没戏。这也就是它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某种小型导弹上的原因,但它会不会成功呢?看看苏57吧。FC31的弹舱很可能比苏57更浅。FC31虽然没有侧弹舱,但是为了防止机身与机翼之间形成直角,机身两侧被设计成斜面。于是斜面与主弹舱侧壁之间的空隙(歼20和F22的侧弹舱就安装在这里)也同样存在,所以虽然FC31省略了侧弹舱,但是并没有因此增大主弹舱空间,也没有省略机身截面积。多出来的侧壁空间可以用来安装一些设备或者油箱。

方法三、既然要拉长机身,那么能不能设法把拉长机身的代价减到最小?

可以的,迄今最成功的例子仍然是歼20,它的机身长度是目前四代机中最长的。但是鸭式布局不仅本身超音速阻力更小,敏捷性更好,而且被拉长的部分是前机身,刚刚好用来装了弹舱。于是机身空间得到了最高效率的利用,超巡和超机动能力也没有多少损失。

F22的机身是依靠矢量推力喷管,对后机身进行了修型,在机身不是很长的情况下仍然控制住了超音速阻力,再依靠强大的发动机推力硬顶,才实现了超巡。而F35没有这个条件,所以干脆放弃了超巡和超机动能力,飞机又粗又短。FC31的布局跟F22是一样的,但它也没有条件对后机身进行修型,甚至没有条件安装大推力发动机,它又不想像F35一样放弃超巡和超机动。那么它会怎么样呢?拭目以待吧。

方法四、既然无法做到,那就做出取舍。

这个方法是正途,也是面对陷阱时的唯一出路。目前做到有效取舍的只有一个例子,那就是F35。F35舍弃了一定的空战能力,强化了对地攻击能力,于是在4S当中去掉了两项:超巡和超机动。不需要超巡,F35就可以粗短,不需要超机动,F35就可以笨重。此外,F35的结构强度也可以相应的减弱。于是F35最终放弃了大部分格斗能力,保留了大部分中远距空战实力,强化了对地攻击能力。是比较成功的取舍。

而FC31选择了一条相反的道路:舍弃对地攻击能力,强化空战能力。于是4S一项都不能少,实际上也就是没有舍弃任何东西。就像前文所述,在弹舱一定的情况下要保证完整的4S,飞机的规格就是一定的,发动机的推力也是一定的。所以FC31选择了依靠小型化导弹来减小弹舱的不归路,且不论这种小型化导弹能否研制成功,能否在很浅的弹舱中正常发射。我们只要明白,FC31经过“强化”的空战能力最低要求也是打过F35,而F35的中距弹是跟霹雳15一个级别的。导弹的体积、重量、制导头孔径都有着几倍的差距,试问在超视距空战中如何才能不送人头?如果无法回答这个问题,那么FC31实际上就等于放弃了与四代机的超视距空战能力。

更何况相对F35而言,FC31采用双发已是绝对劣势,再加上中美之间各个领域的技术差距的累积。在F35的规格上强攻4S只能说毫不明智。

举个例子说:沈飞很乐观的认为FC31的空重可以控制在13吨出头,然而即使简单的在F35的基础上将一台F135替换成两台国产新中推以及相应的结构增重,FC31的空重就不可能低于14吨,更不要说机身拉长和增强需要付出的代价。除非超巡和超机动能力打折,否则FC31的空重最终结果恐怕要接近15吨,发动机也需要达到12吨左右才够用。但FC31的超视距能力本身就要打折,如果超巡和超机动再去掉,就实打实的比F35低一个级别了。也就比韩国、土耳其的四代机PPT略高一线。

问题三:如何研制一款廉价四代机?

先下一个结论:如果我们确实需要一款廉价四代机,那么现实就存在一个远比FC31廉价许多而且战斗力强许多,还马上就能投产的方案:猴版歼20。

我们算一下,这样一款猴版歼20的价格。

电子设备和FC31一样,价格和性能也一样;

霹雳12和涡扇10都是成熟产品,价格比新导弹、新中推更便宜,性能和可靠性也肯定更好。

结构和机械部分的制造工艺和材料上,FC31必须跟歼20一样或者更高,否则性能就更不可能达标,甚至还需要跟歼20争抢同类特种设备的产能,最多只能节约材料和工时。但因为猴版歼20的结构和机械部分沿用了正版歼20的,所以实际上就是和正版歼20分摊成本,造得越多越便宜。所以FC31的结构和机械部分在价格上并不会比体积更大的猴版歼20更有优势。

但最大的差距在基础投资,猴版歼20只需要再复制几条生产线,同样是和正版歼20的生产线分摊成本,结果是比正版歼20的生产线要便宜。而FC31则需要先投资研制费用,然后投资建设若干条和正版歼20差不多价格的生产线。所以FC31的基础投入将是猴版歼20的数倍。

既然猴版歼20远比FC31要便宜,那么战斗力呢?用脚趾头算都知道是碾压性的。而且猴版歼20只要简单改装就能达到正版歼20的战斗力。同样的,两者的服役时间也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中四的性能低于重四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研制中四唯一能上得台面的理由只能是廉价。然而,如果我们需要一款廉价的四代机,FC31无疑是一条绕得太远而且荆棘遍布还几乎无法走通的道路。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