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直播、二创等崛起,如何实现音乐版权的无缝保护?​

作者 | Echo          编辑 | 范志辉

2月16日,总部位于洛杉矶的音乐版权监测平台Pex宣布完成5700万美元融资,用以扩张其在社交网络和UGC内容平台的监管许可业务。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现有投资者,国内的腾讯、腾讯音乐娱乐也参与了此次投资,华纳音乐和环球音乐也都是早期投资者。

Pex被外媒称为互联网的内容“卫士”,它通过监测各类社交平台来确保版权所有者得到其应得的版税,对于侵权内容可以要求下架并查找版税归属数据。数据显示,截至去年3月,Pex已处理了60亿小时的音频和视频数据,相当于超过200亿个视频和歌曲,并已追踪覆盖Facebook、Instagram、TikTok、YouTube、VK、Vimeo、Twitch和Twitter等平台。

500

在创作门槛日益降低的UGC时代,如何给海量的作品确权、定价,实现对版权方的无缝补偿,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成为一门潜在的大生意。

可以看到,随着短视频、直播经济、二创等互动模式的兴起,音乐行业的版权保护问题愈发严峻。一边是平台需要时刻警惕的背景音乐侵权诉讼,一边是音乐作品在短视频场景中所遭遇的大量二次创作使得维权难度加大,其本质都是歌曲归属数据缺失、授权确权流程繁杂导致的问题。

而Pex所提供的音乐鉴权服务或许为行业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与其害怕法规,或是一昧关注其漏洞,不如建立更好的互联网授权基础设施”。

Pex凭什么拿下华纳、环球、腾讯等音乐巨头投资?

Pex成立于2014年,他们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来完善和改进其核心识别技术,并结合其搜索能力在40多个数字平台上投入应用,尝试着打开互联网内容识别的黑匣子。

500

据悉,Pex最初定位是想成为视频领域的Shazam——苹果公司旗下的一款应用程序,可以根据播放的简短示例和使用设备上的麦克风识别音乐、电影、广告和电视节目。但随后Pex意识到这并没有市场,幸运的是其后端技术非常适合识别版权歌曲的非法使用,收购Dubset成为了它业务的转折点。

Dubset创立于2012年,在过去近10年间都致力于解决流媒体平台上混音版歌曲和DJ歌曲的合法化问题,曾耗资1130万美元对超过50,000个权利持有者的4,500万首曲目进行了指纹识别,从而使这些原始素材的创作者获得了应有的报酬。

通过对Dubset的收购,Pex获得了Dubset拥有的大量授权曲库,以及庞大的音乐版权数据库。在获得资源加持后,Pex与各大音乐和电影版权所有者合作,推出了新的业务模式,也就是其现今业务中的杀手锏——归属引擎(Attribution Engine)。

500

Pex声称,其归属引擎技术可以每分钟审查10000小时的内容,找到音频和视频版权的所有用途,将版权匹配版权方,并确保版权方在收到反馈后的5秒钟内授权并清除版权以供使用。而且,它具有目前少有的翻唱识别功能,可以在全球数十个平台上识别出短至1秒的内容片段,甚至可以查找出歌曲的翻唱版本,识别曲目的改编版本。

更具行业意义的是,Pex建立了一个以内容为中心的三方市场。这家初创公司将归属引擎技术描述为“互联网授权基础设施”,汇集了有内容版权的个人和公司、有授权和混录内容需求的创作者、共享内容的大型数字平台以及希望监控这些授权行为的执法机构。

Pex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Rasty Turek在采访中表示,该产品的最终目的是创建一个更好的在线版权和付款管理系统,为艺术家实现无缝补偿。“尽管‘世界上大多数最大的版权方’都在使用Pex,但该系统的建立是为了那些‘在洛杉矶街头苦苦挣扎的音乐家’能够使用,因为他们没有资源在网上监控这些内容。”

低门槛UGC时代,如何实现对音乐人的无缝补偿?

近日,包括Spotify、苹果、亚马逊、SoundCloud在内的20家数字服务供应商,向机械复制权集体管理组织(MLC)支付了总计约4.24亿美元的历史累积未匹配版税,以回应《美国音乐现代化法案》对其过往侵权行为的追溯。

500

海外对于音乐版权的重视和深入程度,可见一斑。但音乐平台的侵权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短视频、直播等全民创作的UGC时代兴起,让网络音乐盗版之风正在卷土重来。

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享受着新兴经济模式带来的巨大红利时,暗藏其中的音乐侵权数量也十分巨大。据MUSA音乐版权平台(中科网联CCDATA控股子公司)向音乐先声透露,如果按照新《著作权法》最低判赔标准——500块钱一次计算目前可观测到的各大平台的音乐侵权量,其版税体量可以达到300亿以上。

而在2月1日,正准备上市的快手因音乐侵权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中国音像著作权管理协会发布公告,要求快手APP删除一万部涉嫌侵权视频。据悉,此次音集协发现涉嫌侵权复制录音制品作为背景音乐的视频数量多达1.55亿个。

500

短视频领域的音乐侵权事件在近两年已然屡见不鲜。

《2020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12426版权监测中心对超过1000万件短视频进行监测,累计监测到3009.52万条疑似侵权短视频。其中,独家原创作者被侵权率高达92.9%。

相比短视频,野蛮生长的直播领域中的音乐侵权行为或许更加严重。MUSA音乐版权平台相关负责人向音乐先声透露,仅是直播中的在线娱乐市场,就已达千亿规模,而相关音乐人由此获得的收益却只有寥寥2、3亿。

目前,在直播中播放音乐的主播大有人在,但维权案件还处于“抬头”阶段,得到判决且具有影响力的案例也还不多,相关法律也才刚刚开始完善。好在,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著作权法》中,网络直播中涉及的作品公开传播行为也将被纳入广播权范畴,相关维权案件或将进入爆发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量的UGC内容中,对原创歌曲的二次创作也为版权保护增加了难度。从事音频指纹技术多年的ACRCloud联合创始人李蕴博在采访中向音乐先声表示,现在的短视频背景音乐中普遍存在一个变频变速的情况,而一般的算法无法识别它的所属歌曲,侵权认定也很难进行。对此,ACRCloud也正在积极推进翻唱识别技术的投入使用,这项服务正是出于对词曲版权方的保护。

500

目前,作为音乐识别领域被三大唱片认可的第一家非美国公司,ACRCloud拥有音频识别、听歌识曲、内容监播、版权保护等多项业务,其数据库已收集了超过7200万音乐作品的指纹。

而在采访中,音乐先声也了解到,国内推出的内容识别服务不在少数,但真正针对音乐人推出的监测、鉴权服务并不多。除了上述提到的ACRCloud,去年,音乐版权内容公司HIFIVE也面向大众开放了音乐监测服务,主要针对的就是音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

HIFIVE CEO周倩在采访中向音乐先声表示,类似服务其实公司一直都有应用,内部已经做了3、4年时间,选择在这时候开放是因为较为强烈的外部需求。随着抖音、快手成为重要的音乐宣发渠道,她意识到,掌握音乐在视频中的使用情况会是版权方的刚需。

随着短视频对音乐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对现有的音乐监测服务做出调整也值得思考。周倩认为,版权音乐的模式上,未来或许会诞生一个“微版权”的概念。在短视频时代,创作越来越碎片化,对于单曲片段的授权需求会越来越多,所以未来的授权和计价可能也都会有更灵活的模式。

500

人人创作时代的到来,音乐版权环境也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如何实现对音乐版权的无缝保护,使得每个创作者获得其应有的报酬显得愈发困难也愈发重要。正如Pex的首席运营官Amadea Choplin所言:“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都在创作、改编和混录版权作品的世界。但是,能够实时快速地识别、归属和许可则是解决价值差距的缺失环节。”

结语

在人人创作时代,如何实现“创作即确权、使用即授权、发现即维权”的光明前景?除了像Pex那样凭借突破性的归属引擎技术构建一个互联网基础授权设施,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还在于健全的法律规制、突破性的技术和行业协作的综合力量,信任建立尤为重要。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法律规制。MUSA音乐版权平台也提到,目前我国的司法系统并不太支持大平台批量性地去打音乐版权官司,只有音著协拥有法定许可的版权集体管理的主体资质。但司法系统所要求的举证流程对音著协也有着巨大的挑战,它需要最终权利人给出完整的权属链条。而国内音乐版权领域没有一个得到司法认可的数据交换系统,这无形中也就给版权官司造成了很高的维权门槛。

500

从这个角度来看,解决UGC时代的音乐版权保护的关键或许在于建立一个类似于国际上的CWR(Common Works Registration)的数据交换系统。由CISAC(国际作者和作曲家联合会)制定的CWR是音乐作品注册和修订的通用格式,规定了出版商以表演或机械版权注册作品所需的所有元数据。这种通用的信息格式极大地提升了出版商和协会之间的通信效率,而在这方面,中国与国际是脱轨的。

不难预见,在音乐跨场景传播和终端智能化的趋势下,未来的音乐鉴权服务难度也将持续加大。但同时,日益旺盛的音乐版权归属的数据需求及其新场景的版权授权需求也将为音乐行业开拓一个巨大的新增量。

先声话题

话题内容:低门槛UGC时代,音乐被滥用渠道增多、侵权方式也越来越多,版权费怎么收才更有效率?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将会在本周发布的文章推送内,从所有留言评论中,择优挑选2位读者,各送出先声精选的好物一份。获奖名单将在每周日的“先声周报”栏目中公布,请保持关注。

排版 | 安林

本文为音乐先声原创稿件,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我们。

全部专栏